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这些贴春联的讲究您知道多少? 焦世中医——焦海 养生课堂

春节,是一年之岁首,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传统名称分别有新春、新岁、新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春节前,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迎来甜甜美美得新的一年。春节是我国特有的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贴春联也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春节迎新传统文化。

过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根据《玉烛宝典》记载,春节对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

贴春联的意义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期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

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

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贴春联的讲究

1、贴春联的时间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在民间还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破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2、分清上下联

在张贴春联时,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联贴错位置。要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贴春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3、福字不可随意贴

贴春联的同时,有的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贴“福”字不是都要倒着贴。

(1)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2)箱柜上的福字要倒贴。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