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朝大臣-四朝元老汉臣谋士范文程回忆录(二)

大清崇德元年,太宗爷改革了很多内容,其中就有把原有的文馆改为内三院,我是内秘书院的大学士。太宗爷是善于学习但绝不盲从,他在学习汉族文化上没有盲从。而是加了自己的想法。他还参照历代制度。加设了六部,理藩院等等官职和制度。他大胆的任用了不少满汉大臣。还有年轻的贝勒们担任各个尚书的位置。

这样可以减弱八旗议政王大臣和各个旗主的权利。我也非常有幸担任了很多重要的位置。太宗爷什么事都喜欢找我讨论。如果有人给他上奏折,他先说的往往是:“给范章京看过了吗?”“把范章京请来一起讨论”我也真是名驹被伯乐所看重。更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我还大力在战场前线利用各种舆论和人情招揽明朝的降将降官。早在天聪年间时,我就奉命去和逃出皮岛的几个总兵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联系,派人迎接援救他们,他们来了以后我也是建议太宗爷重视他们。

他们都是当年毛文龙的手下,屡经战阵。况且手下有我们缺少的红衣大炮。这些降将后来都和我关系很好。主动投归。太宗爷封他们三顺王,也是听从我的建议。唯独难办的是辽东经略洪承畴。这个人在松山之战被擒后一直不肯投降。而他是最有价值的人。于是先是由太宗皇帝的妃子庄妃娘娘去劝降而我负责在旁边观察洪承畴的各种反应。

展开全文

我发现他并非铁人一个也有弱点,且有偷生之心。他在和我们说话时,房梁上掉了一点尘土在他衣服上。他将尘土打散下来。我就知道此人绝不会真的绝食。他连衣服都如此爱惜。何况生命了。我劝太宗爷亲自去再劝一次。果不其然他答应了投降。太宗爷也是性情中人,曾经因为他最爱的宸妃娘娘的死一度很是痛苦。

我也看到一国之君的另一面。那时他非常的暴躁。很多亲王贝勒动辄被责骂。而我是唯一一个他没有严厉斥责的人。但是就在我想继续效忠太宗爷的时候,太宗爷忽然暴崩。大清继承人又再次陷入漩涡。正白旗的睿亲王多尔衮和正蓝旗的肃亲王豪格都是储位的有力竞争者。而我作为一个汉臣唯一能选择的就是躲避。

后来大家争夺未取得结果。只能选择折中的方法。由皇九子福临为帝。睿王爷多尔衮担当摄政。我因为聪明的回避了。所以这次政治风云没有威胁到我的位置。而且新担任摄政王的多尔衮也和他兄长一样对我很是重视。在他们争夺帝位的时候,我因为身上常年有伤就请假去盛京附近的清河温泉养伤。这个时候我们得到了一个消息,明廷的处境危如累卵。给他们造成这种结果的是从陕北走出来的李自成的大顺军。

大顺军一路长驱直入的打到了长城的居庸关并且拿下居庸关。摄政王多尔衮得知后,赶紧让人把我清河请了回去给他出主意。我们看到守卫宁远城的吴三桂都决定去勤王了。我们赶紧先是派人去北京打探消息。第二个就是下一步的打算了。我给多尔衮提的意见是我们借着为明廷报仇的机会挺进中原。,但是还没到呢,就听说李自成打下了北京,明朝灭亡了。明朝的崇祯皇上自缢于煤山。我更是建议多尔衮,大清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

大军向山海关出发。走到路上接到了吴三桂的求援信。他希望大清出兵然后大清抚恤他们,但是我提出了不同意见。我觉得对待这些人不能太好,他们会不知足。而且对我们自己也有风险。我还给多尔衮提出一些建议就是对待百姓要好,要安定民心。果然大清官来复其官,民来负其业。一下子在这种氛围下。北京城下辖的很多大小城池甚至是山东等地也都投降了。在我的辅助下,大清成功入主中原。吴三桂也投降了。

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也因为讨厌摄政王多尔衮在下达一些如剃发令这些严苛的政令表达出我的不满。于是多尔衮慢慢的把我排斥在核心圈之外。而是重用很多诸如冯铨,孙之榭,刚林,祁充格这些新进的谄媚之人。其实这样的问题我也见过不少了。还曾在关外的时候,就有人公开的欺负我。而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豫亲王多铎。

他竟然公然在大街上把我的妻子给强行掠走。我知道了很是生气但是我也不敢说什么。还是别人把豫王告到了多尔衮那里,多尔衮脸上实在挂不住,给我道歉把我的爱妻给找了回来本来要说重责豫亲王,但我忍了。豫王是多尔衮的亲弟弟素来受到各种优待。凡事很乖张若是强行处理他。势必会让多尔衮生我的气。豫王也会记恨我。

当时正是入关的最好时机。我不能因小失大。所以到了今天我依然采取黄花鱼溜边走。不参与其中。多尔衮也没再难为我。在多尔衮执政的若干年里,我都佯装有病然后在家躲着。直到顺治七年,摄政王多尔衮突然也在热河暴毙。先帝爷顺治皇上很重视我。重新提拔我当了首辅。在顺治爷亲政的若干年里。一直凡事都听我的。我也给皇上提出了不少谏言。顺治爷悉心纳谏。积极治国理政,

大清顺治十一年,我终于也来到了花甲之年朝廷给我加封太子太师。继续让我辅佐。但我以有病在身决定辞官归隐田园了。先帝爷万分不舍但也只好忍痛割爱了。我于是正式告别了朝堂。一直到前几年我听说一直对我很重视的顺治爷也早早夭折。,让我很是心痛。而现在执政的鳌拜很有当年多尔衮的影子让我决定我的辞官是很明智的。

这也是我的最好归宿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