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与解密|加密上海·喜玛拉雅数字艺术大展群访

2022年12月11日,为期一个月的第一届“加密上海·喜玛拉雅Web3.0数字艺术大展”落下帷幕。此次展览是2022年底中国最盛大、最集中的一次数字艺术展览。作为美术馆数字化先驱的喜玛拉雅数字美术馆也在展览中与观众正式见面。

加密上海·喜玛拉雅Web3.0数字艺术大展现场

2023年伊始,EST应主办方邀请,跟五位艺术家、艺术评论人、艺术管理人及人工智能专家共同就此次“加密上海”与“加密艺术”的主题展开对话,从专业视角共览加密艺术前沿生态。

展开全文

成 卓

当代艺术家 服务器艺术理事

EST:您是通过怎样的机缘了解到“加密上海·喜玛拉雅Web3.0数字艺术大展”的?您对于加密艺术展览有什么看法?

成卓:我是通过服务器艺术的介绍文章了解到“加密上海”展览的。我认为上海作为当代艺术的前沿阵地举办加密艺术展览有助于推广加密艺术概念、培育新兴市场,还能极大地促进中国艺术家在加密艺术领域与国际间的交流、竞争。希望展览能持续办下去,邀请更多的艺术家参与到这种新的社会艺术实践中。

加密上海·喜玛拉雅Web3.0数字艺术大展现场

EST:2021年在您“有界·无界”个展上展出的NFT作品《一》系列,由您与人工智能共同完成。您创作这一作品的思路是什么?为何选择NFT这样的创作形式?

成卓:《一》系列探寻的是意识与心智在科学认知上的最后黑匣。这个黑匣犹如一个既无限卷曲又无限嵌套的黑洞视界,连光都无法穿越、逃逸。在这之中只有艺术家的想象力和精神力可以继续前行。

一系列:我与Alice06

我请加密艺术家宋婷帮我用GAN技术制作了一组关于AI“迷幻”和“出神状态”的图像,图像初始训练集来自开源平台,囊括了人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以此生成了影像装置的初始层次,再将我手绘的图像和制作的二维动画与之融合,创造出“人与宇宙”共生的影像。

一系列:凝视2

选择NFT这种创作形式,一是因为在2020年它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一种新媒介,值得我去尝试。二是因为我的作品旨在探索万物平等、去中心化、心智联结和数字永生等元宇宙概念,而区块链技术上的NFT艺术是建构并达成元宇宙中各个虚拟社会走向大同的一种重要内容与革命力量。三是在我看来那些超越三维认知的经验只能跳出以前的知识结构和系统,通过加密艺术中观众的参与体验形成一种新的知识生产。

EST:从《蚂蚁的上帝》系列到《破》系列、《光》系列,再到《一》系列,您使用的媒介非常多元,涉及到香灰、矿物色粉、竹碳粉等自然媒介以及AI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这样多元的创作形式您是如何形成的?

成卓:我的个展叫“有界·无界”,谈的就是破界。只有不断突破旧有的边界才能不断认识自我及宇宙实相,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这种思想让我在创作中肆意打破媒介与各种艺术门类的规约。

成卓个展“有界·无界”现场

我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也同时强调联系与整体。正如德勒兹所说——每个点虽然看似相同,但打开折叠后却是由完全不同的经验组成。最后每个点连起来,“多”就变成“一”。我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是连接的,是互相作用和相互转换的。这是我在创作中所贯彻的思考脉络和使用各种媒介的象征意义。

图1 蚂蚁的上帝10

图2 破.Breaking09

图3 光之九

王 兴

加密艺术家 数字化合物发起人

EST:您曾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加密艺术展,能具体的向我们介绍您当时参展的加密艺术作品及创作思路吗?

