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唐杜甫(杜甫冬至译文及赏析)

本文目录

  • 杜甫冬至译文及赏析
  • 杜甫的诗冬至原文翻译及赏析
  • 冬至杜甫的诗
  • 冬至的古诗10首
  • 七言律诗 冬至(唐·杜甫)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杜甫的冬至古诗
  • 杜甫冬至诗句古诗

杜甫冬至译文及赏析

《冬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由诗人一己的漂泊流浪联想到朝廷,集中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八句皆对,律对严整,感情深挚,具有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冬至》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冬至》译文

年年到冬至这天,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神情恍恍惚惚,穷困和愁苦啊,简直都要磨缠死人。

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是独独衰老,而这万里天涯,一些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

在大雪之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这满是丹枫红岩的荒山野壑,竟不禁想到宫殿里边早朝刚散,那些文官武将们的身上响着佩玉,该也离开了紫宸殿的宫门。

这时候,我仿佛心地已经折碎,不剩一寸,望着前路就心乱眼迷。请问,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够看得见那故国三秦?

《冬至》赏析

这首诗把杜甫晚年那种漂泊生活的苦与愁,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而且在表达上,诗人注重诗的每一句都遥相呼应,所以读完这首诗时,读者仿佛真的感受到了那股冷气与愁绪。因为诗人年年“长为客”,故而“路迷”难归;因为他有无法摆脱的“穷愁”,所以他才会“形容独老”、肠断“心折”;正因为他身临“丹壑”而意想“紫宸”,因此他才有“心折”“路迷”之慨,这首诗就是这样情浓意切,读来有浑然体之感。

冬至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杜甫的诗冬至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著名诗人诗圣杜甫一生写出过无数的现实主义诗词,除了耳熟能详的诗作,还有一篇反应节气冬至的诗,名为冬至,以节气为背景,为杜甫弃官之后的第九个冬至,感慨自己的境遇和漂泊的心境。这篇诗为七言律诗,被收录在全唐诗中。

1.原文:

题目:冬至

作者:【唐】杜甫

正文: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杜甫

2. 注释:

(1)至日:诗中指冬至。

(2)长为客:长时间成为远离亲人的漂泊人

(3)泥杀人:纠缠着人。

(4)形容:身形模样神态。

(5)杖藜:意味拐杖,这里指拄着拐杖走。

(6)丹壑:指山中美景,也指道家之地。

(7)鸣玉:指古代官员腰间佩戴的玉饰,行走或者骑马的时候撞击发出声音。

(8)紫宸:指的是唐代大明宫中的紫宸殿,是天子住的地方。

(9)心折:心碎,伤感之至。

(10)三秦:这里代指唐代朝廷。

 3. 译文:

  每年的冬至时候,我自己一个人在异乡漂泊,神情恍惚,生活穷困潦倒,愁苦不堪,简直要被折磨死了。

  江上看自己的身形样貌,只有我自己独自老了。看着这些异乡的风土人情,也仿佛和家乡的一样让人感到亲近了。

  在下雪后,我拄着拐杖,面对山中的景致,想起带着佩玉的官员们在宫殿里早朝刚散,也该离开了紫宸殿。

  此时,我的心仿佛已经破碎不堪,看着前方的路迷茫,不知道站在哪里才能看见朝廷。

4.赏析:

(1)全诗对仗工整,清代杨伦在《杜诗镜铨》中评论为:八句皆对,比如首句的年年,对应下句中的忽忽等。

(2)层层递进,首联直接告知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之苦,直接将全诗的主旋律氛围勾画出来,那就是愁苦、阴冷、压抑,然后又进一步描述了自己独老是因为穷愁导致的,正因为穷愁就更引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让自己的穷困落魄更加形象化了,再之后又表达了自己目前独自一人凄凄惨惨地拿着一根拐杖冷清看着荒野,与朝廷上朝之时的热闹回忆想对比,加重了凄凉的氛围,最后承接想到长安,想到朝廷,心理更加难受,想重返故里却寻不到回家的路,将这种凄凉、孤独的心情发挥到了极致。

冬至这首诗,是杜甫的一首佳作,反应出了作者在诗方面登峰造极的造诣,着实是好作品。

冬至杜甫的诗

冬至杜甫的诗

  冬至杜甫的诗,冬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关于冬至的诗词也是很多的,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关于冬至的诗词也是非常有韵味的,看看冬至杜甫的诗都有哪些?来学习一下。

  冬至杜甫的诗1

   《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至后》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仲冬(包括大雪和冬至): 《野望》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壮游》(有可能是仲冬)

  况当仲冬交,溯沿增波澜。《寒峡》

  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石龛》

  三冬(孟冬,仲冬,季冬)和玄冬等:

   《遣兴五首其一》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冬至杜甫的`诗2

   冬至

  杜甫 〔唐代〕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译文

  每年冬至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穷困和愁苦胶滞纠缠,让人神情恍惚。

  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在衰老,而这万里天涯的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

  雪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丹壑,不禁想到宫中早朝刚散,正离开紫宸殿宫门的官员身上佩玉鸣响。

  此时我的心仿佛已经折碎,不剩一寸,前路迷茫,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看见朝廷?

