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皮定均的顶头上司,名气不如皮定均,也没有皮定均发展得好

1947年,皮定均调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请注意是副司令员。皮定均始终没有当过纵队正职,只是副职。很多人可能比较关心,皮定均的顶头上司是谁呢?谁是华野第六纵队的司令员。

(左一皮定均,右二王必成)

这个人叫王必成。为什么让皮定均给王必成当副手呢?华东野战军那么多纵队司令员,王必成和皮定均还是有一些渊源的。

首先来说,他们都是大别山的老乡。皮定均是安徽金寨人,王必成是湖北麻城人,金寨和麻城,紧紧相连,都属于典型的大别山区,都是盛产将军的摇篮。

其次,王必成和皮定均是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虽然并不在一个部队,但是红四方面军的将领都是一家人,都有着敢打敢拼不怕牺牲的共同特质,他们都是徐向前的兵。

最后,王必成出生于1912年,皮定均比他小2岁,算是小老弟。给老大哥当副手,皮定均没吃亏。

所以,让他们在一起搭档,工作配合得应该会比较愉快。事实也是如此。从1947年初,到1949年六纵改编成第24军,他们始终并肩战斗在一起,皮定均一直都是王必成的副手,并在王必成调走之后,接替他担任军长。

他们在一起搭档了两年多的时间,共同经历了华东战场一系列大战,比如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第六纵队立下了大功,这是皮定均和王必成共同努力的结果。

展开全文

按理说,王必成曾经很长时间都是皮定均的顶头上司,他后来发展得应该比皮定均要好才对。可事实并非如此,王必成的名气没有皮定均大,发展也不如皮定均好。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1955年的大授衔,王必成授中将,据说,王必成对此不太满意,觉得自己应该像叶飞一样授上将,专门找了谭震林去向军委反映,谭震林还挨了罗荣桓的批评。王必成授中将,很合适。

皮定均原定的是少将,这个也很合适。这是由皮定均的革命资历和职务决定的。华东野战军有一位纵队司令员才授了少将,皮定均作为纵队副司令员授少将,并不吃亏。

可是,看到拟定军衔的名单,毛主席提笔写了六个字,“皮有功,少晋中”。毛主席记得皮定均,那是当年中原突围的英雄,是一员胆大心细敢于牺牲的良将。

毛主席提高了皮定均的军衔,皮定均升一级,也成为开国中将。毛主席的一句话,不但改变了皮定均的军衔,也改变了皮定均的命运。“皮有功,少晋中”六个字,被到处传诵,世人皆知。

皮定均的名气也随之大大提高。相对而言,王必成虽然也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叫王老虎,还是粟裕麾下三大虎将“叶王陶”之一,可客观地说,这些只有很专业的军史爱好者才会知道,一般人不甚了解。

1952年,王必成担任了浙江军区司令员,当时的皮定均是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王必成还处于领跑的地位。可是到了1956年,皮定均担任了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率先成为大军区副职。

而王必成则是到了1960年才升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成为大军区副职,王必成已经落后于皮定均了。1969年,经刘伯承推荐,皮定均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正式走上了大军区司令员的领导岗位。

而当时的王必成还是昆明军区的第一副司令员,不管是第几副司令员,都是大军区副职。直到1971年,王必成才升任昆明军区司令员,他当上大军区司令员的时间,比老部下皮定均又晚了2年。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皮定均回到福州军区继续当司令员,王必成没有动,因为他担任昆明军区司令员并没有那么久,不必调动。

从1971年,到1980年,王必成担任大军区司令员长达9年的时间,皮定均没有那么久,因为他在1976年不幸殉职。如果皮定均不死,他很有可能继续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要好多年。

皮定均发展得为何比王必成要好呢?主要还是因为毛主席的那六个字,让皮定均得贵人相助。还有一个小小的原因是王必成得罪了许世友,被许世友赶出了南京军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