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热”来袭,《厌女》一书卖到脱销!为什么女人也有厌女症?

上野千鹤子又火了。

最近,由B站和新经典联合推出的“对话上野千鹤子”的聊天节目,由北大博主和她的两位大学室友与上野千鹤子进行对谈。目的在于宣传上野千鹤子与铃木凉美合著的《始于极限》。

然而,视频上线后,虽然荣登热搜榜首,微博话题“北大宿舍聊天 上野千鹤子”的浏览次数已经超过5亿,但随之而来的是受到大量的质疑和恶评。

网友认为博主的问题过于局限,主要集中在婚恋方面,浪费了一次宝贵对话,例如博主提出的问题:

“(不婚不育)缘起是因为被男性伤害过吗,还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

“女性主义鄙视链中,结婚的女性是否属于有瑕疵的女性主义者?”

“了解女性主义,是不是就能免受伤害?”

等等。

展开全文

更多访谈内容,书友们可自行上B站观看视频。

其次,北大博主被质疑对女性主义的理解过于肤浅,甚至与之相悖。关于博主提出的问题,如果她认真读过《始于极限》这本书,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基于此,很多网友高喊“女性主义不是时尚单品”“女性主义不是一门生意“。

上野千鹤子,作为日本的社会学家,主要研究性别领域。2019年,因她在东京大学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金句频出,观点犀利尖锐,演讲视频迅速走红网络,也给中国读者掀起女性主义的热潮。

2022年,被称为出版界的“上野千鹤子年”,上野千鹤子的7本书在中国出版,其中《始于极限》成为豆瓣年度书单TOP 1。

毫无疑问,她已成为中国读者心目中的女性主义偶像,她的著作《厌女》《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更是被更多人争相购买阅读。

而随着上野千鹤子越来越出圈,名气越来越大,她的一言一行也被摆在放大镜下观察,观点被断章取义、被曲解,或者当作“标题党”与噱头进行营销,对此她表示:“即使读者的购书动机有违我的初衷,但只要他们在阅读之后理解我的真实意图就行。”

有意思的是,这场风波过后,不少读者纷纷去下单上野千鹤子的书,《厌女》一书更是卖到脱销。《厌女》到底讲了什么?一起来了解真正的女性主义。

1.厌女症:性别歧视的社会心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性别歧视是无处不在。企业招工启事上白纸黑字写着“男性优先”;“新手女司机,请注意”的标语贴在车尾;先前社交网络上掀起了一股抵制“娘炮”的热潮……

所以你看,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心理在起作用。

上野千鹤子在她的作品《厌女》这本书,将各种显性、隐性的性别歧视,都归结为厌女症这种社会心理所起的作用。厌女症不仅导致性别歧视,还深刻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结构,以及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历程。

对厌女症,作者上野千鹤子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男人为自己不是女人而庆幸、女人为自己是女人而诅咒不满的心理。

厌女症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2.厌女症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从欲望学的祖师爷弗洛伊德说起,弗洛伊德把人的欲望分成两种,一种是自我确认,另一种是性欲发泄。通俗地说,前一种是你想成为什么人的欲望,后一种是你想占有什么人的欲望。

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人不断调适自己的两种欲望的历史。调来调去,就调出了我们现在的异性恋秩序。什么意思呢?就是男人成了欲望的主体,他的第一种欲望是成为男人,第二种欲望是占有女人。

这里的“成为男人”中的“男人”,指的是社会性别,不是生理性别。然后呢,男人的性欲对象还真不一定非得是女人,比如在古希腊文明里,最高级的性爱是同性恋,女人对他们来说只是生育工具。

但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了异性恋秩序,同性恋和恋童癖就被严格禁止了。男人的第一种欲望,只能指向同性,也就是成为被社会所承认的男人。他的第二种欲望,只能指向异性,也就是说,他的性欲对象只能是女人。

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建立在两个基础上。

第一是厌女症,当男人们说“我们男人怎样怎样”的时候,潜台词是“不像那些女人”,于是,女人变成了男人的参照物,被蔑视的对象,这就是厌女症;

