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的能力,助于培养智能财务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前言

PBL教学法运用于高校智能财务实训中,能够让学生掌握智能财务各应用系统工作流程、基础设置、具体操作,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智能财务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PBL教学法在高校智能财务实训的教学实践

(一)实训总体目标

以PBL为中心的问题式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智能财务时代下各财务系统基础设置基本原理,掌握各系统操作应用,了解海量数据处理方法,培养与智能财务时代相匹配的会计业务技能。

(二)实训内容

高校已经实现智能财务系统包含网上报销系统、财务机器人系统、纳税申报系统、预算管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财政一体化支付平台系统等系统基础设置、工作原理及操作运用。

(三)实训设计

各会计岗位指导老师根据自己岗位财务系统设置教学内容,运用PBL教学法提出预设问题,分配给本组学生,提供查找资料方向。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和小组充分讨论等方法,绘制所学内容思维导图或流程图,阐述方案可行性,尽可能找出潜在风险点。

(四)实训实施

主要针对高校智能财务应用系统进行实训,每三人一组,内部各岗位之间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实训过程中,指导老师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学生汇报方案的可行性和不足,结合工作讲解实际业务流程设计、系统基础设置、具体操作步骤、数据提取及使用、风险点的控制等相关内容,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智能财务系统特点进行角色代入顶岗操作,在工作实践中不仅要学会操作财务系统,更要学会系统使用背后的基础设置和工作原理。根据智能财务处理结果,能够熟悉海量财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应用大数据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全文

(五)实训反馈及评价

学生写出系统运行设置原理或操作流程,找出智能财务与传统财务应用的优缺点,归纳智能财务系统运用的会计理论知识体系,整理实训成果,总结学习心得。各小组在所有的岗位实训结束后,分别就实训岗位分组总结,实训成果展示,指导老师综合各组学生学习成果指出利弊,各组学生实训成果优化形成合集,实现成果最大化。指导老师综合本岗位财务系统实训期间学生实训表现给予综合评价。所有智能财务系统实训评价总分值为百分制,根据智能财务系统设置及使用的难易程度设置权重。

二、PBL教学法在高校智能财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问题选择与设计的难度把握

首先,指导老师为高校在岗财务人员,不同岗位的人员素质不同,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不同,实训指导老师须具备一定教学能力并且能选择与财务系统相契合的知识点布设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提出的问题会使学生无所适从,达不到实训效果;其次,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基于工业企业会计,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业务流程涉及不深,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对问题的理解力和处理效果会存在差异,使小组讨论深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偏离预设效果;最后,由于智能财务信息系统是高校财务部门实际操作系统,不是教学版财务系统,不能把学生讨论的结果在系统平台上进行逐个验证,指导老师只能对实际系统操中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演示。

(二)教学效果存在差异

高校财务部门空间有限,能够一次性容纳的学生不多,指导老师除了指导学生实践外,还有繁重的财务业务需要处理。老师对学生发表的观点和展示小组成果给予评价的过程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所以这种实训方式及教学方法只适合于小班分组教学。每个年级会有多个班级,受教学进度安排的影响,学生均集中于一个学期进行实训锻炼,为满足更多学生实训锻炼需求,实行学期内多批次实训,导致学生实训时间较短,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搜集整理资料时间有限,对问题的讨论不充分,对系统重复操作锻炼的机会不多,影响实训效果。

(三)实训缺乏系统性

因学生多、岗位少、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分小组在不同岗位同时实训,每个岗位实训结束后进行轮岗实训。学生不是按照工作流程进行系统的实训锻炼,而是分模块进行实训,导致实训内容片段化。

(四)应用PBL教学法考评难度较大

以往的课程考核,在学生实训报告中由老师分别写出学生实训期间学习状况及学习效果的综合评语,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采用PBL教学法对高校智能财务应用系统实训结果的考核不能等同于教学系统考核,教学系统可以通过每个学生的操作结果直接测算出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PBL教学法需要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考评,考评难度较大。

三、PBL教学法在高校智能财务实训中的建议

(一)培养PBL教学法

在智能财务实训应用的综合性财务人才高校智能财务实训来源于真实的工作场景,所设计的问题来源于实际工作,实训内容能够根据工作需进行完善更新。实训指导老师也是高校财务人员,他们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教学能力,能够把理论、实践及教学结合在一起,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有较全面的把握,能够掌握好实训的节奏,财务工作人员根据工作经验搜集有代表性的案例,形成教学案例集,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来自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较高,但仍有参差,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和对智能财务的应用水平,将PBL教学法与智能财务实训有效融合,实现最有效的指导。

(二)提高PBL教学法

在智能财务实训中的应用财务智能化程度需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提高高校智能财务应用程度,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根据学生在高校智能财务系统实训的参与度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学生深度参与,甚至承担起部分岗位工作,如会计电子档案管理、资金支付信息录入核查及单据整理、缴费管理系统的使用;第二类是学生辅助完成部分工作,如网上报销系统基础数据和信息核对、会计凭证生成;第三类是学生只能通过财务人员的具体讲解及操作对财务系统有所了解,如纳税申报系统,因纳税申报每月一次,频率较低,所以学生操作机会较少。指导老师根据智能财务系统特征和学生实训参与度对实训问题设定的内容进行调整,尽可能将提出的问题在实践锻炼或观摩中得到验证,达到更好的实训效果。

(三)建立标准化和多元化相结合的PBL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在财务部门形成共识,每个教学模块根据PBL教学法布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结合财务业务岗位及智能财务系统,利用高校现有的财务资源,分门别类形成资料库,供学生整理借鉴,形成高校财务典型案例集并不断优化,建立标准化的PBL教学模式。鉴于实训时间紧和系统平台较多,可采用多元的教学形式,使PBL教学法应用的更充分。一方面可拓展教学方式方法,利用群直播或微课等方式作为实训补充教学,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式可形成资源库,通过平台直接发布,供学生随时观看;另一方面建立交流平台,从教学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再到结果的反馈形成系统性全过程指导,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渠道,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采用PBL教学法,利用真实的工作环境,形成开放性思维,把被动学习转变为带着问题思考如何做好工作,在实践中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

(四)建立PBL考评体系

完善PBL教学法在智能财务实训中的考评体系,设计的每个问题都给予一定的分值,不仅对结果评价,更注重过程的评价,形成成熟的、标准化的和管理性的教学考评体系,使学生实训具有针对性,考评结果更具有客观性。

结语

实训指导老师依托高校智能财务系统平台,采用PBL教学法,以提出的问题为出发点,根据所处的工作岗位对学生分组指导、定期轮岗,根据业务内容和财务岗位细分到财务应用平台进行实训。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团队协作等方式,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训期间完成财政资金一体化系统、网上报销系统、会计云核算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税务申报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等财务系统的基础设置、工作流程及操作应用,同时对各类报表数据提取及分析应用有一定的了解。采用PBL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设备应用管理、数据处理等能力,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实训每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包含实训目标、实训内容、实训设计、实训实施及反馈评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