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峰/画者从心——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前言 ▎

画者从与心者也,一件艺术作品如果能呈现出创作者一种真实的状态,它就具备感动的能力。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自我的经历、记忆与人生的感悟。艺术家创作的“经验”也是与人生的阅历无法割裂开来的。在经历人生的磨砺后,却依然保有一种简单的状态,单纯的内心,对待自己的艺术,这是生活给予艺术家的一种人生智慧。一个优秀的画家之所以可以将现实升华到奇妙的艺术境界,演绎出个性鲜明的作品,是因为艺术家本身迥异的性格及在人生一次又一次的磨砺中沉淀下来的,这些弥足珍贵的生命闪光点,它是画家真实人性的自然流露,也是足以照亮别人照亮自己的生命璀璨之处。艺术家在生命中领悟艺术的真谛,也在艺术中领略了人生的精彩。他们用自己人生的经验与智慧创作出一幅幅撼动人心的作品,引领观赏者享受其中,感悟其中,这是艺术品的真正魅力所在,也是艺术的终极目的。艺术开启了人类的心灵之窗,荡涤着人们灵魂深处的高贵与纯洁。以心灵探究灵魂,让灵魂照亮艺术的丰满色彩,是这些艺术家们永恒的信念。他们最终走向成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艺术成就,更难能可贵的是收获一份完美的人生。繁华待成锦,艺术家们用一颗赤子之心守护着自己心灵的艺术,也铺垫出一条通往大师之路。

▍画家李秀峰·简历 ▎

李秀峰,甘肃国画院院长(法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員。曾任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专职副主席廿余载,多年担任甘肃省艺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评委,中国美协第五次美代会代表,受邀担职国内外数十家美术团体领导机构。

展开全文

美术作品先后二十余次入选(或应邀)参加由中国美协主办或参与主办的全国性美展,并在其中获二等奖一次,优秀奖三次。先后两届获得甘肃省委省政府设置颁发的省级最高奖“敦煌文艺奖”以及多次重要奖项。2002年被国家人事部专业人才研究会评为“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2005年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授于“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2017年2月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授于“世界非遗大会终身成就奖”。

▍评论文章 ▎

雪域丹青 巾帼神韵

——浅谈李秀峰先生人物绘画创作 □ 孙瑞祥

世人欣赏李秀峰先生的西部丹青神采,我独喜欢她的藏族人物绘画系列,比如《春归图》(215×96cm)以水墨淡彩渲染,藏民女身着盛装,沉浸在节日的氛围里,体现出少数民族生活的富庶,国泰民安之盛世景象。

李秀峰先生是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也是《书画市场报》艺术顾问,我与亦师亦友的李秀峰大姐同是老乡,并在工作上经常得到大姐的支持。军旅生涯与艺术征途水乳交融,铸就了沧州名人墨客、西北豪迈侠骨之格局。每与李秀峰先生谈文论艺,我都收获良多。

在中国文人画中,展现的是修身养性的思想境界,这和众多文人墨客离开钢筋水泥群追寻田园生活的心态相符。这其实揭示了一个道理,高水平更要高人品,绘画不可脱离人品,有人品必得画品。人品高尚者,重在磨砺、探索和完善,下的是苦功。李秀峰先生曾任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专职副主席二十余载,多年担任甘肃省艺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她以弘大的格局为艺术传神,展示实力派创作成就的新高度,引导艺术收藏文化的新发展新思维,在艺术领域独树一帜,令人称道。

李秀峰先生曾说,作为画家圈内的局外人,我常以画家和一个老兵的双重身份重新审视周围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人群和事物,面对变化无常的大千世界,面对理想与现实的错综复杂,心中常常情不自禁升腾起一股豪气,一股自信,无悔的军队生活,给了我人生第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军人的真诚、军人的坦荡、军人的奋斗精神,将永远成为我做人做画的基本信念。身为中国美协第五次美代会代表,甘肃国画院院长的李秀峰,在藏族题材方面勤奋耕耘、建树颇多的当代人物艺术大家,她的美术之路堪称独特而曲折。她在用笔方面颇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气魄,笔墨酣畅,游刃有余。用画笔反映时代,以内容感召观者。

悬挂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厅李秀峰先生画作《吉祥高原图》,充分发挥了墨色在水的作用下呈现的艺术价值,无论是骨法用笔的线墨力量感,还是从创作的艺术方法而言,李秀峰先生的藏族人物绘画是以写实人物造像呈现为主要艺术脉络的,同时又有传统水墨皴染的技法效果融汇。在深温其钩勒、点染、泼墨、泼彩、均感有机谐和,交织错落,对比有致,写意与工笔之间,又参差装饰情趣,自由驰骋。我看得出来,李秀峰的画作无论幅面大小,容量都很大。她的作品反映出草原人们的真实写照其构图经营的精妙,人物与环境的现代构成,切割与融合,合理与非合理间自由取舍,主观情感的表达、内心深沉的爱与诗情画意的抒发,充溢着灵动与高明。

西部藏族人物题材绘画的创作是当代中国人物绘画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对象之一,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孕育的厚重形象,以及繁复纹理、古老衣饰,成为当代画坛艺术家们推陈出新反复创作的重要时代人物画作素材。李秀峰先生的人物绘画也主要集中在这一时代绘画的题材上,尤其是画家在不断深入藏区,走进牧民帐篷同食同住,其艺术触角触碰到这饱经沧桑而生生不息民族文化的切身感悟。对于造型、色彩、笔墨的深刻理解融入了现实生活的体验当中,将浪漫的情感寄托在率性流转的笔画之间,不管是在小品画还是在大型主题创作中,深入挖掘汲取艺术养份进而激发了画家纵情笔墨的创作激情,唤起了画家新的艺术审美,为我们准确抓住了藏区人民赤忱热烈的情感流露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精神内质。

中国画之所以传承多年经久不衰,除去本身带有的艺术特色引人入胜之外,其中还有画中气韵、意境的影响,这些精神层面的营造来源于画家精神,和画家心绪密切相关,能反映出画家的格调和人品。李秀峰先生的大作从早期的博学厚积,到后来的深度探索,军旅艺术大家李秀峰她笔下的藏族人物朴实无华,是用朴素厚重的状貌承载并映现出闳约深美的艺术气质。看似不经意的点画,实则是李秀峰用艺术语言所撰记的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传奇!

作者系 《书画市场报》社长

▍作品欣赏 ▎

《藏文化系列》

▍展览场地 ▎

中国翰园位于开封市龙亭湖风景区西北隅,是李公涛先生带领全家自筹资金发起创建的一座融山水艺术景观和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为一体,集古今中外诗词、书画、碑刻艺术之大成的文化园林,园区占地120亩,南部为园林风景区,北部为碑刻展示区,展出书画碑刻3800余块,长达六华里的碑廊以朝代为序,镶嵌了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碑帖,同时以书体分镶的现代碑廊全面展示了现当代书法大家的艺术风采,被评为“河南省文化旅游先进单位”、“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AAAA旅游景区”,并获“中国驰名商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