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啬鬼严监生(《儒林外史》中的吝啬鬼)

本文目录

  • 《儒林外史》中的吝啬鬼
  • 死前还要灯芯的吝啬鬼是谁
  • 中国历史上四大吝啬鬼(严监生)
  • 《儒林外史》吝啬鬼形象是谁
  • 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严监生吝啬的故事(概括)
  • 吝啬鬼的代表人物是谁
  • 《儒林外史》严监生的主要情节概括是什么
  • 严监生的主要情节概括是什么
  • 严监生主要事迹概括是什么

《儒林外史》中的吝啬鬼

吝啬鬼——严监生,他出自清代作家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其中严监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人物。严监生,名大育,字致和 ,在读过这部分内容的人来说,能看出严监生是个极其吝啬的人物。临死前的严监生伸出两根手指,只为那两茎灯草,更使得严监生这一吝啬的形象深入人心。

死前还要灯芯的吝啬鬼是谁

死前还要灯芯的吝啬鬼是严监生。

严监生是广东高要县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严贡生之弟,是一个复杂立体的人物形象。

严监生是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评价

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这种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历史上四大吝啬鬼(严监生)

中国四大吝啬鬼
李梅亭--钱钟书,《围城》
徐复祚--卢至,《一文钱》
监河侯--庄子,《外物》
严监生--吴敬梓,《儒林外史》
严监生名严大育,字致和,是个胆小有钱的人。对自己十分节约。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细节说明了严监生对自己的节约。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严监生性格的复杂性。他的性格中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的一面。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这不是“做戏”的眼泪,诚如闲斋老人的评语:“此亦柴米夫妻同甘共苦之真情。”这里写出了他具有人情的一面。由于他没有家族优势,至死也怕严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至于对财产的聚敛,主要靠两种方式:一是靠剥削来占有;二是靠惨淡经营,精打细算,甚至靠生活方式上的自虐来减少开支。他爱财、聚财,但有时慷慨。他并不甘心屈从别人,这种心态在他临终托孤于内兄的沉痛遗言中充分地揭示出来了,他说:“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样,终日受大房的气。”临终前的一席话,可谓是他人生经验的总结。总之,他是一个在统治阶级中被人捉弄的人物,他有吝啬、薄情、慷慨的一面,又不乏人情味。对严监生这个人物的畸形灵魂多层面发掘,有利于全面领会作者深邃的用心和婉转多姿的笔力。

《儒林外史》吝啬鬼形象是谁

《儒林外史》吝啬鬼形象是严监生。

因为严监生在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

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细节说明了严监生对自己的吝啬。

严监生的人物经历

1、其兄长严贡生受官府缉拿,花钱请差人吃饭,将差人打发。

2、妻子王氏病重,花钱找医生医治。

3、与赵氏成婚,送亲戚重金。

4、自己病重,不舍得花钱医治。

5、临终前因家人点了两根烛芯而久久不肯咽气。等到看见家人将烛芯灭去后,才肯咽气。

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严监生是一个胆小有钱的人,中国吝啬鬼的典型。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经典的吝啬人物,严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他的性格中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的一面。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
严监生临终时,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上去,把两根灯芯挑掉一根,他才两手垂下,顿时便断了气。写守财奴临终时光景,令人掩卷难忘。其实,这一镜头除了为守财奴画像以外,还可以触发无数的人生感慨。
《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他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在小说中,严监生是个很有钱的人。

严监生吝啬的故事(概括)

严监生生前是一个高利贷者,并拥有大量田地。他很贪婪吝啬,喜欢占小便宜。在每天晚上他都要先看看自己的金子,数数金子有没有少,才肯安心入睡。别人向他借钱,他都索要很高的利息。

严监生对自己的家仆很是苛刻,经常不给他们吃饱饭,还让他们起早摸黑地干活。他给仆人定了个规矩,让他们早上只要公鸡一叫就得起来干活。有一天晚上,严监生跑到鸡窝前学公鸡叫,仆人们听到了就马上起来干活,时间长了,仆人们奇怪,为什么公鸡叫得这么早呢?他们决定今晚看个究竟。晚上,仆人们躲在鸡窝旁观察。这时,一个黑色的身影快速地跑到鸡窝旁,紧接着,鸡窝里响起了公鸡叫。仆人们以为是偷鸡贼,个个手拿着扫帚冲向那个人,把那个人打了一顿。事后才发现,那个人就是严监生。

严监生和他的朋友赵财都是有名的吝啬鬼。有一天,赵财要去看严监生,舍不得买礼物,便拿了一张纸,剪出了一条鱼,准备送给严监生,严监生收到他这条纸鱼,心里很不高兴,暗暗盘算报复一下赵财。就对赵财说:“谢谢你送的鱼,这块月饼带上吧,好在路上吃。”说着,用双手比作一个大圆圈,在赵财眼前晃了晃。

