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发布通知,教师队伍将在4月1日实行新规,师范生就业难度增加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对公务员或者老师这样的铁饭碗工作很感兴趣,但公务员考试的竞争相当激烈,每年能够上岸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考老师成为了大多数学生的选择。

作为神圣的职业,教师的工作以教书育人为主,不少学校招聘老师都以师范生为主,专业能力有严格要求,大学生想要成功当上老师,必然要经过层层选拔。

教育部发布一项新通知,预计4月1日实行,考老师难度又增加了

如果说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那么大学生的任务是在学习之余,不断地提高自己,毕竟当下的竞争压力这么大,想要在其中获得一席之位,能力是一方面,一些证书也要考下来。

像专业技能书、四六级证书、普通话证书等等,虽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但是走进工作岗位中就会发现,某些证书着实会限制就业,学生想要提高自身的就业优势,必然要有相应的学识。

大学里的证书不是说说而已,有些含金量高且对学生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就像普通话证书,对师范生和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就十分友好,也是学生必考的项目。

教育部也发布新的通知,对师范生的语言和文字大力推广,需要强化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并下发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

展开全文

这则规定将在4月1日正式实施,侧面体现了大学生考老师的难度又增加了,很多方言气息较为浓厚的地区,可能会给学生普通话考试增加障碍,希望考生能够平时多练多听,老师授课时的字正腔圆是很重要的。

其实在当下的教育和学习中,多数学生的说话方式已经都能让大家听懂,关键在于口音和潜意识里的方言,据了解,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的大学生说话,比较接近普通话,学生可以与之多多交流。

对于普通话考试,多数师范生难以接受

这项规定一旦实施,意味着大家都要通过普通话考试才行,师范生们应该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平时多多练习,因为只有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才能更好的给学生们上课。

目前在一些方言浓厚的学校内,老师们的发音和说话方式依旧带有地方色彩,尤其是在一些县级或者乡镇中,有些老教师还带着口音教学,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普通话考试提上日程,用标准的发音和校准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这是每个老师都必备的,很多学生看到这都不理解:“普通话对一个人的影响这么大吗?从小我的老师就这样教我的,我也学的很好”,一位学生的话,也能看出他对普通话考试的不满。

教育是很严格的,可以说严格到老师的说话方式,不正确的发音或者地方口音听多了,就很难改正,所以需要老师多多传教孩子正确的发音,从小养成字正腔圆说话的习惯。

北京、深圳发出通知,教师队伍或将实行新规

大家都知道,大城市和乡镇之间的教育水平是不对等的,二者之间的差距也非常大,为了缩短差距实现教育的公平性,第一项规定则是多个地区开始实行“教师轮岗制度”。

教师每隔6年时间去另一所学校任教,将一些资深优秀或者一线教师分配到乡镇,让学生享受更好更高的教学水平,大大的缩减了之间差距,这对乡镇学生来说,无疑是公平的表现。

除了教师轮岗制度以外,第二项新规则是禁止设立重点班和实验班,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这样的班级存在,为的就是给尖子生特别的优待,因为他们是“种子选手”,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

可从4月份开始,要取消这两种班级的存在,这些尖子生需要更好的融入普通班级,不允许将学划分等级,也是对学生公平的表现。

北京、深圳等将作为试点开始率先运行,就是为了防止出现教育内卷情况,同时缩短了城乡差距,也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让他们全面发展,也让教育得以公平。

那么通过上面也能看出,学生想要考老师的难度再一次加大,这对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想要考出好成绩,必然要有真才实学,那么就需要学生不断地努力和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快上岸。

今日话题:你觉得有必要实行普通话考试吗?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