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旅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

红色旅游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年轻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当前文博场馆、红色景区都在积极作为,推出红色旅游路线、特色研学课程等吸引年轻人,满足他们的红色旅游需求。本文结合湖北、湖南、安徽、黑龙江4地文博场馆、景区近期在红色旅游活动、研学课程等方面的实践,进一步探讨“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更好地满足当前年轻人对红色旅游的期待和需求”这一命题。

湖 北

沉浸式体验让红色旅游更“走心”

中国文化报驻湖北记者 瞿祥涛

▲ 年轻人在长征精神体验园感悟红色文化 瞿祥涛 摄

换上学员制服,时光倒回到1927年,听到号令声,学员迅速集结,在教官的指挥带领下,排好队列,整齐有序地步入历史的课堂,开始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感觉上了一堂穿越时空的党课,产生了精神共鸣。”来自湖北武汉传媒学院的张同学,在武汉革命博物馆体验了“武汉1927”沉浸式思政课之后,感叹为之动容、震撼心灵。

展开全文

武汉革命博物馆下辖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陈潭秋烈士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等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不仅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入选了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让党史教育更鲜活,让红色动能被激发。”武汉革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该馆精心打造的湖北省首部博物馆沉浸式思政课——“武汉1927”。

在内容上,“武汉1927”沉浸式思政课根据不同场馆分为“历史的回望”“都府堤41号”“庄严的宣誓”“星火燎原”等内容,各成一体又相互融合。在形式上,以讲解员实地解读必要历史背景,演员角色扮演,再辅以逼真的服装、道具等,共同通过讲、演、展等方式带领观众进入实景历史情境中。

在这堂课中,观众化身“农讲所学员”“五大代表”“革命同志”等,与“毛泽东”“董必武”“王荷波”等革命家一起对话交流、同桌学习、重温誓词。据了解,“武汉1927”沉浸式思政课已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百余场,参与其中的观众以年轻人为主。

武汉革命博物馆还开发了AR物联博物馆——“请回答1927”,并将其设计为沉浸互动式的主题游线路。只需一部手机,观众就可以直接“穿越”到1927年,成为一名农讲所学员,跟随系统提示前往各个复原陈列展厅寻找线索,在搜证、解密过程中与历史对话、与现实互联,实现“见人见物见精神”。

翻开历史篇章,拂去岁月风尘,那浸满鲜血的道路依旧醒目。在湖北这片红色沃土上,红色遗迹遍布长江两岸。从当下走进历史、与过去对话,沉浸式体验让红色旧址火起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作为湖北新兴红色地标,位于湖北省英山县的长征精神体验园建有“一馆三路”,即大别山革命历史文化陈列馆、红二十五军长征缩微路、新长征文化路、中央红军长征路。该园推出“红心向党·永跟党走”系列沉浸式体验教学课程,带领广大游客回眸党史,重温党的奋斗历程。

长征精神体验园负责人黄鹏介绍,系列沉浸式体验教学课程包括穿一次红军服、走一段红军路、体验一次红军战斗、诵一篇红色经典、唱一首红军歌、听一个红军故事、吃一顿红军饭、重温一次入党誓词。

“大家穿越封锁线,抢占制高点,感受峥嵘岁月的风云变幻,体验革命先辈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在湖北荆州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代烨,和同事一起来此参观体验,印象深刻。

“与传统的参观场馆、听讲解等方式相比,这样的红色体验之旅更有仪式感、更有参与感,也更受年轻人喜欢。”黄鹏介绍,近年来,该园接待了1500多个机关单位和社会团体,接待人数超过16万,其中年轻群体过半。

黄鹏表示,长征精神体验园将继续围绕年轻人的喜好做好产品开发,用年轻人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

“红色旧址成为打卡热门,并且吸引大量年轻人,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湖北红色文化研究专家王世军认为,只要红色景点不断创新作为,就一定能绽放更大魅力,呈现更加火红的局面。

湖南韶山

在红色课堂培根铸魂

中国文化报驻湖南记者 张 玲

▲ 青少年学生在韶山知行银田研学实践基地体验农耕文化 韶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湖南韶山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他在这里出生成长、求学求索,从这里出发走上了风云激荡的革命道路。近几年来,每年有超过30万名青少年选择到韶山感受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

根据湖南省委“支持以韶山为龙头建设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的决策部署要求,韶山积极打造“创新传承、创新管理、创新融合”的红色教育培训模式,倾力打造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等多个教学板块,揭开了红色教育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如今,整个韶山已成为一个开放式的红色大课堂。在这里,聆听一段伟人故事,朗诵一首伟人诗词,唱响一曲英雄壮歌,重温一堂理论课程,欣赏一场红色演艺,可以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用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为大力发展红色研培教育,韶山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摆在突出位置,深挖红色教育资源,积极修缮恢复了一批革命遗址旧址,不断强化红色资源教育功能,实施研究推广、文化赋能、精品展陈三大工程,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韶山坚持把丰富的革命传统资源作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着力讲好毛主席的故事、韶山英烈的故事以及新时代的红色故事。