严监生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吝啬鬼,他家财万贯,但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放。为了钱,他六亲不认,所以说贪婪、狡黠的吝啬鬼是没有好下场的。
望采纳,你的采纳是我回答的动力。谢谢

吝啬鬼的代表人物是谁

吝啬鬼的代表人物是严监生。

严监生是广东高要县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严贡生之弟,是一个复杂立体的人物形象。

严监生在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细节说明了严监生对自己的吝啬。

赏析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是高明的,他摹写严监生临死时的场景可谓“很真实”,真实得让人身临其境。但他又是高傲的,不愿意直接告诉世人严监生的诉求,而是用赵氏的话把严监生其人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从原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吴敬梓是很佩服严监生其人的,同时又同情他的遭遇。

对于这样的一个值得偏爱的人,却又用反笔来描写,不得不让人想到“赵氏孤儿”中程婴的角色。从来,真英雄常常是忍辱负重的,不饱尝世俗之艰苦,不“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乱其所为”,哪磨砺得出真壮士?

《儒林外史》严监生的主要情节概括是什么

严监生名严大育,字致和,是个胆小有钱的人。虽则胆小,但并非善良之辈。他妻子病卧在床,生命垂危,侧室赵氏假意殷勤,骗取正妻王氏答应把她扶为正房,王氏刚一吐话,严监生“听不得这一声,连三说道:‘既然如此,明日清早就要请二位舅爷说定此事,才有凭据。’”只这一件事,就把严监生外柔内奸、心狠情薄的性格本质揭示出来了。从整个一回看,严监生替哥哥还钱,贿赂王德王仁,与赵氏完婚,为王氏办丧事等等,一年之内,着实花了不少钱,单发丧就用去四五千两银子,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大方。正相反,严监生是个典型的悭吝鬼,他花费的银子,实在都出于不得已。     

有两个细节可以使读者体悟到严监生性格深处的苛刻贪吝:其一,当王氏死后,赵氏提起要送与两位舅爷赶考盘程银子时,严监生听而不言,“桌子底下一个猫就扒在他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这个猝然之间的暗暗发狠的动作,正是他此刻怜惜银子、憎恶两个舅爷的心理流露。其二,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严监生的主要情节概括是什么

严监生的主要情节:

1、吝啬:严监生是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2、慷慨与人情味: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这不是“做戏”的眼泪。

3、严监生为兄打官司:严致中家刚下不久的小猪跑到邻居王小二家菜地,王小二深知其秉性,慌忙将小猪抱送严家,严致中却说猪到人家,最不利市,硬让王小二用八钱银子把猪买了下来,这口猪在王家已养到一百多斤,不想又错走到严家去,严致中竟把猪关了起来。

当王小二状告其无赖,官府去追捕时,严致中竟卷起行李,一溜烟跑了,结果还是严监生为其兄揩屁股,拿出几两银子折个猪价,赔与王小二才算了事。

相关故事

严监生出场是因为他哥哥犯了官司一走了之,官府的差人来到他家缉拿他哥哥,他哥哥严贡生犯的事要说也不是什么大事,一件是严贡生扣留了邻居家的一头猪,邻居来要的时候,他不但不给,还把人给打伤了,第二件是准备借给一个乡下人二十两银子,借据写好了,乡下人没有借钱,而把借据忘了,半年之后来要借据,严贡生向乡下人要这半年的利息。

严监生主要事迹概括是什么

《儒林外史》严监生的主要情节概括:

严监生是个土豪,家有十万银子,还有个“监生”的身份,算是有地位有体面的乡绅。但他还有哥哥严贡生,严贡生无论在家族中还是社会上,地位都比他高,让他时时处处都受气。严贡生生活奢靡,让弟弟严监生很不以为然,他在衣食住行上十分节俭吝啬,所以比哥哥富有多了。

严监生是个胆小有钱的人。虽则胆小,但并非善良之辈。他妻子病卧在床,生命垂危,侧室赵氏假意殷勤,骗取正妻王氏答应把她扶为正房,王氏刚一吐话,严监生听不得这一声,连三说道:“既然如此,明日清早就要请二位舅爷说定此事,才有凭据。”

只这一件事,就把严监生外柔内奸、心狠情薄的性格本质揭示出来了。

从整个一回看,严监生替哥哥还钱,贿赂王德王仁,与赵氏完婚,为王氏办丧事等等,一年之内,着实花了不少钱,单发丧就用去四五千两银子,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大方。正相反,严监生是个典型的悭吝鬼,他花费的银子,实在都出于不得已。

反面人物严贡生

在《儒林外史》的许多人物中,严贡生是作者着重刻画的一个反面典型。作者将书中最恶劣的人同“优贡”这个名目联系起来,即是冷嘲,也是从根本处来鞭挞科举制度。

严贡生这个反面典型,在乡绅地主集团里,地位并不高,而他的行为和品质,却集中了剥削阶级的一切特性,在他的那个集团里是很有代表性的。通过严贡生这个人物,可以进一步认识当时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些文人在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中丑恶和可笑的形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