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平型关这场战斗,为何可以被称为“大捷”?

之前我有期内容,讲解了平型关大捷。开头,我用了四个字,叫“震惊中外”。

有些观众就在评论区和私信里,跟我吐槽了。有的说把“震惊”去掉。有的说把“中”留下,把“外”去掉。还有的调侃,打的就是个辎重部队。

真想吐槽的话,我可能比你们吐槽得更有水准。这场战斗,日军损失1000多人。我们损失600多人。对此,115师师长也不太满意。另外,这场战斗,我们没能抓到一名日军俘虏。

但是,为什么平型关大捷的历史地位这么高呢?用“震惊中外”,真的不过分。

我们看东西千万不要看得很表面,视角很窄。包括整体抗战,太多的朋友聚焦于国共双方的单一军事贡献。却不去看在抗战中,政治、外交与民生等主张与路线形成。太多朋友过于盲目崇拜。让校长“坐庄”的话,后边会变成什么样,想过吗?看看现在日本交的“保护费”。看看那些韩国总统的下场。看看被“弃养”的乌克兰。

回过头来,接着说平型关大捷。确实,这种规模。这种歼灭数量的战斗,很多很多。我一点都不反驳。但这要分时候,分环境看。1937年和1945年,不一样吧!1937年,咱们面对的是什么形势,得有点数啊!1937年以前,长城北边,日本在搞“满洲的幸福新天地”。东北人民那是孤军奋战,从1931年就开始扛。那真的是孤军奋战,除了获得民间筹款资助之外,还得到哪些物质支援了?日军占领北平后,啥都断了。所以,别说人家东北人了。我讲东北军,也一直都说部分东北军而已。

展开全文

长城南边呢?不说苏区,一会儿小张在北平有点事。一会儿冯玉祥阎锡山在天津有点事。一会儿蔡廷锴蒋光鼐在福建有点事。就抗战来讲,是一种割裂的态势。

到了1937年,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山西成了前线。淞沪会战爆发后,校长才同意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从8月份开始,日军在上海和南京轮番轰炸。

国内出现了非常多的抗日“亡国论”,认为日军不可战胜,得了“恐日病”。

1937年,平型关大捷前,国内的形势就是这样。那国际呢?“九一八”之后,美国仅仅是声讨,其他动作什么都没有。英法别指望,那哥俩儿不过来分蛋糕就是好事,看看那个李顿调查团。苏联更逗,淞沪会战爆发后。8月21日,跟咱们签订了一个《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在中日双方之间,人家保持中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打了一场平型关大捷。那广岛师团都蒙了,以前没遇到这种情况,后勤部队被咱们给端了。后来把气撒在了太原。

平型关大捷这一仗,提气,大伙明白吗?全国抗战低迷,日军不可一世,结果被咱们给敲了一记闷棍。就对内来讲,它是抗战的一支“强心剂”啊!

确实啊,这次战斗,我们就歼灭了1000多人,自己还损失600多人。但问题是,这是八路军刚刚和日军交锋。咱不能刚出生就博士论文通过吧,在战斗中学习,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再来说对外,当时世界很多国家的报纸都在报道。当时世界上太多国家,对我们的战斗力非常不看好。看我们的眼色,还是满清时期。平型关大捷,使世界对我们刮目相看。

当然了,被别人夸一顿就美三天,那是小孩子。咱们作为成年人,咱们看点实际的。抗战时期,我们获得的对外援助都是什么时候呢?两个时间节点。一,平型关大捷之后。二,珍珠港事件之后。

这个事,它就是这么现实。后来也都这样啊,朝鲜战场。我们入朝的时候,苏联空军过去了吗?不也是我们打了胜仗之后,才过去吗?

今天你创业,你要拉投资。您老这个创业项目,还没扔到市场上跑一圈,没有营收。谁敢给你钱呢?

所以,平型关大捷“震惊中外”,一点都不过分。看事情吧,看得远一点,看得广一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