目前,该市已研发“向毛泽东学读书学习”等15堂特色课程,拍摄《永远的缅怀》等专题片,推出《最忆韶山冲》等红色文化演艺项目,开设“毛泽东与反腐倡廉”“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历史陈列”等专题展览,并收集整理毛主席6位亲人、韶山“五杰”和彭绍辉、林蔚、孙仁、彭公达等仁人志士的革命历史故事,编撰《韶山市革命斗争史》等教培书籍,生动解读韶山红色文化。此外,韶山还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精神特质,并引进“电影党史课”“音乐思政课”等特色产品和神舟十号返回舱、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等航天科技产品落户韶山,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

据韶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浪介绍,为不断提升红色研学质量,优化红色教育体系,韶山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分众化培训,分类设置专属课堂,构建有韶山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时,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运用微党课、访谈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激情教学等形式创新、参与性强、特色鲜明的教学方式,提升红色教育课堂的感染力、生动性和实效性,做到“课程设置需求化、教学内容精品化、教师队伍多元化、服务质量标准化”。

截至目前,韶山已建成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少年毛泽东求学立志之路、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之路、毛泽民事迹陈列、韶山学校公共思政大课堂等28个现场教学点和13个沉浸式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编制“学习领袖风范 不忘初心使命”等95堂红色课程,重点打造了“缅怀伟人教学线路”“求学励志教学线路”等8条红培精品线路,擦亮了“韶山下的思政课”等经典品牌,着力打造“韶山学校公共思政大课堂”等特色品牌,有效推进红色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吸引更多青少年来韶山接受红色教育,当地还注重发挥活动“引力”作用,深入开展了“韶山下的思政课”“诵读红色家书”“毅行韶山”“重走长征路”以及港澳学子“同行万里”等特色主题活动,营造重温红色故事、当好红色接班人的浓厚氛围。

为规范红色教育流程管理,构建研学安全保障体系,韶山市出台了系列文件,并成立了红色教育发展协调领导机构,通过考、赛、培、管,把牢红色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何浪说:“我们建立了红色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实行严格准入,以考代训、以考促学,并建立全市红色教育师资库,定期组织导游、讲解员和红培老师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其讲解水平和服务能力。”

去年7月至9月,韶山市2022年现场教学精品课程大赛如火如荼地举行,最终,16位选手进入决赛同台竞技,精彩呈现了多堂现场教学课程。通过比赛,韶山打造了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现场教学点,促进新开发红色课程44堂、思政课程29堂,也培养了一批金牌现场教学老师。

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

活化党建引来年轻人喝彩

中国文化报驻安徽实习记者 孔令晖 通讯员 段 超

▲ 独山镇红军街夜景 周宜林 摄

2月18日,春意浓浓,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红军街游人如织,从苏州背包而来的年轻游客苏启智驻足游览。他告诉记者,多年前单位组织党建活动时来过小镇,虽然时间短暂,但依然对镇子里的红色景点印象深刻,如今再来,有了更大的变化,看到新打造的红军街,一砖一瓦都镌刻着红色记忆,让人流连忘返。

一镇十六将,独秀大别山。独山镇位于大别山山脉东麓,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是全国红色旅游先进单位。一座小镇,走出了16位开国将军,享有“中国第一将军镇”的美誉。

以党建引领“红旅融合”,成为独山镇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重要抓手。独山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党建看似严肃、传统,但通过多种形式活化活用,创新实现红色旅游资源与业态的融合,留住了游客,特别是激起了更多年轻人对红色文化的兴趣。据了解,当地突出红色节点,以独山革命旧址群为中心,着力打造集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弘扬、党员活动基地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

2019年起,当地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打造的红军街落成。红军街长约1.7公里,覆盖面积4平方公里,是一个集红色文化教育、徽派建筑观赏、大别山民俗展示、绿色农产品购物为一体的研学旅行佳地。街区以苏维埃俱乐部、独山暴动指挥部、革命法庭、列宁小学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依托,按照“整修老街、仿建新街、抢修旧址、修复展馆”的总体要求进行了综合建设,成为全国30条红色研学线路的重要节点。

红军街的示范作用,体现了党建在文旅融合中的独特作用,街上有5家党员经营店和10家党群共建店。负责街区运营的安徽将之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浩告诉记者:“凭借‘党建引领’‘党员承诺’等方式,党员经营户把街区诚信经营、餐饮安全、放心消费的品牌打出去了,让游客游玩更加放心。”

当地在党建内容、形式上,改变传统模式,实现培训课程和内容呈现的多元化和年轻化。刘浩说:“在研学游课程方面,实现特色化,改变传统纪念馆讲解模式,通过创新开展‘唱一首红歌’‘重走红军路’等形式,对红色故事进行演绎呈现。”同时对党建活动进行再延伸,进行红色文化拓展式体验,比如组队模拟作战、救护比赛等。党建形式的创新带来了更多的游客。2021年,独山镇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

为了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安徽将之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临街店面进行了重新梳理,突出了“再现历史建红街,体现品位造新城”的开发思路,街区整体风貌在古韵的基础上增加了亮化、文创、网络直播等方面的时代气息。

