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深化人才支撑,连续四年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见习记者 王梦媛

1月12日,滨州市举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共青团工作有关情况。团市委书记崔志勇,团市委副书记张旋,团市委青发部部长、四级调研员赵建秀,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洋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崔志勇介绍,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团市委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奋斗目标,立足全市广大青少年所需所盼,围绕市委“1+838”工作格局,找准切入、服务大局,以奋斗姿态投身滨州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结出累累青春硕果。今年以来,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肯定批示4次,通过全国改革验收试点2项,团省委刊发经验做法2次,被中央电视台、中青报等省级以上媒体专题报道3次。

聚焦服务“一个中心”,学深悟透用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深入学习、广泛宣传。集中收看学习,发动市、县、乡三级团青组织同步收看二十大开幕会、闭幕会,并组织青年企业家、乡村好青年、一线青年职工、学生团员、少先队员等10类青少年群体120余名代表研讨交流、畅谈心得。全面宣传发动,二十大闭幕后第一时间研究制定《共青团滨州市委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明确各类团青干部、青少年群体学习宣传重点,累计开展主题宣讲42场。深化学思践悟,结合“在知爱建”实践活动,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实践教育,累计覆盖团支部9765个、团员13.9万人,四个专题学习率均超过99.9%。

坚持以上率先、示范带动。10月27日,团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围绕“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我们怎么干”进行交流研讨。11月21日,召开全市共青团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会暨重点工作推进会,结合共青团工作实际,传达讲授党的二十大精神。12月9日,举办全市青年企业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会,30余名青年企业家现场参加,邀请金融、证券等专家重点解读了二十大报告提及经济发展的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

坚持创新载体、有效引领。发挥网上共青团优势,依托“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等品牌载体,以青少年喜闻乐见方式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大学习”参学率超75%,“红领巾爱学习”实现少先队员全覆盖。选强用活“青年讲师团”,从基层一线、青年榜样、青年学者等群体中选树52名青年讲师,通过青言童语深入浅出宣讲二十大精神,开展校园巡回宣讲5场、基层现场宣讲11场。创新务虚研讨形式,围绕落实二十大精神,紧扣市委“1+838”工作格局,运用“头脑风暴法”研讨2023年全市共青团重点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攻方向。

展开全文

紧扣提升“八个品质”,汇聚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青春力量

深化人才支撑,助力发展品质更高。提档升级“青鸟计划2.0”,聚焦高端铝、数字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链条,依托“五院十校N基地”,摸排滨州高校、职校、中职学子与滨州产业关联度,建立了1.79万人的应用型人才数据库,“青鸟计划”团队荣获2022年度山东省“青年创新突击队”。持续擦亮滨州招才引智“青春名片”,依托241个重点高校“青鸟驿站”,线上线下举办路演活动39场、招聘活动67场,达成就业意向4405人,向更多青年才俊伸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的“橄榄枝”。围绕服务青年学子实习实践,连续四年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寒暑期共征集岗位3032个,上岗大学生2927人,其中北京大学“力行计划”等17个实践团、500余人来滨实习实践,为滨州高质量发展助力献策。

加强创新驱动,助力科创品质更强。聚焦青年科创需求,举办全市首届能源行业青年创新创意大赛,成立滨州青年创新创业联合会,促成人才合作、产学研转化项目53个,激发广大青年的科技创造力和创新力。聚焦企业科创需要,开展“名企进名校”校企合作对接活动,联合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组织永正产研院、黄河先研院、渤海科技、欣悦健康等企业院所走进山东大学、山东产研院、青岛科技大学等重点科研院所进行项目对接,累计提交49个重点产业技术攻关项目需求。

强化平台思维,助力开放品质更活。敢于“走出去”,赴中国石油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举办9场“青鸟计划”线下路演,赴重庆对接青创科技助农项目,开展“云中看滨州”2022滨台青年学生网上夏令营,不断提升滨州知名度。善于“请进来”,积极承办共青团系统省级、国家级重大活动赛事,在青企峰会2022中“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人才力量”主题论坛进行滨州专场推介,并先后承办第六届山东省创业大赛(滨州赛区)、“青创齐鲁·赢在未来”第十一届山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滨州赛区),积极助力滨州高质量发展。

坚持靶向施策,助力服务品质更优。聚力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加大“鲁青惠企贷”“鲁青担保贷”等“青”字号贷款扶持力度,帮助56名创业青年协调8495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为青年创客圆梦滨州提供更广更阔的舞台。精心服务青年幸福安居,依托渤海国际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街区,创建14处“青春社区”打造青年联谊交流实体阵地,升级9处“青年驿站”提供免费住宿、交友联谊、就业咨询、金融支持等服务,吸引更多青年选择滨州、爱上滨州、安居滨州。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动165支青年阻泳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巡河、阻泳等志愿服务行动,制作青少年防溺水安全地图,精准标注全市300余个高危点位,规范化运转滨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努力打造青少年暖心、舒心、放心的“心灵驿站”。

浓厚滨州味道,助力文化品质更好。培塑青年典型,推选滨州5个集体和个人登上全国“两红两优”光荣榜,其中全国五四红旗团委1个、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优秀团干部2名、优秀团员1名,全国优秀团干部宗雪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宣传青年榜样,举办16场青年先进典型事迹宣讲报告会,设计发布24期“青年模样”封面,定期推送优秀青年事迹,提升“滨州青年”知名度。深化“青春市集”,启动第二届“青春市集”系列活动,举办青年音乐节、乡村好青年产品展销会、新兴领域青年文创展等丰富多彩活动,助力打造滨州文化、经济IP,线上线下吸引10万余名滨州青年参与。

突出实践育人,助力环境品质更美。擦亮“团小虎”志愿服务品牌,依托“团小虎”志愿服务站,组织全市6200余名青少年参与创建文明城市、黄河环境保护、疫情防控、劝泳阻泳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为2万余名群众提供志愿服务。开展“青年林”植树活动,植树节期间组织滨城、邹平、惠民、博兴等沿黄县区530余名青少年,赴黄河两岸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现场栽种3100余棵,增强青少年保护环境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组织“团团带你游滨州”主题活动,赴滨城、邹平、惠民、阳信等地开展“流动少年宫”活动6期,累计开展滨州乡土知识主题班会、队课、团课9200余次,覆盖中小学生38万人次。

立足急难愁盼,助力民生品质更实。聚力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市委办、市府办印发《滨州市创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实施方案》,通过5个方面13项硬招66个目标全力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形成“51366”三级创建模式,该项工作列入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加大“希望小屋”建设力度,今年克服疫情影响,线上线下募集资金360余万元,新建316处希望小屋,在全省首个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创新开启暑假看护新模式,在全市开设“滨滨学堂”84个,招募青年志愿者404人,为1860名留守儿童累计授课超4000学时,相关做法被《中国青年报》专题报道。动员青年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组建195支青年志愿者队伍,11269名青年志愿者积极奋战核酸检测、交通管控、信息登记等防控一线,累积服务时长突破6.8万小时。

树立底线意识,助力平安品质更稳。加强青年意识形态工作,着重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力度,利用“青春滨州”网宣矩阵引领全市青少年发声亮剑,驻守网上意识形态阵地。加强青年安全生产技能提升,开展“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举办线上青年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吸引全市680名青安岗职工参训。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点对点”帮教被不起诉未成年人,坚决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开展“法律进校园”“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普法宣传活动32场次,积极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环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