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两千年的古书在贵州展现,专家进行解读:一个字不认识

说起古代先哲留下的众多著作,《周易》当然要属其中之一,它包含了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还有和谐辩证的思想,内容同时涉及到了哲学、政治、生活、文学以及艺术等多个领域,可以说是中华五千年智慧的结晶之作。

然而你是否听说《连山易》呢?根据《周礼》记载,“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然而遗憾的是,《连山》和《归藏》如今已经失传,而第三本《周易》也就被称之为《易经》。

《连山》因此只存在于史料的记载里面,比如经学家郑玄就认为,《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其是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曰连山。”不过到了2005年,这一本失传两千年的古书,却在贵州展现,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5年11日4日,新华社报道,在贵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档案局,从民间获得了一本珍贵的古代水族《连山易》。

而捐献这本书的,便是荔波三都水族老人谢朝海,这样的一本古籍,是他七代祖辈留下的传承人,谢朝海一族,每一代都会对这本书进行抄写,然后将上一套烧掉祭祖,至于谢朝海捐献的这一本,已经是民国时期所誊写。

展开全文

不过当经学专家赶到现场进行解读,却也是面面相觑,竟然是一字不识,至于原因倒也不难理解,因为这一本所谓的《连山易》,竟然是用古水族文字所写就的。

水族,相信很多人还未曾听过,实际上,截止到如今,水族同样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生活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2010年经过人口普查,拥有人口41万,有着特有的风俗和文化,因为起源于睢水流域,水族人自称为“睢(suǐ)”,民间也有着“饮睢水,成睢人”的说法。根据《百越源流史》的考证,在殷商期间,水家先民就从中原向南方迁徙,逐渐融入到了百越族群当中。在秦攻百越之后,水族人再次进行迁徙,唐朝时已发展出了不小的规模。

至于水族人的文字,也是相当有意思,它继承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隶书之间反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字,其中包括了大大小小的象形文字,而老人捐献的这一本《连山易》,指数也在8万左右,正阿红符合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的估计:“《连山》八万言”。而且里面还有着多幅太极图,和一些遗址上发现得十分相像。

但是也有人怀疑,谢朝海所保留的《连山易》,或许是一本伪书,人们尚且不知道真面貌,更加难以用水书进行诠释。

因此对于这本书的考证,不单单要聘请对易经有研究的相关学者,还得邀请对古代水文有经验的学者一起参与调查。

一直到2008年,民俗学专家杨国胜在破译了部分文字之后,总算有了定论,他们在《水书〈连山易〉真伪考》中认为:“水书《连山易》就是失传近两千年的古《连山易》,至少保存着古《连山易》太多的原始信息。”

考古学家发现,手抄本的水书文字,相比较于甲骨文竟然更加古老,两者之间有传承关系,上面的内容主要以动物图画符号作为表现方式,记载日月星辰二十八星宿等天象以及其礼法,或者推导阴阳五行,也包括了出行、经商等资料。

除此之外,神农时期制鬼捉鬼方面的巫术内容,包括凶吉问卦,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展示,反映了千年前古人生活的真实面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宝,而更多的资料,也需要在进一步破解之后才能够揭开,这个发现自然让人感到兴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