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首例“人脸解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一审宣判

扬子晚报网3月23日讯(通讯员 杨剑 杨艳娜 记者 马奔)QQ、微信等社交账号如果用来发布虚假广告、进行电信诈骗等违法违规操作,很容易被软件公司冻结。然而,这些被冻结的账号却可以通过非正常手段“死而复生”。记者3月23日从常州经济开发区检察院获悉,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并提出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江苏首例“人脸解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一审宣判,被告人彭某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0元,同时承担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损害赔偿金人民币20060元。

2019年,福建男子彭某与老乡合伙在常州开了一家炸鸡店,彭某频繁用自己的QQ号向QQ好友和QQ群发送广告消息。2021年8月的一天,他发现自己的账号被腾讯公司冻结了。解封QQ一般可以通过人脸识别验证、好友辅助验证和非好友辅助验证等方式。为了能快速找回QQ号,彭某根据腾讯平台操作步骤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用人脸识别的方式申请解封,没多久就顺利找回了自己的账号。

“解封QQ号不非要本人的身份信息,我看到群里有人也需要解封,就用自己的信息帮一个网友解封了他的号码,赚了20元钱。”2021年9月,彭某被拉入一个兼职群,群里发布了大量需要解封QQ号的信息,并提供相应的佣金。缺乏法律意识的彭某觉得这钱来得容易。为了能解封更多QQ号,在群内“熟手”的指导下,彭某通过境外聊天软件以每份10-50元的价格大量购买居民身份证号码、人像照片以及人脸动态图像,随后在QQ、微信群联系客户接单,为涉嫌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被封的QQ号提供解封服务。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彭某转让了炸鸡店,全身心投入解封“事业”,在短短半年多时间内解封千余个QQ号,获利7万余元。

彭某的表弟、老乡及炸鸡店合伙人发现,彭某不开店生活也过得不错,便向他打听生财之道。在彭某的指导下,3人也都做起了QQ号解封业务。半年内4人共解封QQ号近万个,总获利超10万元。

去年2月,公安民警在彭某家中将4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当场查获涉案公民个人信息1万余套,涉案手机、电脑21部(台)。去年8月,该案被移送至常州经济开发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机关审查认为,彭某等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复活被限制的QQ账号,情节严重,已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造成社会公共利益损害。最终,经法院审理,4名被告人均被依法判刑。

校对 盛媛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