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圆舞曲

□郜慧琴 赵永忠

“没想到来平山这个县城创业转眼已经14年了!”河北华耀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甄开香感慨道。一缕阳光透过窗子照在她圆扑扑的脸上,显得格外精神。

她,个头不算高,微胖,但走路带风,透着一个东北女人特有的利索与豪放。

2008年2月前,甄开香在黑龙江尚志市苇河镇上和爱人开着一家食用菌技术推广中心。“可能是缘分吧,也可能是一股什么力量驱使,俺们就毫不犹豫地来了。”她把那次人生重大转折,轻描淡写地归结为“缘分”。

时针拨回到2008年2月,苇河镇还被刺骨的寒冷侵袭着。准备发展黑木耳栽培的平山县小觉镇营里乡政府,派人到东北取经。可转了好几天,每到一处,大家都担心被骗,不愿意理会。直到遇上了甄开香这个热情好客、敢想敢干敢闯的强女人。

2月中旬,甄开香和爱人踏上平山这块陌生的地方。“哎呀,好远的路,真是太偏僻了!”甄开香没想到,营里乡是在太行山西部深山区,山路蜿蜒盘旋,原野一片荒茫茫的。途中,她心里忽然掠过一丝被骗的感觉,但很快又泰然自若起来:如果被骗,无非就是白来一趟。

一番精心准备工作过后,2009年3月,他们选中了营里乡的青里村、石槽村等7个扶贫村进行了黑木耳试点栽培。“栽培黑木耳,技术特别关键,你必须按时按晌地去浇水,管理得跟上去,不能偷懒。”甄开香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年试种黑木耳在营里乡大获丰收。收获的季节,黑压压的,满屋子堆的都是黑木耳,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

2009年11月,他们成立了平山县绿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2011年黑木耳种植在营里乡形成规模,种植面积100余亩,参与农户130多户,产值达到了300多万元。

“原先只想着自己多挣钱就是奋斗目标,通过近几年深入乡村,在和许多农户的交往中,我感受到他们对富裕生活的渴望。从那时起,明白了传授技术,让更多的人学会黑木耳种植,让他们兜里有钱,过上好日子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甄开香并没有自满,她有更深的思考和打算。

2010年,甄开香夫妇与他人合伙创立了河北省第一家菌业公司,并打造成了河北省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随着5个股东的加入,公司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后来由于股东们的方向、理念、目标不统一,企业管理出现严重内耗,2017年末,甄开香和爱人毅然舍弃全部投入,退出了该公司。

白白搭进去几年好时光,入股的几百万元资金瞬间化为乌有,爱人承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一蹶不振。“那可是一段最艰难的日子!”甄开香话锋一转,“人生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现在经历的挫折越多,以后就会越成熟!所有的失败都是经验值!”

他们又重整旗鼓,回到营里乡古都村黑木耳种植基地——那是他们来到平山县最初创业的“根据地”。

他们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甄开香以自己名义成立的河北华耀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步入正轨。

近年来,平山县积极推动“龙头企业+扶贫”模式。甄开香先后把河北华耀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县级扶贫龙头企业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2018年末,她又投资270万元兴建了蛟潭庄镇下龙窝中药材园区。

硕果累累、事业蒸蒸日上!甄开香没有满足现状,继续走创新和发展的道路。目前,公司拥有3项发明专利、8项新型专利。2019年12月,他们的公司在石家庄股票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

公司以财政资金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用工带动、产业覆盖等多种方式,直接带动扶贫户525户、1314人实现了增收,通过扶贫带动实现年户均增收1000多元。

奋斗从未止步!甄开香为企业规划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咱们平山一定会有自己的深加工厂,‘产、销、研’一条龙生产流水线建成后,对大力发展老区经济、振兴乡村具有深远的意义。”她充满希望地说,将多方筹措资金,寻求多方帮助,努力把深加工厂建成。

“今后,咱们的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要搞创新发展,企业要往‘高、精、尖’方向走。”她说到了企业发展的理念,“农业开头,工业结尾,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她说到了企业“布局”,干企业的,不能既干老百姓的活儿,又干企业的活儿,不能从鱼头吃到鱼尾,不能太贪心,不与农民朋友争利,要想企业基业长青,一定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企业不开发产品,就永远没有出路!

(作品刊载时有删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