分类
关键词网

su-27能“眼镜蛇机动”,操作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不会失速?

su-27能“眼镜蛇机动”,操作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不会失速?

秦时明月
2022-01-07
    一。“眼镜蛇”动作过程剖析   飞行员在进入“眼镜蛇”动作前,先将飞机调整到进入速度(单座型约400km/h,双座型430km/h),从平飞状态先带一点杆,待飞机形成小的上升角后以便以极快的动作拉杆到底,并保持这一杆位。
  发动机的转速调至略超过平飞的需要。   苏-27的上仰跟随性非常好,几乎在杆向后移动的同时就迅速开始上仰转动,极短的时间便形成了很大的上仰转动角速度,产生略大于4g的载荷,此时前缘襟翼自动打开到最大。
       约0。15秒时,上仰转动角速度达到最大值,轨迹开始向上弯曲;   0。2秒时,飞机仰角约38°;   0。4秒时,飞机仰角达到62°左右,全机焦点前移,飞机继续快速上仰,而平尾的相对迎角从负转到正,对全机的力矩贡献也由上仰转为俯冲,对上仰转动起到阻尼作用。
    飞行员开始加大推力,轨迹继续向上弯曲,飞机的气动力减小,并在阻力方向的投影分量开始增加,飞机迅速减速。   0。6秒时,飞机仰角达到约73°,机翼已进入深失速,平尾也失速,气动阻力明显加大,不仅使飞机继续减速,对上仰转动的阻尼也明显加大,转动角速度明显减小,但飞机继续上升。
       1秒时,飞机继续保持上仰转动和减速,约在2。5~3秒之间飞机仰角达到110~120°最大值,气动力合力已转到后下方,飞机轨迹开始向下弯曲,飞机从上仰转为下俯。   接近5秒时,飞机迎角已恢复到30°左右,并开始增速。
   接近5。5秒时,飞机恢复到进入迎角, 6秒时开始明显下降高度,几秒后飞行员已控制住飞机,进入下一个动作。     二。“眼镜蛇”机动的主要特点   从分析可以看出,飞机进入“眼镜蛇”动作后的0。
  1~0。2秒,上仰转动的角速度就达到了峰值200°/s。虽然绝大多数现代作战飞机的上仰转动角速度在理论上都在200°/s以上,但在实际飞行中很难达到,要受到飞机操纵律的限制,大表速时要防止飞机的过载荷超过允许值,小表速时要避免飞机进入失速。
    苏-27是充分利用放宽静稳定度(-4~±2%)实施“眼镜蛇”机动的。作动作时,飞行员取静稳定度为正值,并关闭电传操纵系统的迎角限制通道,再加上非正常减重和减油,使翼载荷降至270kg/m2以下,使上仰转动角速度迅速达到最大值,迎角大大超过正常值。
     飞行员在进入“眼镜蛇”动作的第1秒内就将杆迅速拉到底,并保持住这一杆位,平尾也保持在最大下偏位置,既保证了飞机不会向后仰翻,并可靠地使飞机迅速自动恢复低头。  这也表明,在“眼镜蛇”的整个动作中,飞行员唯一所作的动作就是拉杆到底和调整发动机推力,飞机的恢复是完全自动实施的,飞行员不能控制。
  因此,“眼镜蛇”动作仅仅是一种被动式“上仰—恢复”的摆动过程。   说到这儿,就不能不提到苏-27在飞行试验中的一段逸事:当时苏-27的首席试飞员普加乔夫在作大迎角飞行试验时,为了测试飞机的大迎角飞行能力,有意关闭了飞机的迎角限制器,他发现当拉杆使飞机迎角达到60~70°,飞机仍能稳定飞行。
    惊讶之余他仍然拉住驾驶杆不放,飞机的迎角居然达到了115°并随后自动恢复,在5秒内空速由400km/h降到了150km/h。由于该动作酷似眼镜蛇高高地抬起蛇头窥敌待击的动作,而且是由普加乔夫首创,故称其为“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

10813
2022-01-07
俄罗斯的飞行员偶然飞出来的。

陆军大王
2022-01-07
这怎么说呢??! 这个要从整体的设计上来实现..缺了什么都不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