   注释

  至日:即冬至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长为客:长久地成为远离亲人的羁旅之人。

  忽忽:飘忽不定的样子。

  泥杀人:胶滞纠缠的样子。

  形容:指神态躯体。

  杖藜(lí):拐杖。

  丹壑(hè):道家所在之地。

  鸣玉:古时官员所骑马上要镶佩玉器作为装饰,马行走时发出碰撞之声。

  紫宸(chén):唐大明宫中的紫宸殿。

  心折:心碎。

  三秦:原指长安附近古秦国之地,此代指朝廷。

  冬至杜甫的诗3

   冬至夜怀湘灵

  (唐)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唐)白居易

  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

  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

  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

   冬至宿杨梅馆

  (唐)白居易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冬至日遇京使

  (唐)杜 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辈下惟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冬至的古诗10首

冬至的古诗10首如下:

1、《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唐代〕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小至》杜甫〔唐代〕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3、《至后》杜甫〔唐代〕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4、《冬至夜怀湘灵》白居易〔唐代〕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5、《冬至》杜甫〔唐代〕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6、《减字木兰花·冬至》阮阅〔宋代〕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7、《冬至日独游吉祥寺》苏轼〔宋代〕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8、《满江红·冬至》范成大〔宋代〕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佳眠熟。门外事,何时足。且团栾同社,笑歌相属。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9、《至节即事》马臻〔元代〕

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10、《辛酉冬至》陆游 〔宋代〕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七言律诗 冬至(唐·杜甫)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言律诗 冬至(唐·杜甫)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多年来作客他乡,生活穷困,人也渐渐老了,每到冬至非常思念家乡亲人。可是,只能在雪后拄着杖藜面对山沟,想起带着鸣响的佩玉上朝散后离开皇宫的往事来。每到此时,心里感伤无限,十分迷茫。从而表达了诗人对仕途挫折和流离他乡的伤感与迷茫之情。

杜甫的冬至古诗

冬至

唐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译文

年年到冬至这天,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神情恍恍惚惚,穷困和愁苦啊,简直都要磨缠死人。

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是独独衰老,而这万里天涯,一些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

在大雪之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这满是丹枫红岩的荒山野壑,竟不禁想到宫殿里边早朝刚散,那些文官武将们的身上响着佩玉,该也离开了紫宸殿的宫门。

这时候,我仿佛心地已经折碎,不剩一寸,望着前路就心乱眼迷。请问,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够看得见那故国三秦?

文学赏析

首联直接叙写诗人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正因为自己是“长为客”,久滞旅途,所以时光一年年的流逝,才更让诗人心生悲愁,故下一句诗中有“穷愁泥杀人”之语。这样直露地抒写,正如那“冬至”日的寒冷一样直扑人面,一下子便把读者摄入一种愁苦、阴冷的氛围之中。

颔联便落笔来写诗人自己旅居之境况:“江上形容吾独老”是承上联“穷愁”来写,这样形容独老,正是穷愁所致,而“天涯风俗自相亲”却更让诗人增添对故土家园的思念,因为这份“自相亲”是与其客居生活有关。而且在这联诗中,诗人以粗线条把其“形容”勾勒了出来,使上联写到的那种穷愁更加形象化。

颈联首先写诗人在这个风俗自亲的冬至日里,扶杖而行,身临“丹壑”,而意想“紫宸”,由眼下的凄清、落魄与昔日的热闹、得意形成对比,把今日的“穷愁”更加深切地表达了出来,而“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属对工整,两幅画面的形象感也非常强烈。而且这联由这“忆”,使诗意更进一层。

尾联承上,因想到长安,更增愁恨。“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此时诗人心中的“穷愁”变得更加不可排解,故而有“心折”碎句,因此,那种要结束这种漂荡生活而重归故里的心情更加强烈,可回家的路却寻不着,所以诗人不禁要悲叹:“路迷何处见三秦”。之所以“路迷”,正是由于久客难归,这一句则又是扣住首句“长为客”来写的,表达出诗人对人生路途产生的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

这首诗把杜甫晚年那种漂泊生活的苦与愁,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而且在表达上,诗人注重诗的每一句都遥相呼应,所以读完这首诗时,读者仿佛真的感受到了那股冷气与愁绪。因为诗人年年“长为客”,故而“路迷”难归;因为他有无法摆脱的“穷愁”,所以他才会“形容独老”、肠断“心折”;正因为他身临“丹壑”而意想“紫宸”,因此他才有“心折”“路迷”之慨,这首诗就是这样情浓意切,读来有浑然体之感。

杜甫冬至诗句古诗

1、《小至》(唐)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2、《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3、《邯郸冬至夜》(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