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崂山区荣获2022年全市湾长制考核第一名

近日,青岛市2022年各沿海区(市)湾长制工作考核评估情况通报发布,崂山区以湾长制为总抓手,以美丽海湾创建为契机,各部门密切配合,海洋污染防治成效明显,297个入海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并销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连续5年持续保持100%,荣获2022年全市湾长制考核第一名。

全面压实责任,构建陆海统筹格局

自2017年11月,崂山区在辖区内11个海湾全面推行湾长制,逐步构建起区、街道两级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压实责任,2022年崂山区创新将湾长制工作纳入全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区级巡湾次数同比增加2倍,湾长制体系运行效能明显提升,印发《崂山区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区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城市管理局等多部门和沿海街道办事处形成陆海统筹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坚决把好入海闸口

专家会诊,源头管控入海河流总氮。崂山生态环境分局在加密巡查监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入海河流总氮污染治理与管控方案,邀请专家对辖区全部15家相关涉水企业开展污水处理管理能力帮扶问诊,通过源头治理减少影响水质净化厂总氮去除效率的因素,优化水质净化厂进水水质从而达到降低出水总氮、降低入海河流总氮的目的。

巡查督办,巩固入海排污口整治成效。崂山区严格落实入海排污口销号制度,对297个入海排污口实施常态化全覆盖巡查,不断巩固入海排污口整治成果。崂山生态环境分局联合区城市管理局、金家岭街道办事处组成现场巡查组,定期排查处理前海一线排水口排水情况,形成工作合力,坚决遏制并及时查处各类违法排污行为。2022年,崂山区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被省生态环境厅作为亮点工作通报表扬并在全省推广。

展开全文

抓实三大行动,推动海域综合治理

军地融合,持续深化海上执法协作。崂山生态环境分局与海警部门定期召开军地融合执法协作交流会,共同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海洋环境质量。青岛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崂山生态环境分局、青岛市海警局崂山工作站联合开展“碧海202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行动,对近岸海域进行巡查,检查海上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污染防治措施实施情况以及倾废情况,助力深入打好重点海域污染防治攻坚战。

公众参与,不断完善海洋垃圾监管机制。崂山区在全省率先建立沿湾海上环卫机制,由专业清洁船负责沿湾清理,确保海滩无垃圾、水面无漂浮物。建立渔港专业保洁队伍,确保港区陆域生产、生活垃圾、废弃网具随产随清。同时民间环保公益组织、民间湾长、环保铁军青年先锋队等多次开展净滩行动,在全社会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同共建的管理机制。2022年共打捞漂浮垃圾4430袋,清理海滩垃圾6.2吨,确保了崂山区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因地制宜,全力打造国家级美丽海湾。崂山区13个部门联动开展 “崂山湾”美丽海湾建设行动,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动海湾工程建设项目提速增效,全力保障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工作,确保早日实现“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

倾力打造样板,海洋污染防治亮点纷呈

提质升级,渔港整治成全省行业标杆。崂山区对全部14个渔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在全市乃至全省做到了四个“率先”:率先将渔港污水直接排放到市政管网、率先配建零排放循环冲水式环保厕所、率先配建景区式垃圾分类存放点、率先建造船网工具临时存放围栏。沙子口中心渔港的高质量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其他渔港综合治理起到标杆和示范作用。

精准施策,大河东河口修复入选省典型示范案例。崂山区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区街两级连续4年累计投资7600多万元对大河东河口区域实施环境综合提升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总占地面积约262.5亩,大河东河口区域既提升了“颜值”,更涵养了“气质”,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整治工程入选山东省环保督察整改典型示范案例。

创新管理,聘请海洋环保管家携手守护美丽海湾。崂山区不断创新海洋环境管理模式,沿海街道办事处聘请海洋环保管家,协助开展海湾巡查,加强沿海水质监测,提高海湾管理水平,成为海湾守护的“好帮手”。

崂山生态环境分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崂山区将全力把握机遇,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守好海洋生态禀赋,凝练海洋生态保护经验,为沿海地区提供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崂山经验”。(许淑娟 王琳 戴永明)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