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泓时代赵媛媛:看好2023年A股三大“脉络”投资机会

中证网讯(记者 王辉)作为一家2015年成立的新锐中型私募,近3年来建泓时代凭借持续突出的业绩表现,多次位居在各大第三方机构业绩排名的前列。公司完善、稳定的的投资体系和投资策略,也持续得到业内更多认可。日前,建泓时代投资总监赵媛媛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在投资体系持续致力于“在兼顾自下而上从微观角度选好赛道和好公司的基础上,从宏观和行业中观出发,对仓位和行业轮动进行择时投资判断”。展望2023年的A股市场,市场结构性机会预计会体现在三大“脉络”上,即疫后复苏、政策驱动和部分行业的周期性反弹。

从宏观和中观出发寻找超额收益

作为一位“学院派”出身、“公转私”的私募基金经理,赵媛媛曾有7年在国泰君安证券等机构从事宏观策略研究的工作经历,并在财通基金、华商基金作为基金经理积累了5年的公募产品管理经验。对于公司和本人积淀的投研体系,赵媛媛表示,建泓时代在兼顾自下而上从微观角度选好赛道和好公司的基础上,更注重从宏观和行业中观出发,对仓位和行业轮动进行择时判断。

具体来看,公司在股票仓位管理方面,主要根据自身长期研究的“宏观先行指标及高频跟踪指标体系”,预判全球经济增长、通胀预期的变化、基础货币与利率的边际变化、国际资金进出趋势的变化等。在行业轮动方面,则主要跟踪以利率、利差为表征的市场风险偏好,量化测算“机构行为对行业风格的影响”“行业对信息的反应方式”,以及行业内部各子行业的“呼应强度”。此外,公司在具体选股上,则由研究部门在长期景气赛道中挑选股票,并根据行业景气度、与行业特征相符合的竞争力、公司战略和行业发展方向的契合度、激励机制等维度进行打分和个股选择。

从过去三年公司在私募行业内持续居前的投资业绩来看,这种以“择时见长”的策略体系,能够在规避市场“贝塔风险”的同时,通过“务实的微观战术”,相对更好地争取寻找到具有超额收益的行业和优质标的,对于不同市场环境的适应性也较为稳健。

此外,赵媛媛也表示,从业绩的可持续性角度,公司的人员构架、投研体系、风控制度均参照公募机构设置,从而从制度上尽量保障业绩的可复制性和风险的可控。

2023年A股预计将“偏强震荡”

展望2023年的A股市场,赵媛媛认为,2023年市场A股将有望在疫后经济复苏、国内财政货币政策宽松、欧美货币紧缩放缓的三重利好下,走出“偏强震荡”的行情。

具体而言,从国内客货运等高频数据看,疫情政策优化后线下消费已基本恢复到2022年第三季度的水平。随着春季生产活动逐步转暖,以及消费者储蓄率逐渐下降,国内经济将进一步反弹。与此同时,数据经济、产业信息化、设备更新换代、能源基建等政策也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全球因素看,2022年困扰全球股市的欧美滞涨和货币紧缩问题,预计也随着欧美经济的“软着陆”而有所消散。另一方面,欧美货币边际放松的预期上升,也有望推动国际资金持续流入A股。

具体到投资机会上,2023年A股的结构性机会可能产生在以下三条脉络。一是疫后复苏。其中,被市场“率先关注”的线下消费和交运板块,可以等待回调时机;其他可选消费如医美、消费电子,则会在居民收入预期修复之后景气度稳步向上,而偏上游的行业如部分半导体产业的基本面修复可能会相对偏晚。二是政策驱动。3月前,可逢低布局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电网智能化等板块,第二季度则可关注汽车消费支持政策是否会重新出台。三是行业周期性反弹。例如,硅料价格下跌给光伏组件、辅材等带来的波段性机会,此外,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也值得重点关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