安徽合肥一家公司行政负责人丁惠对独山镇“情有独钟”。“公司党建活动一般都会安排在独山镇,最大的原因在于,当地除了红色瞻仰景点外,其他业态相互补充,每一个业态都融合了适合党建的内容,每一处都能受到浓浓的红色文化熏陶,游玩观赏项目齐全,年轻人很喜欢。”该负责人表示。

为吸引更多年轻人感受红色文化内涵,独山镇创新“党建+教育”模式,深挖红色教育资源。当地全面整合红色资源,统筹谋划开发,以点带面,把红色资源作为党员党史教育和党性锻炼的课堂,作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大课堂。据了解,独山镇平均每年接待逾6.2万人次参观和学习,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系列文化活动180场次,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发展。

当地还通过“党建+文化”,提炼红色革命记忆,让红色故事形象生动,年轻人爱听爱看。当地立足有史可讲、有迹可寻、有物可看、有事可说,重点推进“独山苏维埃城”建设,组建一支讲解队伍,讲好党史故事。坚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组织由革命后代、纪念馆解说员、优秀党员、先进人物组成的红色“宣讲团”,培育壮大红色故事宣讲队。独山镇团委、关工委等联合红色宣讲团在中小学校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第一课活动,引导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让红色文化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

黑龙江省孙吴县胜山要塞

引领青少年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

中国文化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 胜山要塞组织开展“追寻历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青少年红色之旅主题教育 胜山要塞供图

2月23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年轻游客李先生参加了黑河市孙吴县胜山要塞举办的“访要塞忆过去,树雄心看未来”主题游活动,参观了侵华日军指挥部、野战阵地、炮台等景点,再加上讲解员的精彩讲解,让李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作为“00后”,更应该多了解过去,了解革命先烈的精神和作为,以此激励自己勤学上进、不负青春。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遗址遗迹游和森林生态游为一体的红色景区胜山要塞建有弹药库、军需仓库、军官宿舍区等设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逼迫中国劳工用长达7年时间秘密构筑的一个庞大军事工程。

近年来,胜山要塞充分利用丰厚的红色资源,开展系列文旅活动,以此吸引游客走进胜山要塞,传承红色基因。“一处处兵舍、碉堡、战壕,都是侵华日军的罪证。今天,我们通过一个个红色活动,把胜山要塞向世人展示,让这座镌刻着记忆的要塞遗址,时刻提醒人们,勿忘历史,珍爱和平。”孙吴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徐钧表示。

胜山要塞的红色活动分为基本板块和临时板块。基本板块包括节庆活动、品牌活动、主题展览等十大活动,如青少年夏令营、冬令营、全民国防教育日等。临时板块是根据旅游市场需求而举办的临时性红色展览、红色文艺演出、红色论坛等活动。通过这些特色活动,吸引游客特别是年轻人走进胜山要塞,积极宣扬红色文化。

为了加强中俄青少年文化交流,向世界传播中国红色声音,2014年,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携手未来”为主题的中俄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启动,截至目前,中俄青少年多达上千人参与。中俄青少年通过参观、研讨、交流、模拟演练等项目,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胜山要塞从青少年抓起,利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在“国防教育月”“8·15日本投降纪念日”“9·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追寻历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青少年红色之旅主题教育,吸引全国各地青少年走进胜山要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联合活动、开放办旅是胜山要塞开展红色活动的创新之笔。据胜山要塞工作人员杜丹丹介绍,胜山要塞与孙吴县共青团系统、妇联系统、工会系统等各个系统的多家单位,联合举办了上百个红色主题活动,特别是与孙吴县教育系统联合举办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每年吸引上万名中小学生走进胜山要塞接受红色教育,胜山要塞现已成为中小学生回顾历史的第二讲堂。

同时,胜山要塞走出孙吴、延伸活动范围,先后与多家单位开展党建活动。据了解,胜山要塞与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等地建立了紧密联系,推出了主题党日、红色演出、主题联展等多项红色活动,通过参观、讲解及谈感受,激发参观者干事创业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游客更详实地了解胜山要塞,胜山要塞创建了以二战历史资料、国防知识、本地地方历史文献等为主要内容的孙吴县图书馆胜山要塞战争主题图书分馆,1000多册图书介绍了孙吴城市历史背景和二战历史文化,丰富了红色教育内容。

需要关注的是,近年来,胜山要塞在研学游上大做文章,设计了参观考察、体验互动、研讨交流等十大项目,受到青少年游客的欢迎,很多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胜山要塞的研学游活动。通过研学游活动,使得广大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研学游过程中,针对青少年游客提出的展览要再精美些、项目要再丰富些、课程要再精细些、体验互动要再活跃些等建议,胜山要塞旅游景区服务中心主任夏茂庆表示,胜山要塞未来将把研学游作为主项活动进行品牌运作,通过打造品牌展览、品牌体验、品牌线路等十大品牌研学游项目,引导青少年走进胜山要塞,推动红色文化传承。

2023年2月25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沉浸式体验让红色旅游更“走心”》、

《在红色课堂培根铸魂》、

《活化党建引来年轻人喝彩》、

《引领青少年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

责编:陈晓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