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过其实的意思解释(言过其实成语解释)

本文目录

  • 言过其实成语解释
  • 言过其实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 言过其实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 言过其实词语解释

言过其实成语解释

【注音】yán guò qí shí

【出处】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解释】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浮夸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夸大其辞、夸夸其谈、名不副实

【相反词】言必有信、恰如其分、名副其实

【同韵词】丽句清词、拗曲作直、扭曲作直、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一钱不直、甘言巧辞、心动神驰、大张其词、夸大其辞、心地正直、......

【年代】古代

【灯谜】夸口

【邂逅语】猪八戒夸海口;蚊子说成大象

【语文同步】蒋琬问曰:“今幼常有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罗贯中《失街亭》高中四册·课文·7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赏他。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魏国司马懿亲自带兵与张郃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带兵防守,可是马谡骄傲轻敌,死搬兵书,结果被打败。诸葛亮只好挥泪斩马谡

【成语举例】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言过其实。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成语例句】

◎ 孟先生有一副细高身材,六十多岁年纪,而犹面色雪白,唇如施朱--说是雪白,并非极言其白,如陌生人看见那么一张白脸,真犹如暗夜中见一片白雪的感觉,因为那不但雪白,且有着一种冰冷之感;说是唇如施朱,也绝非言过其实,有那么张雪白脸面,也就很自然且很容易有那么两片嘴唇了。

◎ (3)言过其实儿童不是科学家,却是艺术家,而且是浪漫派的艺术家。

◎ 这种种症状是"三国演义"里描写的,不无言过其实和不确的地方。

◎ 怎么能无限上纲,说成是不把病人当人看,人都快成猪了呢!杏枝说木生不疼爱陶春,不把她当人看,陶春象寄生依附的瓜藤,随人摆布的可怜虫,这些都不符合艺术形象的实际,是安不上人物头上的大帽子;木生在知道陶春患癌症后,检讨说自己没把陶春当人看,也是言过其实。

◎ 例如辨析教材251页练习中的"夸大--夸张",这两个词的’相同处在:都表示"言过其实"。

◎ 作者本意也许是为了突出新闻事件的意义,但由于言过其实,反而使读者感到虚假。

◎ 这是否有点言过其实呢?而索罗斯"对东南亚金融市场的攻击",其作用是否也有点被夸大?至于说"本·拉登的汽车炸弹""对美国这等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战略震撼","使敌人望而却步",恐怕也是谈得有点过分。

◎ 于是他写了一篇言过其实的《祭鳄鱼文》。

◎ 对于上述问题,女权维护者争辩说,多数女兵事实上都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关键在于合理安排使用;妇女因生理原因缺勤并不比男人因酗酒等原因造成的缺勤高,因而对女兵的种种非议是言过其实的。

◎ 记者杜海涛报道: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提醒消费者,目前保暖内衣广告宣传的"一件保暖内衣相当于两三件羊毛衫"的说法言过其实,消费者购买应慎重选择。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言过其实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言过其实的意思及成语故事1

  【成语】:

  言过其实

  【拼音】:

  

  【解释】:

  实:实际。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处】: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举例造句】:

  但是纵观整个经济体,有关过度投资的担忧往往言过其实。

  【成语典故】:

  马谡是三国时的将领。他与哥哥马良,都在刘备手下做官。 马谡爱好谈论军事,丞相诸葛亮很看重他。但是,刘备总觉得马谡好高谈阔论,说话不踏实。刘备临死前,曾经对诸葛亮说:“马谡此人言语浮夸。超过他的实际能力,不可重用。丞相要留意才是!” 公元227年,诸葛亮向刘禅上了一篇奏章,即著名的《出师表》。 次年春,他率军伐魏。由于他忘记了刘备的忠告,派马谡去驻守战略要地街亭,致使街亭失守,伐魏失败。到了这时,诸葛亮才想到刘备是何等的英明,自己信用马谡又是何等的愚蠢。自己没有听从先帝的遗言,终于造成北伐的失败,实在太不应该了。

  事后,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表,要求免去自己丞相职务,降级三等,以处罚自己用人不当,造成败绩的重大过失。这时他才想起,刘备临终时嘱咐自己说,马谡此人言语浮夸,超过他的实际能力,不可重用,要留意才是。由于自己没有照此办理,结果铸成了大错。

  “言过其实”指言词浮夸,超出他的实际能力。

  (《三国志·蜀志·马良传》)

言过其实的意思及成语故事2

  【解释】: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自】:《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故事

  马谡是三国时的将领,他与哥哥马良,都在刘备手下做官。马谡爱好谈论军事,丞相诸葛亮很看重他。但是,刘备总觉得马谡好高谈阔论,说话不踏实。刘备临死前,曾经对诸葛亮说:“马谡此人言语浮夸,超过他的’实际能力,不可重用。丞相要留意才是!”

  公元227年,诸葛亮向刘禅上了一篇奏章,即著名的《出师表》。次年春,他率军伐魏。由于他忘记了刘备的忠告,派马谡去驻守战略要地街亭,致使街亭失守,伐魏失败。到了这时,诸葛亮才想到刘备是何等的英明,自己信用马谡又是何等的愚蠢。自己没有听从先帝的遗言,终于造成北伐的失败,实在太不应该了。

  事后,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表,要求免去自己丞相职务,降级三等,以处罚自己用人不当,造成败绩的重大过失。这时他才想起,刘备临终时嘱咐自己说,马谡此人言语浮夸,超过他的实际能力,不可重用,要留意才是。由于自己没有照此办理,结果铸成了大错。

  言过其实的意思:指言词浮夸,超出他的实际能力。

言过其实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注音一式 ㄧㄢˊ ㄍㄨㄛˋ ㄑㄧˊ ㄕˊ 汉语拼音 yán guò qí shí 出处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释义 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例句 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言过其实词语解释

三国时,孙权使诈杀害了关羽;刘备悲愤不已,出兵伐吴,想替关羽报仇,不幸失败,退到了白帝城,最后刘备又忧愤而病倒。当刘备临终的时候,将复国的重任和辅佐幼主的事托付了给诸葛亮,并且告诉他说﹕【马谡是虚浮不实的人,他所说的话,往往夸大,言过其实,今后丞相任用他时,要格外的谨慎。】后来,司马懿出兵攻打街亭,马谡向诸葛亮请求自愿去镇守街亭,结果因为自作主张,战术错误,弄得街亭失守。诸葛亮以马谡不听军令,将他处死。这时候,诸葛亮突然想起了刘备临终的遗言,很后悔没有谨守嘱咐,而大哭了一场。
【言过其实】这句成语,便是指说话的人,往往超过他自己实在的本领,只会说大话,不会做大事,结果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并不相符合,徒惹人笑话而已。这是一句骂人的话。有时,【言行不符】和【言过其实】是被混用的,但是这两句的意思并不是完全相同。
【言行不符】指的是,话和事完全两样,例如,满口的仁义理论,做的却是奸恶的勾当,言论和行为完全违背;但是【言过其实】是在讥讽专说大话的人,这两点是不一样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