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学习缘何沦为了家长的负担?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学习缘何沦为了家长的负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吴军林 济南报道

最近,网上关于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吐槽,引起很多讨论。流于形式、孩子不学家长学等现状成为网友吐槽的焦点所在。

2月14日、15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了三位家长,他们也反映,在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学习,本该与孩子一起完成,却大部分沦为家长的负担,而且成了他们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2月15日下午,学校安全教育平台接听咨询电话的工作人员回复大众网·海报新闻称,在该平台的学习是否纳入对学校的考核,要看属地教育部门,该平台没有相关要求。

槽点一:孩子不看家长看,任务大多沦为家长的负担

在安全教育平台小程序,有“安全学习”“家校提醒”“防诈学堂”“问卷调查”等多个版块。在学生家长李萍(化名)的学习列表中,能看到“改掉不良卫生习惯”“你会正确洗手吗”“如何对待陌生人”等任务已完成,不过她坦言,这些任务都是她自己完成的,而非她二年级的儿子完成。

安全教育平台小程序页面

“让小孩看视频可以,但答题就超出了他的能力,一是他有很多字不认识,二是理解不了题意。”李萍说,有时候要边看视频边答题,答对了继续观看;还有的任务是看完视频再答题,全部答对才算完成。因此,她只能代儿子完成。

展开全文

李萍手机上的学习列表

在李萍记忆里,从儿子一年级开始,基本上每学期的学校安全教育平台课时都是她完成的,儿子很少参与。

张磊和林峰(均为化名)也是如此。

张磊有两个儿子,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一个上幼儿园大班,“孩子操作不了手机,除非是我做完题给他们讲。”

“要是一年看上一次,那没问题。但我有俩孩子,每人一学期有七八期任务,两边学校都催,已经成了负担。”张磊说,要是每次答题都把孩子叫到身边来,小儿子答完大儿子答,根本不现实。

林峰告诉记者,学校老师在系统里能看到本班学生的课时完成情况,经常在群里点名催家长完成。但老师催任务的时间,有时候是孩子的上课时间,有时候是晚上孩子写作业的时间,而且催得急,他不想“打扰”孩子,所以就干脆自己完成。

林峰的女儿上初二,儿子刚上幼儿园,他没时间兼顾俩孩子的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上的任务,就与妻子做了分工,一人负责一个孩子。

林峰认为,他女儿的学习列表里有防艾滋、禁毒、异性交往等方面的内容,适合当前的年龄段,但解决不了谁来观看的问题,就难免流于形式。

槽点二:平台上的知识与在学校学过的内容重复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内容怎么样?

林峰告诉记者,他女儿从幼儿园就开始在该平台学习,从小时候的过马路看红绿灯、防溺水等,到现在的防艾滋、健康异性交往等,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知识,内容很丰富。

安全教育平台APP上,林峰初二女儿的学习内容

不过,在小学四年级之前,林峰的女儿对这样的学习还有兴趣,上了高年级之后,再让她通过观看视频动画的形式学习,就没兴趣了。

张磊也说,从幼儿园到如今的三年级,在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上,他大儿子的课程内容基本不重样,每学期都是新内容。

“但是,有些知识,孩子在学校已经学过了,回来再让从平台上学,他就不愿学了。”张磊举例说,孩子学校每学期都有消防演练,他自己感觉很有收获,但回家之后,再拿出手机告诉他遇到火灾要拿着湿毛巾匍匐前进这样的知识,孩子就不耐烦听了。

李萍也告诉记者,儿子学校现在有很多实践课、社会课,他有时候回家会说,在学校学到了什么样的安全知识,“把这些知识融入课堂,效果更好,我觉得没必要再从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学一遍。”

槽点三:不愿孩子过多使用手机以及长辈不会操作

李萍、林峰、张磊三位家长均提到,不希望孩子过多地使用电子设备,但在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上学习就只能使用手机。这一矛盾,也是他们索性自己替孩子学习、答题的原因。

“咱是真不愿意让孩子过多地使用电子设备。”张磊坦言,另外,低年级的孩子无法顺畅地使用手机,必须依赖家长。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工作忙,跟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住,这项工作就落到老人身上,但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存在困难,只能向邻居等求助,这件事本身就成了问题。

张磊说,他儿子的一个同学的家长因为年龄偏大,对智能手机依赖度不高,所以经常在群里被老师点名“提醒”。

记者注意到,2022年7月,在问政赣州平台上,一位疑似老师的网友投诉学校安全教育平台问题时说:乡村学生的家长几乎都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不会操作,家长不去学习,上级要求完成率,安全教育学习最后落在老师头上,只能由老师登录每一个学生的账号去学习。这位网友建议取消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学习,或者不要求完成率,还老师纯粹的教育空间。

