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录丨淄博经开区为什么这么火急火燎?

记者 张荐博

火急火燎。

1月9日,淄博市委常委、秘书长,淄博经开区工委书记袁良带队南下上海、浙江、江苏,打响新年招商“第一枪”。

南下归来仅一天,袁良便又带领招商团队奔赴北京。

开年便紧锣密鼓地以冲刺的姿态全速前进。火急火燎的背后,淄博经开区到底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新年“第一枪”

投资承压之下,招引项目究竟有多大力度,在目前的环境之下,显得格外重要。

作为淄博的“未来之城”和“产业新城”,从任何一个维度来说,唯有吸引项目落地,才能迸发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年第二天,袁良在调研淄博经开区重点项目时就强调,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围绕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开展精准招商、靶向招商。

距离上述表态仅仅过了一周,1月9日,袁良便带领淄博经开区招商团队“火急火燎”奔赴上海、浙江、江苏等地,针对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与数字经济三大领域进行精准招商。

两天半时间,拜访16家行业领军企业。袁良率领的招商团队此番行程可谓格外密集。

新年伊始便开启密集招商,这无疑是在为2023年开好头、起好步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柳泉录发现,对于三大领域的精准招商,源于2022年淄博经开区锚定的“1333”发展思路。其中,三大产业为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数字经济。

去年10月11日,淄博经开区为科创制造示范园区集群举行开工仪式。4大示范园区同步开工,同样围绕的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

展开全文

可见,淄博经开区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对“1333”总线精准有力地落实。

而具体到本次招商活动,柳泉录发现,袁良一行先后奔走于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与上海裕隆生物医学集团(下称裕隆生物)、上海兰甲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兰甲医疗)、杭州一隅千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合作的深度接触和洽谈。

淄博经开区的官方通稿在总结此次招商活动时表示:此次南下招商之旅“收获颇丰”。

其中,裕隆生物对淄博经开区发展医药产业的良好生态体系表示认可,有意向将项目落地淄博,助力淄博经济发展;兰甲医疗更是约定年后到淄博经开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就尽调报告、企业需求等内容进行深入沟通洽谈……多家企业表达出落户淄博的强烈意愿,一项项节后“约定”令外界充满期待。

此次招商除了淄博经开区相关部门单位人员陪同,还有伽利略资本、山东省商业集团、鲁商基金等经开区城市合作伙伴,此种借势、借力的招商方式为淄博经开区进一步拓宽了招引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距离南下招商归来仅仅一天时间,1月13日,袁良便又带队赴北京开展招商工作。

柳泉录发现,北京之行的一天半行程里,淄博经开区招商团队密集拜访华能能源交通产业控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并达成多项邀约成果。

密集招商画下的不是句号,而是饱含希望的新起点。无论是南下还是北上,推动优质企业落地,将招商成果实实在在地转化为落地项目,无疑将是淄博经开区接下来面临的重要命题。

速度

盘点过去一年,专业园区建设,已经成为淄博经开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自明确“东产、西城、北商、南园”空间发展布局以来,淄博经开区便在各片区加速推进,打造了医疗器械产业城、中南高科产业园、中铝齐鲁工业园、锂电池新能源产业园等14个专业园区,共占地3100亩。

淄博经开区官方微信公号此前曾发文称,以北方医疗器械产业城为例,待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0亿元,可安排就业岗位700个。

由此可见,产业园区既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还是增加税收、解决就业的助推器。

2022年9月3日,淄博经开区北方医疗器械产业城项目一期东区A座顺利封顶。

3天后,北方医疗器械产业城项目又迎阶段性进展,一期西区3个单体封顶,300余名工人从开工到封顶仅用时110天,比原定施工计划提前30天。

事实上,在医疗器械产业上,淄博经开区的发力可谓是不余遗力。

柳泉录梳理发现,2022年3月4日,淄博经开区首次举办医疗器械产业园推介会活动,与淄博医药行业的21名知名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谋发展;5月16日,北方医疗器械产业城(一期)作为淄博经开区二季度重点项目正式开工;6月17日,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到淄博经开区进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项目考察对接;6月22日,淄博经开区招商团队赴北京开展医疗器械产业考察招商工作……

