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饭三遗矢(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本文目录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廉颇的“一饭三遗矢”究竟是怎么回事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原文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自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直译的意思是:廉颇年纪大了,是否还能吃饭?意译的意思是:廉颇年纪大了,饭量还好吗?(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这是一句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辛弃疾以廉颇自比,想表达:自己虽然年老,但仍和廉颇一样,老当益壮,还可以为国出征。

当时考察一个人身体状况的一个很重要指标,就是是否能吃饭。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廉颇的“一饭三遗矢”究竟是怎么回事

战国时期,廉颇为求起用,年老强饭,一饭斗米,赵使因受郭开贿赂,回到赵国邯郸城对赵王假说廉颇坐谈间解三次大便,使赵王以为廉颇年老身衰,不予召用。
后遂用“一饭三遗矢、三遗矢“等谓年高体弱;用“廉颇老、老廉颇、廉颇强饭、强饭廉颇“等谓报国心切,未得知遇,或谓老当益壮,英勇不减当年,或表示勉为从事,难以应付;用“郭开金“谓奸佞贿赂作梗,陷害忠良。 矢:通“屎“,粪便。一顿饭的功夫上了三次厕所。形容年老体弱或年老无用。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出自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后一句。

原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扩展资料

1、此句在原文中的作用:

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旱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2、相关典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3、全词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南宋词人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所作。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最后还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自己怀抱的感慨。

本词的抒发感慨连连用典,中间稍加几句抒情性议论以见精神,不仅体现了辛词好用典的特点,也可窥见“词论”的风格。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原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以寿春。
就是这原文...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典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含义:廉坡老了,饭量还好吗?表示到了晚年还要为国出力。
说的是赵王不知年老的廉颇身体如何,是否能带兵打仗,而在当时考察一个人身体状况的一个很重要指标就是是否能吃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