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留美幼童,原本拟定13到20岁,为何最后改成了10到15岁?

说起我国首批留美幼童,你肯定不陌生了,都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而之所以要派出留学生,原因也很简单:由于当时的中国日益深入地卷入国际事务,因此急需一批能掌握外语,且了解外国情形的人才。虽说清政府曾在京师等地开设的有同文馆和广方言馆,但这根本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外交需求。

再者,随着洋务派主持的各项民营企业的开办,因此十分急需一批掌握国外先进技术的科技人才,参与国内建设。

于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洋务派认为应该在国内选派幼童前往外国学习各种科学技术,等待学成归国后,再进行传授,如此一来,中国便可以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最后,在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的极力促成下,1870年末,清政府终于批准留美幼童事宜!

但我们也知道,原本拟定的招生计划中,其年龄划定的范围是在13到20岁,但后来却改成了10到15岁,并且规定这批幼童需要在美国完整地生活15年时间。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为何会将年龄提前了呢?这背后的原因让人无奈!

展开全文

首先来说,如果这批学生仅仅是大学毕业就回国的话,那么效果并不一定好,毕竟学成之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实践才行。

再者来说,这个时候的年轻人容易陷入夸夸其谈和空想之中,所以必须在他们毕业之后,还得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才行,只有这样,回去才能谈得上救国!

其次,如果按照原来拟定的13到20岁的话,那么他们当中就有一部分人工作几年再回来的时候,很可能就会赶上他们父母去世的年纪,而按照当时中国的传统礼法来说,父母去世,孩子必须守孝三年。如此一来的话,就基本啥事都做不成了!

所以这才将年龄降到了10到15岁!

因此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容闳在这批留美幼童上的确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的。

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了,为什么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始终都没能在中国古代出现?这并非只是几个原因造成的,而是几乎每一项社会活动都会受到极大的阻力!

就拿留美幼童这件事来说,原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却得反复考虑,反复斟酌,不仅要选择合适的人,还要考虑到传统的礼法等等。

当然了,阻力也并非只有这些,在后来的招生过程中,各种状况更是层出不穷!比如招生通知已经下发了两个多月,但第一批的三十个名额竟然还有一大半是空着的,根本没有人愿意报名。这又是为何呢?容闳后来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下文再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