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还是战略忽悠?美国研制新型空空导弹,铰接式弹头居然能翘起

创新还是战略忽悠?美国研制新型空空导弹,铰接式弹头居然能翘起

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据报道,美国空军正在探索一种新概念空空导弹,以增加在空对空战斗中命中目标的可能性。这个想法是设计一种奇特的空空导弹,装有导引头的弹头前部是可以弯曲偏转的,以便更大范围捕获目标,同时提高导弹的机动性。这种设计将被用于研制下一代空空导弹,以搭配空中优势计划下开发的第六代隐形喷气式飞机,能够击落机动性越来越好的战斗机。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在本周位于科罗拉多州奥罗拉举行的2023 年空军和太空部队协会战争研讨会上,正式公布了这种名为“铰接式弹头技术(MUTANT)” 的导弹效用改造项目,并表示已经经过了6年的相关研究工作,目前正在“地狱火”反坦克导弹上进行验证开发。

图片:在“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前部安装铰接式弹头。

空空导弹,顾名思义是携带战斗部,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飞行航迹,打击空中目标的飞行武器。空空导弹的关键是导引头,无论是雷达导引头还是红外导引头,都被安装在导弹的头部,依靠导引头一定范围内的偏转,来捕获目标,引导导弹击落飞机。

不过,导引头的偏转是有限度的,早期的空空导弹普遍采用无线电波束制导,导引头视界非常小,主要用于打击机动性较差的大型轰炸机,而机动灵活的战斗机能够轻松躲过。此后,各种各样的空空导弹迭代更新,导弹导引头也不断翻花样,但总体设计都是被固定在弹头前部的导引头舱内。

展开全文

图片:美国AIM-9X“超级响尾蛇”近距离空空导弹的红外/热成像导引头。

图片:俄制R-27中距空空导弹的半主动雷达导引头。

图片:日本AAM-4B中距空空导弹的主动雷达导引头。

从导引头又衍生出空空导弹作战中有一个概念,那就是“不可逃逸区”!

“不可逃逸区”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值,而是根据攻击的目标而定的。其中包括导弹射程、导引头视场、导弹机动性以及目标机动性、速度等一系列参数。

比如你用AIM-9M/L“响尾蛇”这种极速只有2.5马赫的近程空空导弹,在忽略高度因素下,攻击以3马赫巡航的SR-71“黑鸟”侦察机,那么不可逃逸基本接近于零,也就是不存在不可逃逸区,根本就追不上。而攻击安-26运输机这种慢速大目标,不可逃逸区就大得多,基本上只要在射程内就能击落。

图片:2.5马赫速度的导弹想要击落3马赫巡航的SR-71侦察机可能性非常低。

关系到“不可逃逸区”指数的关键指标中,除了导弹的射程、速度之外,导弹的导引头视场和导弹本身的机动性也很关键了。

“铰接式弹头技术(MUTANT)”,打破了导引头只能在弹体内偏转一定角度的桎梏,直接将整个弹头进行偏转,就像是矢量发动机喷口一样,极大拓展导引头的视场。这种导引头配合飞行员的头盔瞄准器,真正做到看哪打哪,而偏转的导弹弹头对于提高导弹的飞行机动性也有帮助,对于近距离格斗空战中把握转瞬即逝的战机有极大帮助。

图片:在“地狱火”导弹上进行的“铰接式弹头技术(MUTANT)”验证。

目前这种新概念导弹设计还在验证中,从设计到量产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技术上也存在一些需要突破的地方。

比如,要保证链接处即可靠又坚固,不至于导弹转头时由于较大的过载将整个弹体撕裂,因此美国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柔性“护颈”,确保气动布局的完整性。

“铰接式弹头技术(MUTANT)”是否是改变未来空战场上的决定性技术,目前还很难下定论,也有可能这是“战略忽悠”项目,这需要我们去进行充分验证。不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也应该在新质武器方面奋勇向前,就像某位电磁大佬说的那样,超越就是要超越美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