王兴:有两件与我有关的作品入选了2022年威尼斯双年展:一件是团队作品《加密艺术驱动器》,另一件是个人作品《数字巴别图书馆:小门》。

2022 年威尼斯双年展官网宣传页

《加密艺术驱动器》在工作方法上进行了合作型创作模式的实验。这个作品由佘璐芸、Nervina LABs和数字化合物一起合作完成。在创意主题上《加密艺术驱动器》想要探讨关于共同知识的问题。借由将作品进行NFT发行,让持有者获得共建知识库的权力,结合整个过程中区块链所承载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等属性,帮助更多人理解区块链的技术和社会内涵,促使更多人加入到加密艺术的讨论中来。

加密艺术驱动器

另一件入选作品《数字巴别图书馆:小门》是我的个人作品。也是艺术计划《数字巴别图书馆》的一部分。这一作品实验性的呈现了链上时间的概念,观众在Opensea每隔约30分钟刷新页面会看到稍有不同的小门形态。因为图像锚定Nervos区块链的区块高度,所以每20个区块会重新渲染一次,这是链上时间的计时单位。

数字巴别图书馆:小门

在区块链行业,由于大家需要全球协作,沟通时不方便使用传统时间,所以会采用区块高度作为时间标准。比如以太坊的“上海升级”将要发生在区块高度X,比特币下次减半将会发生在区块高度X。这种行为习惯实际上在塑造着一个新世界的主体性,甚至一种民族性,这是已经在发生而不为多数人所知的事情。

数字巴别图书馆:不远的地方

EST:有影视、游戏概念美术工作背景的您作为艺术家在创作加密艺术时有怎样的考量?曾经的工作经验对您的艺术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王兴:美术技术不是加密艺术的必须技能,但我认为美学素养是必要的。就我的工作经验来说,它客观上给我储备了数字绘画相关的技能,自然而然成为我作为加密艺术工作者的一个特征。另一方面就是祛魅了很多东西,会知道一些知名的实践其实不具有实验性,会意识到哪些东西在更大视角下更具有建设性。

数字巴别图书馆:语言的生成

EST:加密作品在视觉风格上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赛博朋克、像素风、符号化等等。加密艺术市场开辟了一块有别于传统艺术审美的文化聚集地,在您看来加密艺术是否会重塑艺术审美标准?

王兴:赛博朋克、像素风、符号化都是很成熟的美术风格,我认为加密艺术在美术上的实验性还有待加强。更期待看到对艺术语言本身的,即用区块链作为艺术创作的必要语言而不只是产权证明的作品。在话题上也更期待加密艺术能够稍稍不同于当代艺术,去讨论一点新话题,或者在老话题下开辟新视角。我们团队会把兼容了这两点的作品称为加密原生艺术。

袁 园

当代艺术家 艺术评论人

EST:您作为独立纪录片导演长期参与各类社会行动影像项目,2022年您负责主持了服务器艺术出品的“加密艺术与元宇宙”系列线上讲座。一直专注于影像领域的您为何会接受主持有关加密艺术讲座的工作?

袁园:我从1996年开始通过长途拨号上BBS,有过互联网行业长期从业经历。之前参与的社会行动也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而我个人所专注的当代艺术摄影领域更是受到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深刻影响。正因为上述经历,我特别关注区块链、NFT、DAO改变社会和当代艺术体制的革命性潜力。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喀麦隆国家馆全球加密艺术展海报

2022年初我参与了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喀麦隆国家馆全球加密艺术展的策划,之后受邀主持“加密艺术与元宇宙”系列线上讲座,希望尽可能让更多艺术、哲学和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到对这种变革的思考、探究和协作中。

EST:对加密艺术的了解、批评对您的影像创作有影响吗?您在之后有计划用加密艺术的形式进行创作吗?

