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外长李肇星:智怼美国知名“铁嘴”,坚定的“唯中国主义者”

小时候看电视剧,很佩服诸如刘墉、纪晓岚等人的口才,觉得“舌战群儒”实在精彩至极。

本以为世间不会存在如此原型,殊不知是自己思想狭隘了,原来真实世界里当真有这般“铁齿铜牙”之能人,一如李肇星。

说起他的名字,大抵不关心国际时事的人会无比陌生,因为他最常出现的地方是我国对外记者会及各种发言讲台上,不喜欢看新闻的人即可能错过属于他的“传奇”。

那么,他到底是谁,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可以讲述?

01,来自农民家的外长:他说他会走上这条路完全是阴差阳错

1940年,李肇星出生在胶南县一户清贫农家。他幼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吃上一口白面和饺子。

4岁那年,路过的八路军烹饪兵见小小年纪的小朋友蹲在灶台前看着大锅流口水,心生不忍,遂主动递给李肇星一个白面馒头,

为李肇星打开“新世界大门”,

展开全文

令从小便历经生活艰辛的李肇星自此对学习充满热情,希望可以借助知识改变命运。

李肇星的小学是在外祖母所在瓦屋村读的,他的刻苦向上精神远近皆知,乃两座村子中知名的优秀学生。

小学毕业后,李肇星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学。他的中学同学回忆往昔,说至今仍对李肇星的母亲记忆犹新。

那位农村妇女是裹过小脚的旧时代女性

,天天带上家中仅有的玉米饼,走五六里土路到学校给李肇星和他的同学们送吃的。

李肇星不愿辜负母亲的辛劳,愈加认真学习。他常常跑到不对外开放的县图书馆门外恳求看顾图书馆的阿姨,请求她放自己进去看书。

久而久之,

锲而不舍的李肇星感动了那位阿姨,

得到了一张借书证。他兴高采烈地捧着借书证找到他的小伙伴们,表示要和他们一起去图书馆借书。

李肇星不是吝啬的孩子,相反,他愿意向朋友们贡献出仅有的那份力量,半点儿不怕别人因此超越他。

他有十足的底气确信自己能够一直位列前茅,这份由刻苦而生的自信为他日后的人生埋下一个有利的伏笔。

亦是中学时代,李肇星凭着一篇描写祖父的作文获得上海《少年文艺》的发表资格,轰动整座县城。他似乎就此找到奋斗方向,打算成为一名作家。

谁知,一

个喜从天降的消息“打乱”了李肇星的计划:

县城领导忽而神秘兮兮地找到李肇星,告诉他县城准备送他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读书。

李肇星高兴极了,可此事却没能成行。稍显失落的李肇星在校长的开导中又一次明确目标,准备考入北大中文系或英语专业。

1959年,李肇星被北大英文专业录取。

1964年,即将毕业的他恰巧遇到外交部选人,李肇星和几位同学借着出色表现成功入选,进入外语学院翻译班读了3年书,又到外交学会工作2年,后被派遣到各地农场接受劳动锻炼。

对李肇星来说,那可真是一段充满未知危险,让人毕生难忘的经历。某一次,李肇星在农场遇上海啸,无数战士、同伴皆丧命其中,唯有29岁的李肇星和几名同事幸运逃脱。

重归平安,李肇星说:

“那次危难,忽而叫我明白一个道理,活下来多么奢侈,我必须抓紧时间为祖国做更多的事情!”

即便走入外交领域是一件阴差阳错的“意外”,李肇星也不愿意含糊对待。他用自己有限的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和建设添砖添瓦,并从外交工作中学到许多令他受益匪浅的道理。

02,外交引人思考反省:听他讲述外交故事,让人受益匪浅

于中国人而言,维护祖国是必须印刻在骨子里的原则,尤其是在发表对外讲话、答外国记者问的过程中,更应把立场摆得十分端正,让外国人一听,即能明白你的态度。

在此一点上,李肇星就表现得非常完美,

他的犀利言辞、强硬大方

,不仅中国人、华侨华裔十分赞赏,而且外国人也颇受触动和震撼。

李肇星在外交部工作的阶段正好是中国外交事业最艰难时期。美国公然炸毁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次日,有一位美国主持人找到李肇星,叫他在10分钟内做出是否接受采访的选择。

这位主持人出自美国知名节目,

一贯以“铁嘴”闻名在外。

李肇星若是不接受采访,必然会给美国人留下一个攻击中国的把柄,但倘若接受了,他则势必承受巨大压力。

偏偏,李肇星骨子中埋藏着一股“迎难而上”的韧劲,他毫不犹豫地答应,并以同样尖锐的话语战胜了那位主持人。

当主持人反复问他中国政府声明中的“肆意”是否代表中国认为北约是故意轰炸大使馆时,李肇星不急不缓地强硬表示:

