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轫与发韧哪个正确?发轫的意思是什么

本文目录

  • 发轫与发韧哪个正确
  • 发轫的意思是什么
  • 发轫是什么意思 发轫出自何处
  • 发轫是什么意思
  • “发轫”本义是指什么
  • 发轫的读音是什么
  • 神五总设计师是谁
  • 关于戚发轫有哪些生平简介
  •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至今,为何戚发轫能够成为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 在无数的科研人员之中,作为代表性人物的戚发轫具备怎样的时代精神

发轫与发韧哪个正确

“发轫”是正确的。意思是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

“发轫”出自《楚辞·远游》:“朝发轫于太仪矣,夕始临乎于微卢”。本义拿掉支住车的木头,使车启行。借指出发。轫,支住车轮转动的木头。

发轫的意思: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

《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轫,骑不被鞍。”

2、动用,动员。

《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轫,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元好问《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轫伊始。”

4、犹发迹。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诗》:“韩子苍献王将明生日二十绝句,内一绝句云:‘万里青霄发轫时,驊骝绝足看奔驰。’”

发轫的意思是什么

  发轫的意思

  发轫拼音;fā rèn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轫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轫,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轫,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轫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轫,亲友皆无赆。” 雷昭性 《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轫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轫,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轫,牋翰殊出。” 金 元好问 《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轫伊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轫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绝句,内一绝句云:‘万里青霄发轫时,驊骝绝足看奔驰。’”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轫,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轫青云路,长愿存心在泽民。”参见“ 发迹 ”。

  近义词

  滥觞、先导、肇基、先河、发端、开端、开头、开首、起头、起首、开始、初步、初阶

  反义词

  终结

  英文翻译

  1. (比喻新事业开始) set sth. afoot; commence an undertaking

  发轫造句

  1) 每个人在他的人生发轫之初,总有一段时光,没有什么可留恋,只有抑制不住的梦想,没有什么可凭仗,只有他的好身体,没有地方可去,只想到处流浪。

  2) 听说公子就要入学,便都来朝贺。无非说些云程发轫、前程无量之类的话。

  3) 邳县“农民画活动”发轫于新中国建立后的合作化时期,全面发展于大跃进时期,成型于“”时期。

  4) 最初由心理学家发起的英语阅读研究发轫于19世纪末期.

  5) 我国工业地理学发轫于20世纪初,在经历了启蒙和成长两个阶段后,终于成为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6) 全国政协委员、神舟飞船原总设计师戚发轫近日表示,中国将在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并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空间实验室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为最终在2020年建成中国空间站提供技术支持。

  7) 若是赛场中出现了钓饵,请在查察发轫前清算清洁。

  8) 重商主义时期是资本主义生产计划性的发轫期.

  9) 胡适之译学理念发轫于其文学主张。

  10) 古希腊文化发轫时期,神话和宗教不可分离地交织在一起.

  11) 发轫于20世纪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伴随“五四”运动的开展达到其高潮,衰落于1925年左右。

  12) 发轫于古希腊城邦时期的主动公民身份思想,随着近现代亲密性社会的兴起而日渐式微。

  13) 于1902年创建的甘肃高等学堂是甘肃新教育的发轫之始,也是兰州一中的前身。

  14) 可是,发轫之始,盾构机便遇到了危急情况。

  15) 沪剧出身于山歌小调,是一种从歌曲发轫、演变而来的戏曲剧种,从“东乡调”、“西乡调”到“本滩”、“申曲”,这些名称都与音乐、歌唱密切相关。

  16) 这种精神一般发轫于得姓之初,然后在汉唐之间的贵族时代形成一种品牌叫“郡望”。

  17) 有意思,三件事,都在惠州,都在惠州的网络上发轫,且都在当地人气最旺的“西子湖畔”弄得风生水起,谈论的都是“人心不古,世道浇漓”的寒心事。

  18) 诸君携母校殷殷之望,方才云程发轫,万里可期。

  19) 云程发轫RJ21-700飞机要卖出250架之后才能实现赢利。

  20) 云程发轫情千丈,自饮屠苏向九津。

  21) 那是中国民间智库发轫之始,仲大军很怀念那个时候的环境,整个社会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改革开放、打破旧体制、走向市场化的景象。

  22) 从改革开放发轫至今,山西历任领导虽荜路蓝缕、殚精毕力,却难以阻挡山西区域经济地位的“下行”。

  23) 五四时代是一个启蒙与救亡并存的时代,因此,作为现代文学发轫的五四文学,个性解放、女性解放、社会解放就成为其基本主题。

  24) 他们各自的主要创作虽然都在各种器乐形式或歌剧等方面,但其三人音乐创作的发轫之初,却都是从德奥风格的独唱艺术歌曲开始的。

  25) 818发一发,幸福之路现在就出发,发愤图强致富路,百发百中买彩票,云程发轫事业兴,厚积薄发万事达,祝兴旺发达。

  26) 1923年江苏省立师范添办五处农村分校,成为乡村师范教育运动的发轫。

  27) 云南近代工业化的起步方式不同于常规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其发轫于20世纪初滇越铁路的修筑。

