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县:水稻“开种门” 掀开春耕生产热潮

2月15日,四川泸县在海潮镇红合村开展2023年春耕生产水稻“开种门”活动,标志着泸县正式进入春耕生产的重要阶段。

在泸县海潮镇红合村水稻旱育秧基地,一派热火朝天景象。村民们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熟练地翻土开箱、灌水施肥、拌药播种、盖土施药、插纤盖膜,大家配合默契,好不热闹。

“我们专合社流转了2600多亩土地,主要从事水稻,水稻制种以及油菜、高粱的种植。由于今年干旱,我们专合社在县、镇农技专家的带领指导下,积极推广旱育秧,预计的面积是500亩至600亩。”泸县粟喻粮油专合社理事长刘世超介绍。

作为今年川南地区水稻播种最早的地方,去年泸县海潮镇水稻种植面积2.2万亩,其中红合村水稻种植面积2660亩,旱育秧集中育秧基地36亩,传统育秧85亩。

“泸县海潮镇是农业大镇,面对今年春耕生产缺水的问题,我们及早谋划,精心组织,发动群众,目前,我们已将全镇的23座提灌站进行检修,将十几公里的排洪渠全面进行疏导,并且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到田间一线,为老百姓开展农技服务,切实将粮食安全扛在肩上,端牢饭碗。”泸县海潮镇党委书记向德表示。

旱育秧与传统育秧相比,具有适应性强,早播、早栽、高产、高效,有利发展再生稻等特点。近年来,泸县积极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并定期组织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助农增产增收。

“我们每年都会举行‘开种门’,就是代表着我们的春耕生产正式进入了热潮。我们在春耕生产中大力推广旱育秧技术,这个技术可以节约用地,节约人力,节约用水,同时能够达到高产高效的作用,每亩水稻可以增收80斤左右,农民每亩可以增收100元左右。”泸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王孝芳介绍。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制种基地、11亿斤产粮大县,今年,泸县预计播种水稻57万亩,玉米22万亩,高粱15万亩,大豆8万亩。(范万有、黄平、余翔)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