“如您所见,中国政府写在声明里的每一个字都是依事实而写,我不觉得这是一个普通事件,我认为它是世界外交史上十分罕见的一次令人发指的暴行。”

他的话,使得美国主持人立马哑口无言,由此变成世界公认“铁齿铜牙”之克星。

不过在李肇星来看,

外交讲话中强硬态度是必备的,

却不是唯一关键的,因为事实和道理也很重要。

有一次,有个美国高官忽然对李肇星说:

“你们中国真的不讲‘人权’,汉人一股脑涌入西藏当干部,不给少数民族一点儿空间。”

李肇星没有辩解,而是邀请那位美国高官到西藏去看一看。美国高官立刻摇手,表示自己有高血压。

李肇星笑了,反问他:

“那你又怎么知道我们汉族官员没有高血压?他们去西藏,不是为了享受,而是帮老百姓干活。我有个老乡叫孔繁森,他便是在西藏得了重病。刚好,我们中国医药不错,不如先治好你的高血压,再请你到西藏瞧瞧?”

美国高官瞬间“怂”了,一个劲儿拒绝李肇星的“好意”,李肇星见状,严肃“告诫”他:

“那你日后别再乱说话了。”

关于自己到底是不是“铁齿铜牙”,李肇星是这么解释的:

“我觉得舌战群儒需打引号,我不是一个擅长吵架的人,也不愿意和别人吵架。我们看似‘吵架’,实则都是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讲述事实罢了。”

除此外,尊重和幽默亦不可缺。多年的外交生涯教会李肇星一个和人结识的小技巧,见到新朋友,别问他其余问题,就问他

“来自哪里”、“擅长什么专业”

前者不会令人为难,而且容易打开话匣子,譬如可以继续与对方聊他们国家的历史;后者则能够让你发现对方的长处在哪里,迅速开启学习模式。

同时,面对男人、女人也有不同“忌讳”:男人不能问工资,除非你想查税;女人不可问年纪,除非你是她的上司,打算提拔她。李肇星幽默表示:“

我就没有犯过这两个错误

可以说,外交事业教会了李肇星太多道理,也令他看开了不少东西,变得愈加豁达自在。

03,退休生活依然精彩:格鲁吉亚老人告诉他有关长寿的秘诀

极少有人知晓,外交部之所以能够在当下为中国人熟悉和了解,正是来自李肇星的“奇思妙想”。

他在2003年推动了首次向民众开放外交部的活动,

让外交部自此走入“民间”,

与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近,令更多人对外交部有了更实际的认知。

大概亦是此缘故,使李肇星得到了一个“平民外长”的美名。当然,此美名并不是说李肇星以往生活“超越世俗”,相反,他的个人日常一直保持平凡朴素的模样,从未有过任何“特别之处”。

李肇星退休前,有一位记者问他退休后有什么打算?

李肇星回答,他曾在格鲁吉亚听说一个老太太的故事,那位老太太一共活了132岁,在她130岁那天,当地人问她长寿秘诀,牙齿掉光、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用缓慢的声音表示:

“长寿有3个秘诀,一是家庭和睦;二是体力劳动;三是保持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的热情。”

李肇星深受启发,认真奉行。有一回,他到成都陈毅纪念园中参观。时间不长,其余参观者大概浏览过便离开了,唯有李肇星一直恋恋不舍,一边拿着小本子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记下来,一边催促解说员与他一起快速小跑参观。

整座园区逛下来,别人皆气喘吁吁,

反而年纪最大的李肇星依旧保持兴奋,

表示还要到二楼去看一看。

李肇星的妻子与他兴趣相投、感情颇深,哪怕年至暮年,仍然常常挽手散步,是外交部非常有名的恩爱伉俪。

李肇星的儿子是他的骄傲,他特地给儿子取名禾禾,希望儿子能够谨记“庄稼人后代”的身份,始终刻苦努力。

他一生只打过一次儿子,

原因是不足3岁的小朋友尿到了他的身上。打完以后,李肇星越想越愧疚,竟主动向儿子检讨。

在李肇星的身上,有一种非常明显的“反差萌”:外交领域的他,言辞犀利、态度强硬,时常用一种迫人气势震慑对手;生活里的他则和蔼可亲、幽默有趣,从来皆把“尊重”二字放在心间,哪怕对待子女亦同样如此,不会轻易干涉他们的决定和选择。

李肇星的一生,

的确足以用“传奇”二字形容

:从贫苦农家的孩子到一国外长,这条路他走得艰辛,也走得精彩。

他从来都是坚定的“唯中国主义者”,时刻把国家利益放在最前面,没有愧对祖国对他的培养。生活中,他则完全褪去高官外裳,安然享受平凡生活。

这样一位具有“两面性”的前辈,怎会不得到大家的喜爱和敬佩?

文/史海观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