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领导是“袁绍”、“刘邦”还是“曾国藩”?他们领导力有何异

曾国藩说:“大抵失败而归咎于谋主者,庸人之恒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领导者要为决策负主要责任,不要出了问题,就把责任归咎于当初出谋划策的人身上,这是庸人的做法,不配做领导。

刘邦攻打匈奴,连续打了几次胜仗后,准备端了匈奴的老巢。

派了十几拨人前去打探虚实,这些人都回来说:

“匈奴全是羸马弱兵,可打。”

刘邦又派娄敬去打探,娄敬回来说,匈奴全是老弱病残,显然是演戏给我们看的,不能打。

刘邦听后大怒,把娄敬下狱,说打了胜仗回来收拾他。

刘邦攻打匈奴的结果我们大家都知道,就是被匈奴困在了白登,被困之际,刘邦看到匈奴不仅有人还有马。

先看人,人家匈奴有四十万大军;再看马,不光多,还齐刷刷地摆起pose:东边全是白马,西边全是黑马,北边全是红马……

此时刘邦肯定后悔没听娄敬之言。

展开全文

被困了七天七夜后,陈平献计用钱贿赂了匈奴的皇后阏氏,刘邦军队得以被放行。

回来后,刘邦把娄敬放了,还封了官,这是刘邦承认冤枉了娄敬的勇气,但刘邦却像曾国藩说的一样“归咎于谋主者”,把娄敬之前试探匈奴后说匈奴可攻打的十几个人都杀害了。

其实,那十几个人只是谋士,出了问题也是应该负次要责任,因为最后决策者是刘邦。

之所以要攻打匈奴,还是因为刘邦当时心意已决。

这一点上,刘邦不如曾国藩,曾国藩说自己是决策者,主要责任全在自己,不在幕僚。

还不如刘邦的是袁绍。

官渡之战前,幕僚田丰给袁绍说易守不易攻,但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也是把田丰关进了大狱,说打了胜仗回来以后,再处置他。

当败仗的消息传来以后,狱吏给田丰说:“您没事了。”

田丰却说:“主公要是打了胜仗,一高兴,说不定就把我放了,如今打了败仗,主公必定羞见于我,必杀我。”

最终,田丰被袁绍扣上了一个幸灾乐祸的帽子,杀了他。

对自己有多大的认识,敢于承认多大的错误,就能有多大的成就。

所以,袁绍做了一时枭雄,刘邦做了开国皇帝,而曾国藩做了半个圣人。

做人,尤其是做领导的人,还是要学习曾国藩,当事情结果不好的时候,曾国藩心里明白,不能怪幕僚,要怪自己,他在日记中做了这样的自我检讨:

“我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如果听了,谁把事情办糟了,下次跟他见面时,脸上难免有难看。这是我的问题,我要注意。”

我是红七六,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