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树斌案”回顾:21岁被误当凶手枪决,2016年沉冤得雪改判无罪

1995年,21岁的聂树斌被枪决。

2005年,一名在逃嫌疑犯在河南被捕,他交代曾在石家庄市郊强奸杀人。而这个案子的“元凶”聂树斌,已经于10年前伏法。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再审“聂树斌案”,改判此案“元凶”聂树斌无罪。

从1995年3月15日,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聂树斌犯故意杀人罪、强奸妇女罪,处以死刑,到1995年4月27日,聂树斌被执行枪决,

再到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改判聂树斌无罪,在这21年间,聂树斌的父亲聂学生和母亲张焕枝,他们从未放弃过上诉,最终他们还给了儿子一个清白之身。

1994年9月23日,对于中国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天,但是对聂学生和张焕枝来说,这一天却是他们终生难忘的梦魇。

这天晚上,他们的儿子聂树斌没有像往常一样回来睡觉,彻夜不归。

因为此前聂树斌甚少在外面过夜,就算是有也不会不通知他们夫妇俩,所以第二天一大早,聂学生就骑着自行车来到儿子工作的工厂,想看看儿子在不在,但是始终没有找到儿子,询问他的同事也说不知道。

到亲戚家问,亲戚也说他昨天没有在自己家,自己也不知道聂树斌去了哪里。

这下,老两口急了。

就在聂氏夫妇焦急万分寻找聂树斌时,下午3个穿着警服的男子敲开了聂家的大门,还没等聂学生问有什么事情,进门的警察直接了当就说道:“你儿子是一个案子的嫌疑人,被公安局带过去问话了。”说着,便拿出一件女式花上衣,问:“这件衣服是你们家的么?”

“不是”还没从儿子被公安局带回去问话的事件中缓过神来的聂学生回道。

几天后,3名便衣警察过来搜查了聂树斌居住的房间,并在聂氏夫妇的同意下,拿走了聂树斌的日记本。

展开全文

约半个月后,随着警察送来的一纸拘留证,聂氏夫妇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儿子聂树斌被警方认定是8月5日一起发生在石家庄西郊孔寨村玉米地里强奸杀人案的“元凶”。

11日早上8点钟,因为康玲玲的家属几天都没有找到她,石家庄市液压件厂的领导就发动了全厂100多名男职工去周围帮忙寻找康玲玲的下落。

之后,工人们就按照警方指定的区域,在工厂附近土路两侧的一条条垄沟之间寻找。

寻找了3个多小时后,工人们终于在路东十几米远的玉米地里找到了康玲玲,只是不幸的是,康玲玲早已死亡多日。后来,据警方调查,康玲玲是在被凶手强奸后,被残忍杀害的。

之后,经过石家庄警方一个多月的调查,警方将怀疑对象定格在了在石家庄市电化厂工作的聂树斌身上。

1994年9月23日下午,在石家庄市电化厂宿舍区,警方将在宿舍休息的聂树斌控制住。10月9日,石家庄警方正式以涉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罪名逮捕聂树斌。

12月6日,石家庄市人民检察院以聂树斌犯故意杀人罪、强奸妇女罪,向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判决书中,这样写道聂树斌的犯案经过:

“聂树斌于1994年8月5日17时许,骑自行车尾随下班的石家庄市液压件厂女工康某某,至石郊孔寨村的石粉路中段,聂故意用自行车将骑车前行的康某某别倒,拖至路东玉米地内,用拳猛击康的头、面部,致康昏迷后,将康强奸。而后用随身携带的花上衣猛勒康的颈部,致康窒息死亡。”

判决后,聂树斌当庭提出上诉。1995年4月25日,河北高院二审驳回了聂树斌的上诉,维持原判。两天后的4月27日,聂树斌被执行枪决。

儿子聂树斌的死,一度击垮聂学生。

当时,聂学生所在的工厂规定,工人的子女可以直接顶替父母进厂工作。

此时,有很多与聂树斌同龄的年轻人都顶替父母来工厂做事,看着他们,聂学生总会想起如果自己的孩子还在,现在的他肯定也顶替自己来工厂做事,自己则可以呆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然而现在却是不可能啦!

