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关键词网

由几部影片谈刺秦

由几部影片谈刺秦

在上世纪末至这个世纪初,中国电影界连续拍摄几部关于刺秦主题的影片《秦颂》、《荆轲刺秦王》、《英雄》,每部片子都可算得上当时的大制作,故事本来是关于刺秦的,然而影片却无一例外的转向了不刺,表达一种对于统一与和平理解,这与传统的对秦王的理解是有偏差的,那么秦王该不该刺?虽然这个问题与电影有关,但是我觉得放在历史板块更贴切。

漫天飘扬
2022-01-08
    这几部片子我看过,有关的争议也是屡见不鲜。 首先我想更正一下上面有位“萧萧落木”的回答,我觉得他并没有看懂或者仔细的看过电影,比如秦颂,史记中高渐离是用灌铅的筑去刺秦,而电影中的描述大相径庭,用无铅的筑去刺,显然这样对秦王无法构成致命的打击,事情的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导演的艺术处理,来表达他的思想,显然,这不能构成一个刺杀行为;荆轲刺秦这部影片也与史实大相径庭,整个影片的故事是在怎么说服怎么迫使荆柯去刺秦王,,且荆轲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一个“风萧萧兮易水寒……”那样的英雄形象,影片中不是有一段荆轲用一种小丑的身体语言和小丑的步态和小丑的语气,蹦蹦跳跳地在秦国殿上做了一番相当丑陋的表演吗?刺与不刺也成为影片所隐含的一个讨论话题。
    我倒觉得“萧萧落木”倒应该先弄看明白再回答。 这几部片子,顺序如你所列举的那样,其实,据我了解,作为这一系列的开山之作《秦颂》,最早片名是《血筑》,我想,从这个变化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部影片的主题思想也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秦颂》,显然对秦王是一种褒扬的态度,而高渐离的刺杀行动,从一种主导变为衬托,衬托秦王不可杀的主旨。
     刺与不刺,各有道理,我看上面的几位回答,大多立场鲜明,我觉得元代张养浩以对此作出了精辟的评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lzh36
2022-01-08
    抛开电影要表达的意思,就当时战国的形势来看,统一是历史趋势,人民对几百年的战乱已经忍受不了了。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就是拼的实力:资源、人才、政治。。。其他六国国力衰落,政治昏暗,实力无法与秦国相比。
  秦王的战争、六国国君的刺秦行动、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政治思想,都是从自己角度对时局的认识。  秦王的战争也许被我们现代人赋予了过多的意义,但是他的历史作用没有什么质疑的。
  刺秦行动本身无疑是悲壮的,但都体现了它们的发起者--国君、义士们对时局的短视,秦王个体的毁灭不会阻挡历史趋势的行进。赞同cowboy的看法。严重鄙视国君们以“刺秦”换取苟安的想法。

琼途☆末路
2022-01-08
刺也刺了~~不刺也刺了~~

天涯风潇潇
2022-01-08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舞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复在胸间奔涌。
   如果我的膝沾着秦国的土,那么我是在对着浑厚下跪;如果我的背挡着楚国的歌,那么我是在为着激昂停留;我的呼吸有齐鲁风的节奏,我的胸怀有吴越水的温柔;我从风萧萧的燕国离别,走向苍茫茫的秦国的险途,我此行必死。
    嬴政,你的死期已到!我将以你的人头来洗刷太子的耻辱,以你的人心来告慰樊将军的英灵,以你的鲜血来偿还天下苍生的血债。嬴政,受死吧! 马车驶出燕国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
     路旁时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首,小村中常见兵士劫掠后放火的浓烟,瘦弱疲惫的农人挣扎着在田间劳作,寒风从颓坏的墙缝吹进贫寒的人家,吹在身无完衣的百姓身上。战火、杀戮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秦王要在三天后召见我,我在这个夜晚对皇宫作最后的探查。  我走进嬴政的书房,竹简堆满了桌子,桌上摊开着一束竹简,墨迹还未全干,我借手中的火读了那文字,却是秦王新写的文书,我并未想到,这竹简会改变我的行动。
   回来后我两天两夜未睡,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张扬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可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与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
     图穷匕现,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却让他能拔剑伤我;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侍臣杀我时,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
   这是以前读到的一篇>。非常 不错,个人认为。不刺。

藤萝花落
2022-01-08
这是由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在当时情况下刺和不刺要客观来看谁都想要天下由六国来说当然要刺

11678
2022-01-08
     长篇大论不说了,各种影视作品中的刺秦最后都失败或者不刺,尊重历史固然是一个缘故,而且刺客也存在有浪漫主义色彩,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 ,将很多刺客描写的有声有色,例如专诸等,将刺客放在了与英雄同等的地位,其中也包含了司马迁对于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一种期望,也希望能有这样一种英雄来替自己申冤。
     该刺还是不该刺,从历史的角度说,中国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各国经济文化甚至度量衡文字都不相同,应该出现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燕太子丹命刺客刺杀秦王的理由,并非处于秦王暴政,而是出于秦王对燕国的威胁。
  当时秦国统一天下的时机已经成熟,无论秦王被杀与否,都一定会有另外一个秦王来代替他来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这是大势所趋。  对当时的人们,尤其是老百姓来说,结束这长达数百年的动乱,才是最重要的。
   —————————————— 回答楼主评论:呵呵,当然不是,群雄割据,各国之间战乱不断,在这样一个时候,是不可能得到真正和平的。秦始皇结束了战乱,统一了中国的功绩不可抹杀,但是因为他过于自满,好大喜功,人们并没有得到盼望已久的和平,而是比战争时还要残酷奴役和压榨,无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罚,这一切使得秦朝成为历史上最短的王朝之一,而人们渴望的和平盛世,一直到汉朝才来临。
     (如此激烈的讨论,很久没在这里见过了^_^)。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