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的魑魅魍魉,一共有十个,你知道几个?

在一个个神话传说中似乎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不论是在仙佛遍地的上古神话中还是在道法绝迹的灵异故事里,都有他们的存在,可奇怪的是对他们的描述都只是一笔带过,从无多做颜色,他们就是魑魅魍魉。

展开全文

魑魅魍魉的传说在中国远古就有了。大约四千多年以前,炎黄二帝争天下,炎帝之子蚩尤被俘后,做了黄帝的一名随从,后来找机会逃了出来,回到炎帝的身边去,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洗雪阪泉之耻。但是,炎帝已经年迈力弱,又不忍因自己发动战争而让百姓遭殃,没有听从蚩尤的建议。蚩尤只好去发动他的兄弟们,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率领大军,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挑战。

在那个时候魑魅魍魉只是一些小妖,后来又有了民间流传的魑魅魍魉,他们一共有十个:第一个就是龙女,她是“二十诸天”中第十九天之婆竭罗龙王的女儿,聪明伶俐,八岁时偶听文殊菩萨在龙宫说“法华经”,豁然觉悟,通达佛法,发菩提心,逐去灵鹫山礼拜佛陀,以龙身成就佛道。

这第二个就是《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乃是一个能“食人”的妖兽。到后来的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则象徵子孙繁息。

第三是夜叉,佛教中,北方毗沙门天王即率领夜叉八大将,“维护众生界”。在古印度神话中,夜叉是一种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第四是鬼判官,鬼判官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冥府判官。第五、六个是牛头马面,鬼城酆都,及各地城隍庙中,均有牛头马面的形象。牛头来源于佛家。牛头又叫阿傍,其形为牛头人身,手持钢叉,力能排山。

第七个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二郎神。第八个是杨家将中的杨七郎。第九个是刑天,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第十个是避邪,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中至少半数以上带有祭祀祈祷求福辟邪色彩。这些都极具有神话色彩,在民间流传已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