每天看着他们,聂学生每日都承受着极大的精神压力,在思念儿子的同时,还要饱受着旁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最终聂学生崩溃了。

聂树斌死后半年,精神崩溃的聂学生在家中吞下了一整瓶安眠药,意欲一死了之。幸运的是,好在张焕枝发现及时,又送医及时,在医生们数小时地抢救下,聂学生得以转危为安。

死里逃生后,聂学生好似想通了什么,他想明白了就算不为自己和妻子而活,也要为自己的儿子而活,他下定决心“要活到聂树斌清白的那一天”。

从此之后,聂学生每天承受着旁人“强奸、杀人犯父亲”的指指点点,在村里小路上一步步拖着病躯锻炼身体。

所以之后只能拄着拐杖,右脚向前挪半步,左脚被硬拖上半步这样走路,但即使走路已经这样困难,他也没放弃锻炼,他想等儿子沉冤得雪的那一天。

因为身体原因,聂学生前几年还能陪着妻子张焕枝四处上访,但是现在却不能再陪着妻子,所以在之后的岁月里,一直都是张焕枝一人拖着疲惫的身躯,以决不放弃的信念向各级检察院、法院提起上诉。

时间转瞬即逝,一眨眼10年过去了,在这10年间,聂学生和张焕枝从未放弃过要为自己孩子讨一个清白的信念。

2005年3月,河南荥阳索河路派出所民警在一次抓捕行动中,成功抓获了一个名叫王书金的网上逃犯。

此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叫王书金的逃犯会成为推翻10年前“聂树斌案”判决的关键人物。

根据当时警方掌握的证据,38岁的王书金在1993年到1995年这2年时间,先后在河北犯下了6起不可饶恕的大案,其中有4起强奸杀人案,2起强奸案。

因为案情重大,加上“王书金案”的管辖权归邯郸市广平县警方(王书金是邯郸市广平县人),所以荥阳警方在抓到王书金后,不敢耽搁,马上将王书金移交给了邯郸市广平县警方。接手王书金案的,正是后来聂树斌能够被改判无罪的最大功臣郑成月。

郑成月接受此案后,便马不停蹄开展对王书金的审讯工作。

经审讯,王书金不但据实交代了警方掌握的罪行,还交代了一起此时还未被警方掌握的强奸杀人案:1994年夏,在石家庄西郊强奸杀害了一名妇女。

王书金交代在石家庄西郊的犯罪经过,不论是地点,还是被害者,或是犯罪经过,都与“聂树斌案”如出一辙。

之后,经再三确认,郑成月基本确定,这起发生在石家庄西郊的强奸杀人案,就是发生在1994年8月的“聂树斌案”,王书金就是发生在石家庄孔寨村玉米地的那起强奸杀人案的元凶。

由此,郑成月确定“聂树斌案”的真正元凶不是聂树斌,而是王书金。

案件调查清楚后,郑成月立即将此案上报河南省公安厅,请求重启对“聂树斌案”的调查工作。

聂树斌沉冤得雪

2005年3月17日,河北省公安厅深感案件重大,为了不让无罪之人蒙冤,也为了不让有罪之人逃过罪责,经慎重决议,决定组织专案组重启对“聂树斌案”的调查复核工作。

之后,在郑成月的推动下,“一案两凶”事件被媒体披露,河南当地报纸《河南商报》第一时间在报纸上发表了《一案两凶,谁是真凶?》的报道,指出聂树斌疑似被错杀,由此“聂树斌案”开始引发全国关注。

12月12日,这一天是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正式向外界宣布指令山东高院复查“聂树斌案”的日子。

这天晚上,聂学生和张焕枝像往常一样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着央视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及法制类节目,自从聂树斌出事后,夫妻俩都会观看这些节目,企盼着从中能看到还儿子一个清白的希望。

此时的夫妻俩不会想到,在几十分钟后,他们就会接到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一件有机会让儿子沉冤得雪的好消息。

7点半刚过不久,张焕枝的手机叮铃铃响起,张焕枝接起了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的是自2013年开始代理聂家申诉的湖南律师杨金柱,听到张焕枝“喂”的声音,还没等她问有什么事,杨金柱就迫不及待,语气颇为激动地地说道:

“张焕枝,我告诉你,最高法院已经指令山东高院复查聂树斌的案子了。”

听到最高法院已经决定重审聂树斌的案子,张焕枝喜极而泣,顿时泣不成声。是啊!近20年的努力,终于在这一刻等到了沉冤得雪的机会,任谁不激动,又任谁不哭泣呢?

