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区两会|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南沙高质量发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珊 南沙报道 2月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广州市南沙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正式召开。各界别政协委员齐聚一堂,从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科技发展、产业布局、港澳合作等方面,为南沙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区政协委员、广州市智能软件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民盟南沙区基层委员会科技支部主席董雯雯建议,在南沙打造大湾区全球技术交易枢纽 。她认为,南沙当前正在高标准建设广州南沙中科院明珠科学园,还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重大科研平台,也建成了中科空天、广东医谷等孵化园区,因此,南沙具有很好的科技转化基础和条件。同时,南沙还有很多优质的产业政策。

为此,董雯雯提出,建议以落实《南沙方案》为契机,争取在南沙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技术交易枢纽核心平台”,支持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升级为国家技术转移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夯实南沙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技术交易枢纽核心平台基础,以及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南沙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技术交易产业园。

在区政协委员、中国电建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大东看来,南沙具有智能建筑市场规模巨大、应用场景丰富、企业集聚态势明显、面向国家国内的示范窗口效应突出等综合优势,建议加快培育壮大智能建造产业集群,打造集研发、生产、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智能建造示范基地。

孙大东指出,通过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智能建造项目试点和应用,在建造全过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集成与应用,吸引国内外智能建造领域科研、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上下游产业集聚,将南沙建设成为国际智能建造产业发展高地、龙头企业集聚阵地、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基地,人才培养与合作要地。

区政协常委、广东医谷产业园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南沙区科协副主席谢嘉生建议,在南沙打造中国眼科学之都。南沙是华南地区眼科产业最集中的一个区域,在广东医谷及周边,集聚了10余家优秀的眼科企业。在眼科药领域,有一品红、兆科眼科、因明生物、润尔生物等企业;在眼科设备领域,有微眸医疗;在医疗器械领域,有卫视博、爱眼医疗、瑞泰生物等,眼科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初步成为南沙的一张产业名片。

“希望未来我们讲到眼科,就会想到南沙。”谢嘉生介绍道,广东医谷也直秉持高品质高速度的发展战略,建设高质量的生物医药产业载体,包括硬件和软件,广东医谷也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更好更高质量的企业落户南沙、扎根南沙。

“目前我们的联谊会会员已有3万人,他们中不少人与南沙有很深的缘分,非常关注南沙发展。”区政协常委,詹记中港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南沙联谊会会长陈丽芳表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感到肩上责任重大,将尽快返回香港,传达南沙“两会”精神,推广南沙商机。她指出,南沙“青创新十条”已经正式发布,内容涵盖鼓励青年就业、服务实习、促进职业成长等全方位支持港澳青年的措施,香港南沙联谊会将积极发挥平台优势作用,面向香港中小企业商会、各类专业界别委员会及高校学生等不同对象,组织南沙推介会。

“港澳成果、南沙转化、立足湾区,这是我来南沙创业的初心。”区政协委员,英菲电子商贸控股(澳门)有限公司总裁,加德士石油(澳门)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霍丞恩接受采访时介绍到,自己近年来多次来到南沙,深感南沙“一年一个样”,他说:“特别是在金洲广场吃宵夜时,现场是满座的,可以看到南沙的人气。”

霍丞恩认为,澳门和南沙在产业、人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互补合作空间,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合作的重要窗口,促进中葡双方在商贸、文化、人才、医疗等方面开展合作,而南沙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例如设立相关展销中心等合作,助力澳门商品通过南沙进入内地市场。同时,由于澳门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不少澳门青年面临专业与市场不对口的问题,“人才需要施展才华的平台,我们希望可以推动在南沙落地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专项实习计划,让更多澳门青年有机会到南沙、大湾区,了解内地、认识内地,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和国家发展大局中。”

【通讯员】南宣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