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关键词网

缓刑的适用条件

缓刑的适用条件

缓刑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长***
2022-04-20
    缓刑应符合下列条件: 1、除累犯以外的所有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分子。 除累犯以外,是因为累犯是因犯罪被处以刑罚以后再法定的时间以内的再次犯罪,其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都较大,而其他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则是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个人的人身危险性也不大,实行缓刑对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实行缓刑的罪犯不致再危害社会。罪犯是否再危害社会,除刑法自身的威慑教育作用外,更主要的是要取决于犯罪分子自身对所犯罪行的认罪、悔罪表现和犯罪情节而定,如果犯罪分子对自身的犯罪没有认识、没有悔罪表现,肯定会再次危害社会,如果犯罪分子犯罪情节严重、手段恶劣,即使被判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也不能实用缓刑,因为他们有可能再次危害社会。
     缓刑实用的上述二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适用缓刑,正确适用缓刑的条件,对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和对正在准备犯罪的人具有教育和威慑力,充分发挥刑法的打击犯罪、惩罚犯罪的作用。
   长沙律师 。

小***
2022-04-20
    缓刑是指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鉴于其具备了法定条件,从而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在考验期内没有犯新罪,没有发现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未判决的罪,也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监督规定且情节严重的情况,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的制度。
     从刑罚制度层面,需要对缓刑弄清楚三个问题:其一,缓刑不是独立的刑种,而是附属于拘役和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种刑罚制度。其二,缓刑不是免除处罚。对缓刑的犯罪分子虽然暂不执行原判刑罚,但却在一定的期限内保留着执行的可能性;而被人民法院判决有罪同时又宣告免除处罚的被告人,就不存在再执行刑罚的问题。
    其三,缓刑不是监外执行。监外执行与监内执行实质相同只是执行场所有所不同,犯罪分子的刑期并不因暂予监外执行而中断;而缓刑的犯罪分子只要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缓刑的有关规定,就不再发生执行原判刑期的问题。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适用缓刑的前提条件;(二)必须是犯罪情节比较轻微,悔罪表现比较好,留在社会上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三)必须不是累犯,这是适用缓刑的禁止条件。
     尽管缓刑的犯罪分子与假释的犯罪分子都不在监所内服刑,但缓刑与假释是不相同的:其一,缓刑的实质在于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而假释的实质在于附条件地提前释放。其二,缓刑是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分子作出判决时同时宣告的;而假释是犯罪分子在服刑过程中,人民法院根据其改造表现裁定的。
    其三,缓刑是附条件地不执行全部原判刑期;而假释是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期的剩余刑期。其四,超过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但可以适用假释;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假释,但可以适用缓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