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华人扎根有多深?多米尼加高层回中国祭祖,巴拿马女外长姓王

多米尼加境内有黑白混血人、印欧混血人、白人、黑人等多个民族的居民,当地的人们十分热情而且诚挚善良,对待每一个来到这里旅游的游客都十分的友好,游客们走在这里的大街小巷中常常会有行人向他们打招呼,这种热情好客的民风,赢得了众多游客们的一致好评。

而与我们相距甚远的巴拿马应该是除了秘鲁和苏里南外拉美华人最多的地方了,街边小商店八成都是华人老板,在华人聚集区还有中国伟人的雕像,这一带甚至有股新加坡的味道。这些似曾相识且极其相似的情景,让我们有了种他国似故乡的亲切感。

乱世中他们漂洋过海,翻山越岭去寻彼处的净土

无论在天涯海角,华人总是凭借着根植在生命里的文化记忆和生活习惯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大洋彼岸的拉美,有一群华人生根发芽,当年他们凭借着一腔孤勇的拼搏精神,一无所有的走进了那一片陌生的土地,现今已经成为了中国拉美战略的重要资源。

清朝晚期国力衰弱,面临列强不断入侵,封建腐朽的清政府留下了一段段屈辱的历史篇章。不止割地赔款,穷苦的百姓群众也备受欺凌。

更因太平天国运动,使得中国南方动荡不安。面临外困内乱生存背景的中国人为了谋生,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出台的废除黑奴制度,让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急需能够取代黑奴的廉价劳动力。此时中国的情景,正好让外国的资本家有了可乘之机,瞄上了中国这些吃苦耐劳,顽强坚韧的劳动人民。

展开全文

于是在签订的《北京条约》里华人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被派遣到他国。据英国政府移民档案记载,1852 年曾有 300 名中国契约劳工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乘船前往拉丁美洲的新格拉纳达,途中有 72 人死亡。

1853 年有 425 名中国劳工再度赴新格拉纳达,途中有 96 人失踪。史学家认为,中国人当时前往的新格拉纳达正是今天的巴拿马。这是可查的中国人最早前往巴拿马的记录。

加上美国加州旧金山的淘金潮,华人劳工赴美数量大幅度增加,1868年,美国和大清签订《中美通商条约》,其中第五条款规定华人愿常住美国或入籍,皆须听其自由不得禁阻。此条约为美国来华招揽大量华工开启方便之门。

旅途中的艰难困苦并没有成为华工出国赚钱的阻碍,他们背上背负着妻儿温饱的生活,他们身后有一个满目疮痍的家国。疾风劲草终究繁盛如夏。南美洲的秘鲁是一个直线距离我们国家一万七千里的南美国家,但它的饮食文化却跟我们相似。

身处秘鲁当地你会看到满大街都是"吃饭(CHIFA)"招牌。曾有游者在首都利马的一条街上发现了超过100家"CHIFA。同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州,就大约有8万至10万是华人。

一个坚韧的民族不是在逆境中灭亡,就是在逆境中强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往往,皆为利往。

华人吃苦耐劳,干活拿钱又少,脑袋瓜还聪明,他们一把大米,15英尺的木板,就能做一张床;平时一个人或者一家子能睡的屋子,他们能睡40多个人的中国劳工。这样的工人,不仅资本家抢着要,中产阶级也很喜欢,因为华人是帮他们的,而不是和他们竞争的。

在当时西方动不动就闹罢工,提抗议的工人阶级里,华人绝对算得上资本家最喜爱的劳动力。他们不聚众闹事,没有散漫成性的毛病,只要是自己承担的工作就一定会把它做好。就是我们这样一群勤劳可敬的人啊,却忽略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他们身上所带有的这种坚韧品质却间接的损害了本地工人的利益。

当时身处战乱饥荒的华人为了赚钱省钱,可真的是无人能敌。需要这么少的工作条件,这么少的工钱,让其他人怎么跟他们竞争?哪怕争赢了,那过的日子还叫人过的日子吗?于是他们遭到了本地人的歧视和极不平等的对待,被漠视,被排挤甚至被驱赶。

他们在当地面临着极其艰难的生活都没有放弃没有认输,到了二十世纪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日益扩大,渐渐的他们不再被歧视,被接纳开始融入到当地的方方面面里去,终是守得月开见月明,在美洲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纵是现在祖国已然足够强大,他们中的半数也还是选择了留在国外,他们付出了巨大努力挣下的位置,饱含他们的青春情怀于他们而言也许已是"此心安处是故乡"了。

之后华侨的子女里高级知识分子和成才者也多了起来,他们开始分散到各个领域,并成为该领域里的精英。

有的甚至达到了他们国家政治顶端的位置,这不是偶然,这是他们血液里流淌的努力生长的基因决定的,他们不会永远居于他人之下,他们在世界的彼端依然活出了中国人应有的样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的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很好的诠释了我们国人和海外华裔的联系。他们不论身处多远都是我们的知己,我们则是他们无论何时回首都可以看到的故人。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底蕴,有着共同的坚守和相同的期盼。虽然相隔万里,又是彼此联系紧密的近邻。

文/史海观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