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奖励、10万购房补贴......望城再出“46条”引才大招!

对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200万元个人所得税奖励;

对落户在长的海外高校博士,给予10万元生活补贴;

对新引进的A、B、C、D类人才,可给予租房补贴最高18万元......

2月28日,在“望您E起 城就梦想”长沙市望城区委人才工作会议暨人才政策发布会上,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黄燕发布《关于促进湖南海归人才科创园(长沙·海归小镇)人才集聚和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海创园36条”),吹响了望城厚植人才沃土,凝聚发展合力的号角。

政策红利的释放,单从“用真金换真心”这一点,便可窥见一斑。

近年来,各地“揽才实招”接连出台,求贤若渴的望城如何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

《长沙市望城区骨干人才认定和奖励办法(试行)》(以下简称“骨干人才10条”)等人才政策的解读,给出了答案。

“36条奖补措施” 3亿经费引人才

“我们将建平台搭舞台,给真金用真心,翘首以盼、虚位以待,欢迎更多优秀人才同行逐梦、同心圆梦。”黄燕向各大重点高校代表、企业代表、人才代表,发出诚挚邀请。

当前,望城区委、区政府着眼于推动全国首个启动运营的海归小镇高质量发展,制定了“海创园36条”,通过计划投入人才专项经费3亿元,用3年时间将海创园打造成为湖南人才聚集新高地。

据了解,海创园是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于2018年启动建设的一项集聚海归人才和海归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其以“集聚全球海归英才、打造长沙智慧西岸”为导向,助力望城加快人才引进、产业升级、创新驱动。

针对其特殊性,“海创园36条”通过聚焦产业定位,从人才奖补、企业奖补、引才引智奖、创新研发奖、金融服务保障、工作生活保障等6个方面,提出的36条具体奖补措施。

其中,对新引进的A、B、C、D类人才,区级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奖励,如入选长沙市“两大工程”,奖励标准再提高10%;对新入驻的企业,前三年分别按其当年产生地方贡献的50%、40%、30%给予奖励,年度奖励最高2000万元。

此外,根据政策设计,优质的创新项目入驻海创园还可获得最高1.25亿元奖励补贴;优质的企业入驻海创园3年内可获得最高1.28亿元(不含创新研发奖补)奖励补贴;1名携技术成果的国际顶尖人才3年内最高可享受1300多万元(不含创办企业和成果转化奖补)的个人补贴。

“10条人才政策” 一次奖补10万元

人才是强国之基、发展之要、竞争之本。近年来,望城在招贤引才方面深耕不辍。

单看去年,望城就在长沙市“人才政策22条”“乡村振兴8条”“自贸区45条”“升级版45条”等政策基础上,相继出台了“望十条”及配套实施细则、“事业引才博士团”“产业攻坚博士团”等人才政策。

据了解,目前望城全区共培养市认定的高层次人才124名,获得省市“十行状元、百优工匠”等荣誉称号的工匠技能人才35名,乡村振兴领军人才18名;引进产业攻坚博士38名、事业引才博士9名。

一条条政策的颁布,激活了望城人才发展的“一池春水”,望城在吸引、培养、凝聚更多优秀人才来望就业创业置业上持续发力。

此次大会发布的“骨干人才10条”,就是最好的证明。

细看这10条政策,可谓全面、精准,不仅对人才认定进行了详细解答,还为人才奖励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从政策细节来看,“骨干人才10条”对各类人才的交通出行、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障、个税补贴等方面均提出了更加务实的举措,比如对于认定的E类人才,给予个税奖励最高达10万元,购房补贴10万元等10个方面的补贴,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此外,在为打造区域性的人才认定体系、建立人才的培养梯队上,“骨干人才10条”还明确规定,F类人才可以通过提升学历、职称、技能等途径晋升为E类人才。

系列人才政策逐个推出,呈现一体化、覆盖广、诚意足、服务优等特点,望城也正致力打造人才聚集洼地。

下一步,望城将深入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高效结合,激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在希望之城大显身手、大展所长,全力营造“人才至上”“近悦远来”的氛围环境,为望城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