第二是同性恋憎恶,男人们相互认可的,是彼此的欲望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大家都是占有女人的人。当一个男人的性欲不是指向女人,而是指向另一个男人的时候,其他男人就会毫不犹豫地将他排除出男人群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害怕自己成为同性恋者的性欲对象,从此丧失欲望主体的地位。

厌女症除了蔑视女人,还有崇拜女人的另一面。因为男人崇拜的,压根儿就不是活生生的女人。在男人看来,女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结婚的对象,她们的功能是生儿育女;一种是可以玩弄的对象,她们专为男人的性欲服务,要远离生育。

所以啊,当一个男人宣称自己崇拜女人,或者说尊重母亲、妻子的时候,他崇拜、尊重的,只是被框定在母亲和妻子角色中的女人。但是,每个女人都是活生生的人,既有肉体也有灵魂,既有子宫也有阴道,既有感情也有欲望。如果强行将她属于肉体的、阴道的、欲望的一半切割掉,供奉那剩下的、所谓贞洁的另一半,再美其名曰,崇拜女人。这不是厌女症又是什么呢?

3.为什么说女人也有厌女症?

前面我们说了,厌女症在女人身上体现为自我厌恶。一是自认天生不如男人,二是同性之间相互歧视。

被男人们分为“圣女”和“荡妇”两种类别的女人,无论扮演的角色是妻子还是娼妓,对于女人来说,都是异化。而且,做妻子的女人都有非常深刻的“娼妓歧视”,她们不但跟着男人瞧不起娼妓,也不能接受自己被视为性对象。

其实,我们身边也不乏类似的事例,有些女孩遭到性骚扰性侵犯之后,无论她自己还是家人都倾向于自认吃亏,保持沉默,就是怕从此被分类到“荡妇”的行列中去。这就是深深地植根于女人内心的“娼妓歧视”。

女人之间的相互歧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并不少见。男人偷情被抓现行,妻子和小三扭打在一起,作为始作俑者的男人却趁机溜之大吉。这就是女人之间的相互歧视和敌意,它注定了女人们无法同仇敌忾,无法结盟。

除了自我厌恶、相互歧视,厌女症在女人身上还有一种表现,就是自认女人中的“例外”,将其他女人“他者化”,从而把厌女症转嫁出去。

转嫁策略有两种,一种是成为特权精英女人,被男人当作“名誉男人”来对待,这叫“女强人”策略;另一种则是自动退出“女人”的范畴,逃脱被估价的女人身份,这叫“丑女”策略。

“女强人”策略很好理解,女人通过自我奋斗,成为了女强人,得到了男人的另眼相看,但实际上,就算她跟男人一同蔑视女人,男人也不会把她当作手足兄弟,给予完全平等的待遇。

从女孩变身为女人的那一刻起,她的身体就开始被男人的视线估价,于是,美女拼命维持美貌,普通女人拼命提升颜值,丑女呢,只能坠入自我厌恶的深渊。

“丑女”策略就是放任自己变老、长胖,让身体退出男人的视线,自己也退出被评估的范畴,从而摆脱不满和不安的一种策略。

4.如何摆脱厌女症

我们前面讲过,厌女症是异性恋秩序的产物。但是,懂得厌女症是怎么产生的,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简单快速地摆脱厌女症。就像我们说的,厌女症无所不在,它参与了整个社会的建构,也渗入了每个家庭。突然去掉厌女症,不仅会打乱社会结构,我们的欲望也将无所适从。

那么,怎么才能超越厌女症呢?

对于女人来说,首先要意识到厌女症的普遍存在,同自己身上的厌女症作斗争。划掉“新手女司机,请注意”中的那个“女”字,勇敢上路吧。然后,抛开嫉恨,争取与其他女人团结,走上为全体女性争取权益的女性主义之路。这是上野千鹤子为女人指出的超越之路。

对于男人,事情可能复杂一些,我们前面也说了,厌女症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这会让他在面对母亲、妻子、姐妹以及女儿时,产生矛盾和纠结的感情。其实,有时候厌女症也会令男人自我厌恶,特别是那些嫌自己男人味不够的男人,他们可能会以暴力的方式报复自己的身体。所以,要超越厌女症,男人们首先要做的,或许就是接受完整的自己,战胜变成娘炮的恐惧吧。

撰稿人:句芒,文学硕士

编辑:阿珍

路上读书: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