一系列稳准快的动作,使淄博经开区仅用6个月实现了医疗器械产业城项目从推介、开工、招商到落地的跨越式进程。“经开速度”可见一斑。

产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的物理承载,与后两者同频共振。作为此次南下招商的重点,袁良一行就先后拜访了上海裕隆生物、上海脉全医疗、上海兰甲医疗等医疗器械头部企业。

在这一切背后,淄博经开区瞄准千亿级产业目标,建成山东医疗器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标杆,打造成为国家级产业转型示范区、国内一流的高端医疗器械生产基地的意图,已呼之欲出。

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只是淄博经开区项目推进的一个缩影。

2022年12月18日,伴随北方健康食品产业园暨预制食品产业基地项目B组团2号楼主体建筑的顺利封顶,淄博经开区在一年内已有6大产业园区提前完成主体建筑封顶。

截至目前,淄博经开区围绕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已策划新能源产业园、黄三角数字经济生态园等15个产业园区,牵手中关村信息谷、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北京第一太平戴维斯物业等一批“城市合伙人”和战略合作伙伴,引进梅卡曼德、Evoke、亿鹏能源等一批领军企业。

“开园即满园”,成为2023年外界对淄博经开区产业园项目的又一期待。

蝶变

2022年初的“开春第一会”,淄博经开区确立“1333”发展思路,由此掀开了全面建设“未来之城”的序章。

如今,随着各大项目接连落地,资金保障成为淄博经开区进击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淄博经开区的目光迫切转向金融赋能。

2023年1月6日下午,淄博经开区召开金融机构项目对接会,现场22家金融机构齐聚经开。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兴则经济兴。要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金融,必须依靠金融,这是被先进地区和近几年淄博的实践所证明的。”在上述金融机构项目对接会现场,袁良向驻淄金融机构发出了诚挚邀请。

对此,工商银行淄博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石海滔就表示,他十分看好淄博经开区的广阔发展前景,认为投资经开必定将实现互利共赢。

而随着上述金融机构项目对接会的召开,淄博经开区与驻淄金融机构深化合作的新起点,似乎也已开启。

“未来之城”是淄博市委、市政府对淄博经开区的定义。除了极速推进的产业与项目,趋于完整与丰富的配套设施,无疑为这片区域迸发鲜活生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具体来说,医疗卫生方面,2022年8月3日,淄博经开区与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创新合作模式,淄博经开区医院正式在北大医疗淄博医院挂牌,并后续建立区域医联体合作。

教育方面,淄博经开区引入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新建市十七中学和5所中小学、幼儿园,对8所中小学校进行改造提升。

公共设施方面,淄博经开区初步完成总投资30亿元的“九横十三纵”路网体系建设,新建体育公园、科技公园等主题公园、城市小品、口袋公园70处……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淄博经开区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支出资金同比增长25.12%。

此外,1月5日,淄博国兴产业发展集团全资子公司淄博欣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奥特莱斯(北京)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签约仪式在淄博经开区嘉美大厦举行。

这标志着,奥特莱斯业态正式入驻淄博经开区吾悦广场,淄博也由此成为全国首家国际名品数字化新零售科技体验城,奥莱(山东)项目成为淄博首家开放式、沉浸式消费的国际名品购物中心。

拼搏不断,步履不停。

1月9日,总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的淄博经开区科创中心三期开工;1月11日,黄三角数字经济生态园(一期)、北方医疗器械产业城(二期)正式开工建设……

疾步前行,以实际行动吹响开年冲锋号。淄博经开区2023年的动作,值得期待。

柳泉录发现,袁良此前在公开场合阐述当下淄博经开区发展所面临的阶段时就曾给出判断:淄博经开区正处在加速腾飞的关键时期,正处在由潜力股转为绩优股的蝶变期。

而这,也恰恰是淄博经开区所有谋篇布局的主因所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