袁园:大约四年前我就放弃了传统个人艺术家创作作品的方式,转而把基于社群的“讲座”作为一种思考和行动的日常实践。在2022年2月至6月我举办了27期探究区块链和加密艺术的主题讲座,内容包括加密货币蕴含的奥派经济学思想、博伊斯“艺术=资本”的激进想象、加密的算法与美学、加密艺术实践的可能性等等。

加密艺术与元宇宙系列讲座海报

在这种日常讲座互动实践中,参与者都会受到影响,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我在加密世界也有着各种不同的匿名身份,加密货币持有者、加密艺术收藏者、创作者、DAO组织成员。这些不同的“身份”既是一种激进的立场,更是一种抵抗的身份。

袁园参与讲座分享

EST:万物皆可 NFT,人人都是艺术家。在NFT艺术极大的受到市场与大众文化影响的背景下,艺术批评是否失去了效力?您认为作为艺术评论人针对加密艺术能够做些什么?

袁园:当前的艺术评论人对于加密艺术的理解滞后于创作者。不要试图用已经失效的艺术批评话语去理解和阐释加密艺术,而是应该先去了解区块链诞生至今是如何改变了这个世界,又打开了哪些未来可能性。无论是否相信加密艺术的潜力,都像个初学者一样去Web 3冲浪,有自己的钱包地址、社交媒体帐号,换一个NFT PFP头像,加入感兴趣的DAO,团结小伙伴,参与社区治理。只有具身投入其中,才有可能产生洞见。

Crossroad by Beeple

十三维

人工智能研发者 心识宇宙研究院院长

EST:您是通过怎样的机缘了解到“加密上海·喜玛拉雅Web3.0数字艺术大展”的?本次展览中有什么作品让您印象深刻?

十三维:这次展览消息刚出来,在朋友圈就刷了一波,加密圈和艺术圈的朋友都有转发。在这次展览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Soulda NFT项目,相对于其它通过画风或概念取胜的作品,它通过心理测试、故事和用户互动凝聚了内在的稀缺价值,而非单纯借助NFT形式由项目方预设进行创作作品。

Soulda NFT

EST:您认为本次“加密上海·喜玛拉雅Web3.0数字艺术大展”有哪些让您感到惊喜的部分?有哪些让您觉得还有待改进?

十三维:这次展览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惊喜,当然我个人更喜欢的是工作坊和对谈部分,学到了很多东西。至于改进,我希望加密艺术展览能增加一个孪生的元宇宙会场,并在区块链上实现记录和交互,将体验和价值沉淀下来。

加密上海·喜玛拉雅Web3.0数字艺术大展现场

EST:此次“加密上海”展览中无界版图AI绘画工具吸引了大批现场观众与媒体的目光,小红书上也掀起了AI自动作画的热潮。相对于艺术家创作的NFT艺术作品,AI智能绘画更加受到观众的青睐,作为AI公司“心识宇宙研究院”院长对此现象您有什么看法?

十三维:AI智能作画或者说AIGC受欢迎是因为通过更符合自然人性的新型交互设计(诸如Prompt 等)对需求端释放AI的智能属性,从而极大降低了创作门槛。而NFT艺术目前还是以艺术家自身创作为主、在区块链确权的艺术形式。在我看来,二者其实并非是割裂的,而是同一种现象和趋势在融合前的不同阶段。对于前者,艺术家同样可以使用生成式AI进行创作。甚至最早的数字艺术品就是算法生成的,只不过不是基于现在的预训练大模型。对于后者,加密艺术可以通过引入用户参与进行共创,例如前面我提到的Soulda NFT就有这个特征。

加密上海·喜玛拉雅Web3.0数字艺术大展无界版图现场

EST:对于您来说加密艺术相对于普通的数字艺术有怎样的优势?