  28) 小女孩,仙骨、仙资、灵根均是上上之选,若有缘踏入仙途,必定云程发轫,一举万里,前途不可限量。

  29) 如果某个作家要从普通人的生活中寻找耐人寻味的细节,如果学者要研究历史如何从公众的行为中发轫,都可以深入到“历史的一天”中披沙沥金。

发轫是什么意思 发轫出自何处

1、发轫: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

2、出自《楚辞·远游》:“朝发轫于太仪矣,夕始临乎于微卢”。本义拿掉支住车的木头,使车启行。借指出发。轫,支住车轮转动的木头。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发轫之作丨新文学运动发轫于五四运动。

发轫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
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新文学运动于五四运动。例句,收关之时,开创纪元,发轫之始,鼓舞士气。
近义词有起头、开端、初步、开始、滥觞、发端等。

“发轫”本义是指什么

发 轫 读音:fā rèn【本义】拿掉支住车的木头,使车启行。借指出发。轫,止住车轮转动的木头。《楚辞·远游》:“朝发轫于太仪矣,夕始临乎于微卢。” 【比喻义】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发轫之作丨新文学运动发轫于五四运动。

发轫的读音是什么

发轫_词语解释
【拼音】:fā
rèn
【解释】: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2.动用,动员。3.比喻事物的开端。4.犹发迹。

神五总设计师是谁

神五总设计师是戚发轫。神舟五号飞船由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和附加段组成。其头部是圆柱体,而四号的头部是半球体,飞船舱内只有航天员,其空间的平面大约为2.2米×2.5米,不足6平方米,可容纳3名航天员。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科研成就

1、导弹研制工作

1966年10月,两弹结合成功。接下来的“东风四号”、“长征一号”,戚发轫参加了结构和总体设计工作,都成功发射。

1966年,因承担“两弹结合”任务而进入酒泉发射场的戚发轫,在戈壁荒原上一连奋战了5个月,10月底,中国首枚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

2、卫星研制工作

戚发轫搞过导弹之后,又参与了中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结构和总体设计。1968年,戚发轫的工作正式从火箭研制转向卫星研制,并成为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之一。

    关于戚发轫有哪些生平简介

    戚发轫是我国著名空间技术专家,1933年生于中国东北辽宁省瓦房店市。1957年他从北航毕业,然后就一直在中国航天领域默默工作。他不仅亲自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1号”的研制工作,而且主持过“东方红2号”、“风云2号”、“东方红3号”等6种卫星的研制,还亲自组织了10余次卫星发射任务。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至今,为何戚发轫能够成为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很多人特别是普通民众,没有听过戚发轫这个名字。其实他是我国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宇宙宇航科学院院士。当我们提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就绕不开他的名字,那么关于这位老院士,我会从以下几点给出详细解答。

    一、戚发轫是谁?

    随着嫦娥5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并且在接下来的22天内将会完成11个阶段的飞行任务,最终成功返航,那这一次发射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是我国首次从地球之外的天体采集样品,并且返回地球对于我国的航天。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航天技术的一次重大的突破。很多人渐渐才听到戚发轫老院士这个名字。

    二、戚发轫做了什么?

    戚发轫老院士是一位淡泊名利非常低调的科研工作者。他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科学音纯净而美丽,例严谨而进步,这是他在有一次谈到大学生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时候提到的同时,也表示对于科医学研究工作中,任何的弄虚作假的行为都要零容忍。它是我国的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的总设计师,同时是我国的空间技术研究院顾问,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宇宙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

    三、戚发轫老院士的进一步了解。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末的时候,国家就已经立项正式要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在那个时候老院士已经年过花甲,但是依然被任命为神舟系列飞船的总设计师。同时,老院士也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祖国的各项航空航天任务,同时在这一次长征5号把神舟5号探测器送上月球的任务中,老院士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它是我们航空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以及定海神针。

    在无数的科研人员之中,作为代表性人物的戚发轫具备怎样的时代精神

          最近,国际宇航大会上,戚发轫院士获得2019年度国际宇航联合会“名人堂”奖项。戚发轫,辽宁省复县人。中国空间技术专家,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

          可以说,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兴,都绕不开这个叫戚发轫的人,他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他的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首先是爱国精神。戚发轫是东北人,亲眼目睹了日本人对中国的侵略,日本的飞机特别厉害,所以飞机给戚发轫院士留下了非常大的印象。

          在抗美援朝时,美国的飞机经常在东北飞来飞去,这也激发了戚发轫的爱国情怀。

          通过这两件事情,戚发轫院士确定了自己要通过研制飞机来使中国强盛起来。

          其次是戚发轫院士的认真学习和敬业精神。戚发轫院士就读于北京航天学院,后师从钱学森先生,认真学习,是自己获得了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和理论是戚发轫院士能够为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重要基础。

          在参与我国航天事业的过程中,戚发轫院士在一线工作岗位上认真钻研,不忘学习,始终将航天事业放在第一位,几十年如一日,不改初心。

           勇往直前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1992年戚发轫院士上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之职,当时他已是59岁,载人航天的风险非常的大,戚发轫院士也明白,但他仍然选择勇往直前。要明白,他马上就退休了,急流勇退对他来说未尝不好,但他仍然选择了迎难而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