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上犹县第二小学:信息化多元评价奏响和谐德育乐章

一、改革背景

上犹县第二小学是上犹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高标准兴建的一所学校。办学之初,生源主要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在校生达5600多人,其中住宿学生最多时达1400多人。为提升教育管理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进行了两个多月的细致调研和分析,认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是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激发学生内在成长驱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促使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2015年2月,该校针对校情和学情,引进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管理云平台——睿教育”,通过开展信息化多元评价,推动学校育人工作上台阶。

二、改革举措

大力推行“睿教育”云平台,应用信息化手段,以多元评价助力学生管理,聚合前沿教育管理理念,化解传统的教育模式困境,实现管理评价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一)“睿教育”云平台功能

“睿教育”云平台包含教师端和家长端,能够登录网页版或移动客户版,两者实时同步,实现家校互联、信息互通,包含了管理功能和评价功能。管理功能包括通知类、教学类、考核类,其中通知类有学校通知、班级通知、家庭作业、班级动态、通讯录、我的班级和课表等,教学类有成绩管理与查询、教务巡课和教学常规考核,考核类有校园值日检查、值日小结和考核、考核与公示、班集体评价报表等。评价功能包括对学生品德、学业、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实践操作等五方面的发展进行评价。

“睿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支持学校自定义评价指标及评价内容,实现课中、课外实时评价。开学初,学校为每位学生订制“二维码”手环,老师通过“睿教育”教师端扫一扫,即可对学生进行评价。实际操作中,值日老师、学生通过手机平台记录到的班级常规检查情况,都能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周末系统自动生成评选结果,每月的结果影响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积分。“睿教育”提供一站式“互联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解决方案,为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质量保证。

(二)多元评价体系

1.多元评价目标与理念

展开全文

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成长数据为基础,从品德、学业、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实践操作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最终形成学生成长过程中完整的综合素质成长报告,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激励教育,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养成教育,班主任、任课教师、同学、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等多元化参与评价。通过手机APP,远在外地的家长也能时时关注到孩子的表现,参与评价,针对孩子的点滴成长进步给予评价、激励。

2.多元评价内容与形式

(1)标志性发展评价

标志性发展评价是指对学生的进步、成长、良好表现及时给予有痕的、激励性的评价,以此激发学生的成长动力,引导其正向发展。形式包括印章、爱心卡、银卡和金卡等。

图1 标志性发展评价卡和爱心成长手册

(2)民主评价

各班每月底通过平台开展学生自评(家长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学生等民主评价活动,从学生思想品德、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实践操作等进行全面评价。家长与孩子一道登录平台,进入“学生自评”,针对每条指标点击笑脸、平脸、哭脸进行评价;班主任通过平台至少指定5名该班级学生,成立互评小组进行互评;全体学科教师(含综合科教师)完成对所任班级学生的评价。各角色完成评价后,系统自动按照学生自评(20%)、学生互评(30%)、教师评(50%)的权重,以班为单位,按A(60%)、B(30%)、C(10%)的比例生成每名学生的品德发展等级。

(3)班集体评价——共同守护100分

班集体评价是将学生个人的品德发展积分与班集体流动红旗评比得分挂钩,以此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团队意识,大幅提升集体荣誉感,营造团结和谐、积极上进的班级氛围,以此达到提升班级管理水平、进而提升校园整体管理水平的目的。

图2 班集体评价

(4)课堂优化评价

教师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反馈学生学习状态、听课状态以及遵守课堂纪律基本情况,通过课堂优化记录单和“睿教育”,及时把学生的课堂表现报告给家长。每次记录1至3名学生,系统每周将对各班的情况进行汇总,并根据课堂优化的输入数据生成每名学生的学业发展等级,激励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5)作品积分评价

每月开展一次学生主题作品展活动,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积3分,二等奖积2分,三等奖积1分,月底将作品积分输入系统,以培养学生书写、绘画、创作等良好习惯,激发创作兴趣,提升综合素质。

3.多元评价结构与流程

平台系统每月根据平时录入的相关数据,自动生成班级各项评价结果,同时按学生所获印章数的多少自动生成各班月标志性发展星级个人。学期结束时,各班根据学生本学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产生“新三好”学生候选人。

图3 多元评价结构

图4 多元评价流程

三、改革成效

一是解决了传统评价过程中存在的数据采集困难、统计繁琐、数据记录易丢失或损毁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学校管理层提供客观真实的统计数据和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是有效增进了家校联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通过家长、老师和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和激励,学校校风、学风转变明显,学生素质悄然提升。学生文明有礼,阳光自信,校园楼道、就餐、上下楼秩序井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养成,涌现出了一批向上向善好少年。

三是启用了“超星电子阅读系统”,师生和家长可以随时用电脑和手机查阅自己喜爱的电子图书产品,拓展和丰富了师生阅读渠道。

四是建成了“专递教室”,实现了县内贫困乡镇农村学校学生与该校课堂实时同步,农村的孩子与二小学生互联共享优质的课堂资源。

目前,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学校教育教学已实现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了教育管理方式,提高了办学实效。学校先后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示范校、江西省中小学创新教育示范学校、赣州市文明单位、赣州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等荣誉。

四、可推广的经验

(一)应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因地制宜推动信息化管理,优化学校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德育创新模式相融合,转变学校的整体校风学风。

(二)开展激励化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生评价科学化,通过评比、奖励等方式,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进步动力。

(三)推动多元化管理,促进家校教育融合互通。加强家长、老师的相互交流,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形成浓厚的教育氛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江西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微信号:jxsjyt2015)

赣州市天竺山小学:构建“五项能力”星级评价体系推动教师队伍赋能提质

赣州市阳明小学:以“五双”破“五唯”立“五育”——阳明“五有少年”特色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九江市湖滨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建设为改革趋势”背景下的教育评价模式探索

萍乡市芦溪县:“334”多元化评价模式推动劳动教育落地见效

南昌市豫章师范学院附属黄家湖小学:构建行为素养教育“五彩评价”体系 让每一个孩子拥有持续出彩的能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