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的账簿

外公总是笑呵呵地说“问题不大”。

外婆不识字,听到外公说没亏钱,心里稍稍安定。她相信外公,常说,如果换了她自己来,一定不如外公做得好。

作者 |张君燕

编辑|王可欣

本文首发于《时代邮刊》第425期

外公年轻时,在乡下开了一间杂货铺。打理小小的杂货铺,需要花费的精力可不少。进货、运货、盘货、卖货……外婆忙着照看几个孩子,铺子里大部分的活都由外公一个人干了。

每个月月底,外公会拿出账簿、摆上算盘,核对一下账目。外公说,大生意也好,小生意也罢,都要把账理明白。杂货铺货品很全,大到化肥、农具,小到线卷、针头,一应俱全。盘起账来,可不简单。好在外公打得一手好算盘,从午后开始,到掌灯时分,账目基本上就明朗了。

若是外公手一挥,摆上小酒,再招呼外婆加个下酒菜,就是盈余不少。若是外公眉头微蹙,半晌不说话,外婆就知道大概是账目出了点问题。面对外婆的急切询问,外公总是笑呵呵地说“问题不大”。外婆不识字,听到外公说没亏钱,心里稍稍安定。她相信外公,常说,如果换了她自己来,一定不如外公做得好。

其实,外婆心里是有点眉目的。乡下人种田过日子,只有收获后卖了粮食才有现钱,平时买点化肥农药啥的,手头难免紧张,就会要求赊账。乡里乡亲的,人家开了口,不能驳了面子,再说开门做生意,要笑迎天下客,过于死板,生意就做不成。但生意人大多心里有杆秤,哪些人能赊账,哪些人不能赊账,心里都清楚着呢!

外公却不一样,他似乎“百无禁忌”,不管是对方一时手头紧张,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只要开了口,外公一般都会爽快答应。有次,村东头的“徐拐子”来“赊种子”,但店里的种子刚好卖完了。外婆便说:“真不凑巧,没有种子了,你去别处看看吧。”外公却赶紧说:“下午就到货了,你吃过晌午饭再来。”那话说得很急,外婆直朝外公使眼色都拦不住。

“徐拐子”并不是真的拐子,他嗜酒如命,常喝得醉醺醺,走路七扭八拐,这个外号由此而来。外婆嗔怪道:“他前几次赊的账是不是还没还?你还敢赊给他?”外公笑笑:“他这次是干正经事儿。他要是能好好种田,等收了庄稼,不就有钱还给咱们了吗?”听了外公的话,外婆便不再言语。外公总有各种说服外婆的理由。

岁尾是生意人要账的日子,但外公几乎不需要去催讨欠款,人们会主动上门还账。那年刚进入腊月,“徐拐子”就来还钱了,他的手里拎着一瓶酒,但走路时却规规矩矩。他跟外公核对了欠款后,从兜里掏出钱,数了数,放在柜台上,手里的酒也一并放在上面。“请你喝的。”“徐拐子”难得硬气一回。外公没有推让,招呼外婆炒了两个菜,两人畅快地对饮一回。

一年12个月,外公盘账12次,蹙眉的时候多,笑脸的时候少,但到年底盘总账,却总是盈余。外婆笑外公算了一笔糊涂账,外公不说话,脸上的神情却很坦然。

外公去世,送殡时,全村人几乎都来了。他们站在路边,或摇头叹息,或默默垂泪。“徐拐子”泣不成声,拽着他儿子的手说:“你的好人爷爷走了。”送殡的队伍很长很长,从村头绵延到村尾,直至安葬外公的山头。

初审|王可欣

复审|李玲

终审|黄菲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