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接棒《流浪地球》?国产科幻电影正“顺流而上”

“小破球”们一路向前。

此外,除了这些备受广大观众期待的电影,备案公示及各大剧组动态中也出现了《猫城记》等正在筹备的科幻项目。可以预见,科幻电影的火爆必然会在今年国产电影的发展进程中留下一笔,并带来观众对本土科幻一些从未有过的期待和思索。。

1国产科幻电影的“下一部”

截至发稿前,正在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票房已达41亿,已成为内地影史票房亚军,仅次于《战狼2》。围绕科幻电影所延伸出的话题也一直在热搜榜的中心,如“中国科幻元年”“成功‘出海’”“科幻电影的制作技术”“科幻外衣下的‘中国心’”等话题。但《流浪地球》更重要的意义或许不止于此。

在国内,一部“爆款”国产电影的产生一方面要做到类型创新,另一方面则要做好对时代情绪的捕捉。《战狼2》《红海行动》如此,《流浪地球》亦是如此,它们能够成为爆款,和其“中国叙事”密切相关。从这一特性来看,接下来的几部科幻、准科幻题材是否有着成为“爆款”的潜质呢?

由古天乐、刘青云、刘嘉玲主演的科幻电影《明日战记》则将故事设定在2055年,讲述了世界遭遇外星异种藤蔓“潘朵拉”入侵,城市被侵蚀,古天乐、刘青云等人为了保卫地球展开终极之战。令人担心的是,作为一部科幻片,该影片“港式警匪片”的基因恐怕会成为科幻路上的一大威胁。

展开全文

再来看由张小北自编自导的《拓星者》,看上去是一部“太空片”,但整体风格更贴近“后启示录时代”(指的是启示录中的预言发生以后的时代,也就是世界末日之后)。影片改编自同名漫画,讲述了在遥远的未来,一群“拓星者”在外星荒漠中挣扎求生的故事,人性、伦理、道德、生存,所有冲突与矛盾将在异星荒漠上爆发。这部电影最大的困境是这样的主题、风格在今天的中国还是太小众了。

此外,作为澳门回归后特区与内地首部合拍的“硬科幻”概念电影,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及澳门回归20周年的献礼片,《太空2049》讲述了在未来承担着人类太空移民计划的新型载人宇宙飞船“凤凰号”,在一次星际航行中遭遇虫洞消失,参与飞船研制的中国教授集结各国航天人展开了一场太空救援行动。如果该影片能在今年上映,特殊的时间节点以及独属于中国的“文化内核”必然使其备受关注。

同时,还有一批带有科幻色彩的电影也开始陆陆续续立项,并投入拍摄之中。如《猫城记》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地球人舍予在一次宇宙飞行中意外掉到猫星,卷入矮星人密谋侵略猫星事件的故事;《夜幕链接》主要讲述的是未来一邪恶组织企图控制某星球的数据处理器,导致该星球发生混乱的故事。

通过以上影片可以看出,以往国产电影中的软科幻题材相对少了,大部分影片开始设定为“人类陷入危难,主角拯救地球”戏码的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不仅给观众带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科幻故事,也证明着中国“硬科幻”的可能性。相信一批批“后来者”的涌现将更好地推动中国电影科幻的发展,并对当下电影市场的题材出新、工业水准提升等产生利好。

2国产科幻电影的“下一步”

正如几天前刘慈欣在与詹姆斯卡梅隆(JamesCameron)的对谈中所说的:“中国未来科幻电影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多种风格的,各种各样的科幻电影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既有传统、‘硬核’科幻,也有文学、大众化的科幻,这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能看到,《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两部同时改编于刘慈欣作品的两部电影给中国科幻电影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从科幻文学到科幻电影的探索,而这背后也离不开一代中青年导演对“科幻”的执着探索。

2014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开展“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选派郭帆、宁浩、陈思诚、肖央、路阳五位青年导演赴美国交流,观摩学习好莱坞电影工业。《疯狂的外星人》导演宁浩也曾在公开采访中表示:“从2009年拿到了《乡村教师》的改编权,2010年左右开始动笔写到现在,已经九年了。期间改了很多的创作方向,后面也不同地推翻重新做,去寻找表达上的平衡。

无论已播出的《流浪地球》,还是即将上映的《上海城堡》《拓星者》,背后都有着郭帆、张小北、滕华涛等70后、80后对于科幻电影的热爱和执着。正如有文章中曾提到的,“如果说刘慈欣是以一己之力把中国科幻文学推向了世界一流水平,那么把中国科幻电影推向世界水准的接力棒就交到了这一代有科幻情怀的中青年导演手上。”

其实,中国未来的科幻电影道路依旧艰难,并不会因为《流浪地球》的成功而减轻多少创作上的实际负担。但正如郭帆所说:“《流浪地球》也许不代表中国科幻元年,但却是一个节点,让怀疑的声音少了一些,信任多了一些,让更多人愿意参与进来,推动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往前发展。”

毕竟,中国关于“科幻”的探索从未止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