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70岁“鱼王”,靠钓起百斤大青鱼成名,钓鱼六十年从不落空

说起余必有,年轻人或许会不知道,但他当年却是湖北钓鱼界响当当的一位人物。

1998年,余必有在徐家河水库钓起了一条足有105斤的大青鱼,至今在随州钓鱼界无人能破。

2001年,余必有创下了8小时内钓鱼总重量达127.6斤的记录,也让随州市一众钓鱼发烧友望尘莫及。

余必有今年70岁,家住湖北省随州市,有着六十年的钓鱼经历还从未有过“空军”,虽然现如今已到暮年,但身子骨依旧结实,走起路来左右带风,两条腿健步如飞,每顿饭还能喝半斤高粱酒再加两碗大米饭。

如今已年到古稀的余必有,终于透露出了他自己运用几十年的钓鱼技巧,那么到底是哪三个技巧呢?他又是如何做到钓鱼几十年从不“空军”的呢?

从十岁开始钓鱼,征战钓鱼界数十年,一“钓”成名,从未“空军”。

1963年,年满十岁的余必有收到了来自父亲送给他的第一件生日礼物,一根竹子制作的钓鱼竿,那是父亲用了三天时间,才在山上竹林里寻找到的一根竹子,全长5米左右,笔直而又匀称。

从此,余必有就和钓鱼结下了“一生之缘”。

余必有的父亲就很爱钓鱼,所以当年就给儿子取了这个名字,余必有,意喻着“钓鱼必有,从不落空”,而余必有后来也确实没有辜负父亲当年的期望。

自从余必有得到了钓鱼竿之后,只要一有时间,就被父亲余满贵带着四处钓鱼。

父亲骑着一辆错换大杠自行车,余必有就坐在后面一手拿着一根竹钓鱼竿,活像一辆“大叉车”。

第一次钓鱼,余必有就展现了他非凡的天赋和聪慧的领悟能力,父亲教他怎么样系鱼钩,仅仅只演示了一次,余必有立马学会了,而且系的也特别紧,就算钓鱼竿断了,鱼钩也不会脱落。

展开全文

初次钓鱼虽然只钓了一条小鲫鱼,但余必有是非常高兴的,他以前还从没有想过当自己把鱼钓上来时,自己的内心是那么的满足和开心。

父亲望着儿子钓鱼时的有模有样,心里也是倍感欣慰。

年仅十岁的余必有因一条小鲫鱼正式初出茅庐,属于他的故事也正式开始。

1998年,当时还未成名的余必有参加了在徐家河水库举办的钓鱼大赛,来自湖北省各个地方的钓鱼高手齐聚一堂,足有上百人之多,规定是在三天时间内,谁钓的鱼最大,谁就是冠军。

第一天,一位来自湖北襄阳的李姓选手钓到了一条68斤重的青鱼,一众选手都为之惊愕,余必有心里也想着自己可能输定了,因为当时68斤重别说在湖北省,就算在全国都能排上号。

正当那位李姓选手已把冠军之名当做囊中之物的时候,在第二天下午,一位来自湖北孝感的王姓选手钓到了一条73斤重的大鲢鳙。

那当时连徐家河水库周边看热闹的群众都哗然了,这73斤重的大鲢鳙,别说亲眼看见了,就是听也没有听说过啊。

然而更精彩的还在后面,在第三天下午,距离比赛结束还有两个小时,余必有让众位钓鱼选手和一群围观人员又震惊了一次,105斤的大青鱼,余必有居然钓起了一条足足有105斤重的大青鱼,直接刷新了当时湖北省垂钓大青鱼体重的最高记录。

一“战”成名,余必有从此便在随州市有了“鱼王”的称呼。

2001年,徐家河水库又一次举办钓鱼大赛,此时已经成名的余必有又一次夺得了冠军。

这次比赛的规定是8小时内,谁钓的鱼总重量最多,谁就是冠军,余必有以127.6斤的重量夺得了第一名,又一次刷新了随州市的钓鱼记录。

余必有钓了几十年的鱼,也在随州市钓鱼界风光了几十年,几十年里,逢钓必有,从不落空,然而就在前几年,余必有却选择不再钓鱼了,便放下了手中的钓鱼竿,在家过起了养老的生活,我本以为再也看不到他钓鱼了,可却在今年,余必有又一次拿起了钓鱼竿,说是钓了大半辈子的鱼了,突然闲下来不钓了,就感觉好像生活缺点什么,浑身不自在。

虽然如今已经70岁的余必有再也不能重回当年的那股劲头,但他依旧是我心中的“鱼王”。

“老鱼王”出山,透露三个他日钓十几斤从不“空军”的技巧。

钓鱼技巧有很多,但太多都是花里胡哨,往往最简单的可能才是最好用的。

余必有总结的钓鱼三技巧,其实也很简单,但要如何学会运用,才是关键。

第一招是挑选合适的钓鱼地点,一天之中各个时间段的最佳钓鱼地点都不一样。

余必有说,早上最好选择比较宽阔温暖的浅水域,中午选择较为阴暗狭窄的深水域,晚上选择水草密集的区域。

第二招就是打窝的技巧,各种打窝套路五花八门,但打什么,怎么打,才是关键。

余必有说,钓小鱼就打比较细的饵料,气质要刺激,在水中容易的发散。钓大鱼就打粗饵料混上细饵料,不光小鱼可以吸引大鱼前来,饵料也可以吸引大鱼前来觅食。

第三招就是钓鱼的技巧,这个需要下功夫,需要长时间的学习。

余必有说,钓大鱼要学会溜鱼,用路亚的方式不错,要让鱼饵在水中来回不停地摆动,让大鱼以为是活物,它才更可能咬钩。当然手竿也可以学习路亚的手法,在水里来回轻微的左右的摆动,也可以钓上大鱼。

以上就是余必有的三个技巧,是不是听起来很简单,但要实际操作起来,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却需要多年的磨砺。

余必有说,用什么样的饵料其实并不新的,关键在于手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