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陈果教授:善恶可否相抵消?若善无善报,你还行善么?

“善与恶是同一块硬币的正反面。”善恶相对,与人为善是自小刻印在每个人思想中的道理,我们以善行为豪,以恶行为耻。随着年龄增长,阅历积累,眼前的世界不再非黑即白,善恶界限也偷偷变得模糊,转换角度看事物的过程中,善恶也随之而变。

每个人最终都会发现,没有人能够定义善恶,大是大非之外,有很多善恶难明,真假难分。复旦大学陈果教授在一堂课上就曾经提出了几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善恶可否相抵消?若善无善报,你还行善么?

陈果教授是复旦大学著名的哲学教师,她的教学视频在前段时间曾在网络上备受热捧,她有关哲学的授课内容也时常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

她在一节有关善恶的哲学课开讲之前,抛砖引玉,提出了几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善恶可否相抵消?若善无善报,你还行善么?

善恶相抵消的哲学理论是从古希腊时期就提出的一种观念,最早出现于西方哲学“效益主义”的思潮中。

而在我国古代思想之中,也是有着将善恶大小量化的哲学思想,诸如三国刘备所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又比如古代“两善相权取其大,两恶相权取其小”的理论,都是古人对于善恶哲学的探索。

展开全文

将善恶量化并相互抵消的理论从古传承至今,直到现在,世界上也有很多人信奉这一理论。

理论上真的能够将善恶量化吗?善恶两者能够相互抵消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善恶根本难以界定,又何谈抵消呢?

《传习录》中有这样一个关于善恶的小故事。一天,王阳明的弟子薛侃在花园里除草,他太过辛苦,就向师父抱怨,为什么世界上善难培养,而恶难铲除。王阳明知道徒弟口中所谓的善就是自己悉心培养的花,而恶就是花园中自己辛苦除去的草。

王阳明问:“如果黄金进入你的胃,让你痛苦不堪,它还是善的吗?”薛侃仔细思索,摇头道:“是恶的”

王阳明问:“粪便是善是恶?”薛侃不假思索:“十分脏臭,肯定是恶的。”王阳明问:“如果把它当作肥料施肥,它是善是恶?”薛侃思考了一会,道:“是善的。”

王阳明开始阐述关于善恶的道理:“世界上的万千事物本身没有善恶之分,所有的善恶都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私自强加给它们的。”

这一个小故事能够引人深思,无论是王阳明所说的具体物品还是世间某一件事的善恶区分,世界上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如何评价好心办坏事的善恶呢?对待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善恶的标准是无法统一的,你所认为的善事在别人心中可能是恶事。世界上连善恶都没办法按照统一标准区分,更不用说将善恶大小量化了。所以,善恶是根本无法相互抵消的。

其次,善恶相抵消不符合因果论的理论。无论是西方哲学界还是东方哲学界,因果论是所有哲学家公认的自然万物运转的规律,即,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会造成一定的后果,种下什么因就会得到什么果,这是整个人类都认可的一大“铁律”。

行善在很多时候可以与财富挂钩,可以通过捐款、施舍的方式来实现行善的目的。如果善恶能够相抵消,一个有钱人做了恶事,他只需要消耗自己的财富去一直做善事就可以抵消恶果,这很明显是不合理的。

世界上法律的存在表明,一个人做了恶事,做再多的善事也无法消除恶果,做恶事就一定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善恶无法抵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亘古不变。

如果善无善报,你还会行善吗?陈果教授的这一问题中的“善报”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有恶行的人消除恶行的善报。善行既然无法抵消恶因,为什么世界各国佛教忏悔恶行、日常行善的善男信女还那么多呢?

在世界正统佛教中,佛教传授佛法也否认了善恶能够相抵的理论,但是世界各地的佛教普遍都宣扬一个思想:虽然善行不会消除恶因,但是善恶能够相互影响。

在佛教思想中,一个人做了恶事,恶因便会一直存在,如果继续做恶事或者不做善事,就会结成更大的恶果。而只有一直做善事,才能遏制恶果的增大。所以,即使善恶不能互相抵消,但是世人可以通过做善事来削弱恶因所带来的恶果,所以,佛教信徒们一直行善。

这些都是行善没有善报的表现,当身边的人在你做善事后给你这样的“回报”,你还会行善吗?实际上,行善有一种最容易让人忽视“善报”就是做善事所能够带来的心理、精神上的道德满足感。

就拿给老年人让座来举例,如果老年人颤颤巍巍站在你的身边,很多年轻人都会如坐针毡,如果不让座可能直到下车都会心有不安。而如果让了座则会一身轻松,心理得到满足,这便是一份“善报”。每个人因为性格与人生阅历的不同,对这份“善报”会有不同的看法。

而有的人则是认为这份“善报”比起自己的付出不值一提,还需要老年人的一声诚恳的“谢谢”,这些人以后可能就不再继续行善。这一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每个人自己进行价值取舍。

无论善恶能否相抵,无论因果如何变化,无论善行有无善报,都要始终怀揣一颗善心,明确大是大非。坚决不做恶事,多做力所能及的善事,即使好心做坏事,也敢于承担后果,尽量弥补。人生大道上,走得堂堂正正,无愧赤诚善心,才是一个真正的善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