十三维:在我看来,加密艺术使用NFT协议在数字世界实现确权,只是最基础的一个方面。它的实质是以“人-机协作”的方式对艺术的稀缺性和唯一性进行担保。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引入,使更大规模和更多样式的协作创造成为可能。这其中包括人-人、人-机、机-机,甚至人-自然生态等种种可能的协作方式。

The Merge by Pak

例如著名加密艺术家Pak的作品,就是引入参与者进行共创的典型例子,而Terra0的森林项目——一个森林通过赚取ETH赎回自己——又是加密艺术和大地艺术相结合的奇妙体。还有艺术小组Black Void创作的“大气炼金术”项目,将提取的几千个城市气象数据通过AI算法进行萃取并塑形成NFT艺术品。

森林项目 by Terra0

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和种种不同协议,加密艺术有了调用几乎所有主体在所有层级运用复杂系统媒介进行交互创造的能力。这点是我认为加密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与优势所在。

大气炼金术项目 by Black Void

谢 蓉

艺术管理人 服务器艺术创始人

EST:此次第一届“加密上海·喜玛拉雅Web3.0数字艺术大展”在喜玛拉雅美术馆拉开帷幕。您是通过怎样的机缘了解到这次大展的?

谢蓉:因为服务器艺术在元宇宙与加密艺术这个方向做了非常多有影响力的论坛、讲座和展览,也凝聚了很多相关的专家、学者,所以“加密上海·喜玛拉雅Web3.0数字艺术大展”的组委会邀请“服务器艺术”作为展览的学术支持,由此我们参与到这次大展中。

加密上海·喜玛拉雅Web3.0数字艺术大展现场

EST:此次“加密上海·喜玛拉雅web3.0数字艺术大展”在美术馆空间内大规模集中展示了众多加密数字艺术品。作为艺术管理人与服务器艺术机构创始人,您如何看待美术馆接纳加密艺术作品进入场馆进行主题展览这一现象?

谢蓉:随着NFT的普及与区块链技术的迭代,加密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态,让艺术家与创作者拥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MOMA、惠特尼美术馆、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的M+等全球重要的艺术机构都已经展出或正在筹备数字加密艺术相关的展览和活动,加密艺术进入美术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于美术馆机构来说,也需要思考如何在这样的浪潮中去引领和探索。

惠特尼美术馆

EST:作为服务器艺术创始人,您最近在关注哪些创作方向的加密艺术家,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关注他们的原因吗?

谢蓉:我特别关注艺术家的艺术思想与艺术价值。我青睐在创作上不仅仅局限于代码的标记和简单的可视化图像,而是对加密艺术进行解构、对链上行为进行赋能的加密艺术家。

比如加密艺术家Pak,他的作品就充分运用了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他的作品The Merge引入合并机制,每个钱包地址都只能拥有一个小球,当买入第二个球时,两个球就会合并成一个大一些的球。随着二级市场交易的不断发生,球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少,但价值却在不断增加,在与藏家的互动中,整个作品的外观不断发生变化。

The Merge by Pak

这一加密艺术作品不再是图像或游戏,而是用智能合约编写在区块链上的大众行为艺术,艺术品最终的样态由创作者制定的规则与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决定。在这里,规则与自由开放并存。艺术家作为造物主的神话被颠覆,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核心精神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加密上海·喜玛拉雅Web3.0数字艺术大展现场

结 语

EST通过此次五位艺术专业人士对“加密上海·喜玛拉雅Web3.0数字艺术大展”以及“加密艺术”的详尽解析,深切地领会到了蕴含巨大能量的加密艺术正以无限的潜力开辟着全新的艺术未来,上海加密艺术展览的举办为普罗大众提供了走进加密艺术、解密加密艺术的捷径。

前沿艺术与传统文化、加密艺术家与传统艺术家、NFT艺术藏家与观展艺术爱好者等种种边界在此次“加密上海·喜玛拉雅Web3.0数字艺术大展”中被打破。加密艺术进入美术馆并走入普罗大众的生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与潮流。让我们一起拥抱加密艺术,共同走入艺术的Web 3.0时代!

如想同访谈嘉宾合作,请私信联络工作人员

图片来源于艺术家和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联系编辑删除

编辑总监 | Amber

编辑 | 小张

排版 | Moha

协调 | Boz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