当“聂树斌案”的6位申诉代理律师之一陈光武打来电话时,张焕枝已是泣不成声。

第二天,张焕枝一大早就拿着各种祭祀用品跑到山上给儿子聂树斌上坟。

面对着聂树斌的墓碑,她边哭边说道:

“树斌,妈妈没有放弃你的事情,妈妈也在努力去做。儿啊!你在那边也不要放弃。”

12月13日,在河北省磁县看守所关押的王书金也被告知山东高院已经开始重审“聂树斌案”,并在看守所的安排下在看守所所长办公室收看了央视和东方卫视对此案的跟踪报道。

事后,王书金向自己的辩护律师彭思源表示:“案子拖了这么久,总该有个眉目了。”

三个月后,山东高院的复查法官来到磁县看守所,提讯了此时还是“聂树斌案”疑似元凶的王书金。

提讯过程中,王书金承认自己就是石家庄西郊玉米地案,也就是“聂树斌案”得真正元凶。

2016年12月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案公开审判,宣告成效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

自此,沉冤21年的“聂树斌案”尘埃落定。

“聂树斌案”再审宣判后的第二天,聂学生和张焕枝带着聂树斌爱吃的食物和祭奠用品来到了儿子的墓前,告诉他这个迟来二十余年的公正。

站在枯树缠绕的坟前,已经72岁的张焕枝把最高人民法院的无罪判决书烧给了自己的儿子,内心渴望着儿子能在天有灵看到这份判决书,如此沉冤二十余年的他也能瞑目。

“妈一直知道你是个好孩子。”张焕枝边烧着东西,边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地说道。

看着火盆里的祭祀用品被火焰燃烧殆尽,张焕枝好似又想到了什么,自言自语道:

“你在那边要是没地方去,就去找你奶奶和大伯,他们都知道你是好孩子。”

边说边抚摸着聂树斌的墓碑,像是叮嘱着即将远行的孩子一样。

在聂学生和张焕枝的心里,儿子聂树斌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他们也从来都不信自己的孩子会杀人,坚信自己的孩子是无辜的,为此21年来他们一直在四处奔走,即使碰壁无数次也未曾放弃过,哪怕机会很渺茫,只有一点点的机会,他们也会去尝试,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努力为自己的儿子聂树斌洗清不白之冤。

最终,他们做到了,21年来从未停歇的脚步,让他们的儿子聂树斌终沉冤得雪,留下了一个清白之身。

一、向聂学生、张焕枝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126.482万元(国家2015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63241元乘以20);

二、就聂树斌被侵犯人身自由的损失给聂学生、张焕枝52579.1元(国家2015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242.3元乘以217天);

三、一次性支付张焕枝生活费64000元;

四、支付聂学生、张焕枝二人精神损害抚恤金130万元;

各项赔偿共计268.13991万元。

2018年8月25日,73岁的聂学生因高血压引起心脏病骤然离世。

这一年,距离他的儿子聂树斌含冤而死已经过去了23年,距聂树斌改判无罪才仅仅只是过去2年,距获得国家赔偿更是才刚刚过去1年。

弥留之际,聂学生对妻子张焕枝说:“再也没有什么遗憾啦!”

对聂学生而言,能在死前看到儿子聂树斌沉冤得雪的这天,他便再也没有什么遗憾。

聂学生这辈子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睦睦,儿子含冤而死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自此他这一生都在为儿子申冤而四处奔走,他和妻子张焕枝历尽千辛万苦,不断申诉、上诉,最终花了21年的时间给了儿子聂树斌一个交代。

21年来,聂学生和妻子张焕枝没有一天停下奔波的脚步,唯一的心愿就是能还儿子聂树斌一个清白。

他们不求什么,只求能给儿子一个公正的说法,而当儿子得到了一个公正的判决后,他们便再也没有什么遗憾。

“聂树斌案”改判无罪后,再也没有什么遗憾的聂学生逢人便笑嘻嘻,很是乐观,时不时也会出去走走,不像以前那样甚少走动,整天闷闷不乐的,见到人总是低着头,好似害怕什么。

聂树斌案浮沉21年,能够最终沉冤得雪,离不开聂学生和妻子张焕枝的呼喊,更离不开中国司法系统的刚性修复,最高人民法院“异地复查”手段的运用,与最高巡回法庭的“及时设立”,这些无一例外都在推动着“聂树斌案”朝着真相大步迈进,直至最后真相大白。

“聂树斌案”平反最大功臣郑成月去世

“聂树斌案”平反后,聂氏夫妇也没有忘记郑成月这个恩人,心里充满着对他的感激。2018年,郑成月住院后,张焕枝数次前往医院看望他。看着恩人憔悴的模样,张焕枝几度落泪。

2022年5月5日,郑成月因病去世。

郑成月去世的消息传来,曾经的“聂树斌案”再次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此时人们更多希望“聂树斌案”能够被引以为鉴,今后的每一起案件都能得到公平、公正的审理。

聂树斌案的再审改判,表达了最高人民法院有错必纠的立场和态度,凸显了纠正冤假错案的决心与担当。而今后这种决心与担当,最高人民法院也一定会持续下去,中国司法体制必将越来越完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