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精神·权威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和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二)

创造全球减贫治理中国样本

贫困一直是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顽瘴痼疾,反贫困斗争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党领导人民把握减贫规律、锚定全面小康,精准扶贫、尽锐出战,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通过自身发展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为人类反贫困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破解人类共同面临的历史性、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创造了全球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中国贡献。

我国减贫历程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始终从基本国情出发,分阶段设定目标、有步骤接续奋斗、抓重点破解关键问题,领导团结中国人民彻底消除绝对贫困。这些在实践中产生并经实践检验的经验做法和制度成果,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迈上新征程,党中央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新发展阶段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证明了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可以自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来摆脱贫困和走向现代化,实现了世界范围内脱贫理念、脱贫路径、脱贫模式等的多样性变革创新,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的版图,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减贫脱贫注入了发展信心、提供了实践样本,彰显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与中国力量。

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雄辩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而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构成,在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的成就”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任务在第一个百年阶段的具体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底色、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符合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举,以原创性贡献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宝库。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党和人民识变局、开新局,应危机、育新机的伟大实践中作出若干重要论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擘画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宏伟蓝图;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以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步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新阶段,升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部署好实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战略安排;强调在全面小康基础上接续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提示着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华章的前进路标。这些高瞻远瞩、饱含智慧的原创性思想、战略性举措生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实践指向,为党的理论守正创新作出了卓越贡献。

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厅信息中心新媒体技术部

投稿邮箱:stsfxz2017@163.com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