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琴:规范议论文写作示例

材料新鲜,语言有表现力

张素琴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孙中山曾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材料二:冯骥才经历过两次转型,从绘画转到文学,又从文学到文化遗产保护。他说:“历史文化是一次性的,我们现在留下多少,后人就拥有多少。”

材料三:1953年,年仅17岁的李振华毅然告别故乡南京,来到山东沂源县支教,下决心用知识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自参加工作起,李振华每月固定捐出工资的四分之一,这一捐就是47年。截至2020年,李振华累计捐款136万元,资助了2300多个学生。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请将这三则材料联系起来思考,以“责任”或“使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妙文品评

致敬楷模,勇担重任

◎韩莎莎

春雨以“润物细无声”为己任,于是便有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河流以“百川归海”为追求,于是便有了浩瀚无边的大海;一代代仁人志士,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才有了今日崛起之中国。吾辈青年身处盛世,立于巨人之肩,当致敬楷模,勇担重任。(用富有诗意的比喻句起兴开篇,自然引出论点:致敬楷模,勇担重任。)

责任是沁人的春风,催人奋进,福泽九州。生于乱世,时逢战火,目睹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年轻的袁隆平毅然走入“农门”,悄悄把“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重任扛在了肩上。一顶草帽,一把镰刀,他数十年如一日地扎根田间。700公斤、800公斤……1000公斤!每一次“东方魔稻”纪录的刷新,都是来自他夙兴夜寐的付出。袁老用自己的奋斗与担当,为华夏儿女换来了绿色革命、金色丰收,解决了中国人吃饱饭的问题。如今,风吹稻香,“禾下乘凉”早已不是梦,炊烟升起,随之飘荡的是我们对袁老深深的思念和崇敬。(分论点以比喻句开头,富有文采,同时引出下文。对经典素材的引用恰当,具有说服力。)

展开全文

责任是明亮的灯塔,闪耀如炬,领航人生。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地震,甘宇和罗永逆行拉闸泄洪,身陷危难之中。罗永先行下山求救成功后的第一句话是:“我同事还在下面,一定要救他!”当地居民倪太高眼见搜救队一次一次从门前经过,自觉熟悉地形,连续两天助力搜救,终于在甘宇失联的第17天找到了他。在大雨中艰难求生的甘宇面对媒体只是淡淡地说:“一命换几百命,我必须做。”甘宇和罗永以坚守岗位阐释责任担当;倪太高作为受益老乡中的一员,把搜救英雄当作自己的责任。英雄救英雄,凡人微光,守望相助,感天动地。在三位英雄的眼里,他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这种深入骨髓的责任担当成就了三位英雄,也必将像灯塔一样引航更多的人在尽责担当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引用抗震英雄甘宇、罗永和爱心村民倪太高的鲜活事例,富有时代气息,引起读者的共鸣。)

责任是坚定的基石,坚不可摧,铸就今日盛世中國。“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这是孙中山先生对后人的谆谆教诲;“历史文化是一次性的,我们现在留下多少,后人就拥有多少”,冯骥才先生毅然决然从自己熟悉的文化领域转而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只因为时代重任需要有人担当;“齐鲁最美教师”李振华告别繁华都市,投身山区教育,省吃俭用托起无数英才,是使命担当的召唤让他心如磐石奉献毕生。(将原材料以排例呈现,切合论点夹叙夹议,增强了作文的说服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亦有着自己的使命与征程,当以初心寄华夏,且将青春赠山河。我们生逢盛世,当用实际行动致敬英雄和前辈,勇担民族复兴的重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以名句加排比句、对偶句结尾,富有文采,向当代青年发出号召,照应题目,高扬主题。)

【陕西宝鸡市金台高级中学】

◆学生点评

学生点评一:“致敬楷模,勇担重任”这一题目紧扣材料中三位楷模的事例,贴合材料“以‘责任’或‘使命’为话题”的要求,概括准确而凝练。

学生点评二:本文最大的亮点是材料新鲜,语言富有表现力,贴合“歌颂英雄,致敬英雄”的时代主题,激励当代青年奋发有为,收到了深入人心的效果。

学生点评三:本文开头部分和三个分论点首句都采用了比喻的句式,形象生动又引发读者联想,更容易凸显人物尽责担当的精神品质,进而增强了作文的说服力。

学生点评四:这篇作文用语简练生动、意蕴丰富且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三个分论点的设置使论证入木三分,催人奋进,是一篇典范之作。

◆教师点评

本文开篇以“春雨”和“河流”比喻起兴,引出“仁人志士”,自然指明中心论点“致敬楷模,勇担重任”,既富有诗意,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以三个比喻句领起三段主体论证,结尾整散句结合,发出号召,一路高歌,像冲锋的号角一样,用高亢的基调再次重申论点,昭告读者。作文主体部分贴合材料“以‘责任’或‘使命’为话题”的要求,选材精当、鲜活,大到院士楷模袁隆平,小到平民英雄甘宇、罗永、倪太高,无一不是在责任和使命的召唤下挺身而出,担负起造福同胞的重任。无论是从“材料新鲜”的角度,还是从“语言有表现力”的角度,本文都做了极好的示范。

◆教师提纯

议论文旨在以论证的方式阐明观点,催人奋进,使人警醒。而新鲜的材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于观点的论证可谓锦上添花,能使观点直抵人心,从而极大地增强论证的力度。

这篇作文在规范议论文的写作上有哪些值得同学们借鉴的地方呢?

1.立意高远,论述有力。

根据材料要求,本文以“使命”和“担当”为中心词,选取典型的事例,高度概括并深入解读材料名言和事例,以致敬不同时代的楷模为号召启迪当代青年,旨在引领青年们学习和发扬楷模精神,勇担时代重任。论证大开大合,犹如战鼓阵阵,鼓舞人心。

2.语言生动,深入人心。

纵观全文,无论是比兴式的开头,还是比喻式的分论点,都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道理论证得浅显易懂,文采斐然又深入人心。另外,文中有不少对仗句,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既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又使作文生动感人。

3.材料新鲜,引发共鸣。

本文除选取袁隆平院士的典型事例外,还选用了平民英雄甘宇、罗永、倪太高的事例,既体现大人物的担当,又体现普通人的使命,论证了践行使命担当者都是可敬可爱之人的观点,更是号召青年参与到“勇担重任”的队伍中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致敬楷模。

摘自2022.12《作文周刊 高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