赣州市教育局回复称,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使用一年多来,得到了绝大多数家长的认可,但也有少数家长对此有抵触情绪。对于此类反馈问题,该局收悉后,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已发文明确要求各地各校在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开展安全教育时,学生在校期间以组织集中观看、授课、互动体验为主,节假日可通过电子设备等方式开展教育,推送安全信息。通过电子设备开展安全教育时,应结合实际,采取自愿的原则参与。

问政赣州上,关于安全教育平台的投诉答复

流于形式、老师也无奈……学校安全教育平台成网友热议话题

记者搜索发现,目前,网络上有不少关于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吐槽。

2022年3月,有网友在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向郑州市委书记投诉称:每当学校安全教育平台有新的学习课程时,老师总是在群里催着让家长帮忙做题,以达到百分百完成的指标任务,请问这个平台的作用是这样的吗?

但郑州市教育局督查室回复称,没有“达到百分百完成”指标任务的要求。

地方领导留言板上,郑州市教育局督查室关于安全教育平台的答复

还有网友在互动平台提问,如何投诉幼儿园强制要求家长使用安全教育平台APP?这位网友说,幼儿不可能独立使用APP来完成所谓的作业,那基本上就变成了家长的任务。学校强制家长使用它的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如何投诉取缔?

有网友发布了一段投诉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通话录音。一位疑似学生家长投诉说:“学生一个视频没看过,家长天天看视频,看完还得考试。不管是在开会还是在谈客户,一看到作业发布了,就赶紧学习、考试,考不过还不行。孩子一点没看过,到底有什么意义?”

各地网友关于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讨论

在学校安全教育平台话题的评论区,也有很多来自“一线”的吐槽。

“对于高中生,就是给家长制造麻烦,毫无意义的形式主义!高中生天天在学校,又不能带手机,学习任务交给家长!”

“孩子寄宿在学校,也不让孩子带手机。一有课程老师发到家长群,你说家长不做谁做?”

“我看过,里面的内容很好,但是形式不好,学生不让带手机,那么作业就是家长完成的,最后就是流于形式。”

“按理说,这个平台的视频应该在学校班级里当着大家的面播放,全部同学一起看。一方面叫小孩子不可以玩手机,回去又要用手机看视频,这不是矛盾吗?”

“从幼儿园开始,两个孩子的都是我看,然后答题,根本没办法等孩子放学,学校催得急。”

“作为老师,也是很无奈,作为家长,我也觉得烦。在学校,我们也给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每周也会有安全教育主题,还有一些安全教育活动。安全教育平台只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完全可以在学校中学习,不需要再用一个平台让孩子在家完成。平时孩子没有空,都是我代替完成,每次打开视频,点击完成,就是为了完成任务。”

网友关于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讨论

“作为一位班主任老师,我要说投诉得好,家长烦,老师更烦。学校要求百分之百完成,家长联系不上,或者干脆说做不了,怎么办?老师得做,烦死了。”

网友关于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吐槽

“我太无奈了,每月要催家长做,估计家长都不知有多厌烦我了。实际上并不是学校要求做的,都是一级压一级,每到月初,区就会公布各个学校完成情况的百分比,所以月底学校就会不停催班主任,班主任只能一边吐槽一边催家长完成。”

网友关于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吐槽

“家长千万不要以为是学校要求的啊!学校也很悲催,搞一个管理员,导入全部学生的账号,班级老师督促学生100%完成。每一个活动,只要还有一个没完成,管理员催班主任、班主任催家长,家长嫌烦,其实班主任和管理员也很烦,他们本身都有自己的工作,还要兼顾这个。没100%完成,学校会被通报批评,年度考核受影响……有家长说,他有三个孩子,做了三遍。”

平台回应:如何考核在于属地教育部门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什么来头?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学习,何以成为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官网显示,2013年,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在全国建立安全教育实验区,开展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模式研究,探索和创新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各地开展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提供依据。

2月15日下午,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拨打了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咨询电话,工作人员回复称,在该平台的学习是否纳入对学校的考核,要看属地教育部门,该平台没有相关要求。如果咨询者所在地区的安全教育不理想,当地教育部门可能会对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学习抓得比较严。

前述工作人员表示,其属于中国教育学会下属的项目管理中心。

记者随后以家长身份拨打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投诉电话,接线工作人员也说,该平台只是提供内容,具体考核在于地方教育局,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健康。

该工作人员说,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学习,课程预留的参与时间很宽裕。至于有些知识已在学校学过的问题,她以消防知识举例说,在学校的学习主要针对学校场景,孩子回到家中学习的针对家庭场景,比如过道不能堆积杂物、家长尽量不要在床上吸烟等,侧重点不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