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关键词网

“冠冕堂皇”一词是怎么来的?

“冠冕堂皇”一词是怎么来的?

“冠冕堂皇”一词是怎么来的?

都***
2022-03-19
     秦始皇像,头戴冠冕 冠冕是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 尤其冕是作为吉服即祭服的冠式, 因此遂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冕是 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 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外表黑色, 里面朱色,由“冠”与“延”组成。
   冕顶有一长方板,称为“延”,其前 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前低于后 约一寸,有前倾之势,以示俯伏谦 逊。  延的前后悬挂珠玉串饰,以五 彩丝线编织为藻,藻上穿以玉珠, 一串玉珠即为一旒,服时各按等秩, 以十二旒为贵,乃帝王所服。
  冕冠 垂旒之意,除用来表明等级外,还 可使戴冠者目不斜视,以免看到不 正之物,“视而不见”即由此得来。 延的下部即为冠,古称“冠 卷”,其两旁各有一个对穿的小孔,称“纽”,用以贯穿玉笄(ji),以使冠体固结于 髻。
    笄的两端绕颔下系丝带,谓之“纮(h6ng)”;笄的两端又各用一条名叫“纮 (ddn)”的小丝绳挂下一个绵丸,谓之“駐(t6u)纩(kiidng)”或“纩”,纩下端饰 玉,谓之“瑱(zh-)”。
  因两瑱正临左右两耳,故又名充耳、塞耳。古人用瑱充耳, 目的是以戒妄听,“充耳不闻”即由此得来。     西周之时定制:天子之冕十二硫,诸侯九硫,上大夫七硫,下大夫五硫,此后 历代之制大略相同。
  南北朝以后,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王 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就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因此, “冠冕堂皇”就用来形容人的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