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说过的读书要有质疑精神的是哪一个诗句?学习缺乏质疑精神怎么用毛概的思想解决

本文目录

  • 陆九渊说过的读书要有质疑精神的是哪一个诗句
  • 学习缺乏质疑精神怎么用毛概的思想解决
  • 古人的质疑精神,名人的名言
  • 评判精神与质疑精神的培养
  • 具有质疑精神的中外名人事例,具有代表性,越多越好
  • 为什么当代的大学生,都缺乏质疑精神
  • 怎样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
  • 质疑精神的介绍

陆九渊说过的读书要有质疑精神的是哪一个诗句

陆九渊说过的读书要有质疑精神的是: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官员,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
陆九渊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及第,初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有感于靖康时事,便访勇士,商议恢复大略。曾上奏五事,遭给事中王信所驳,遂还乡讲学。绍熙二年(1191年),升知荆门军,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陆九渊逝世,年五十四。嘉定十年(1217年),追谥“文安“。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陆九渊主张“心即理“说、“发明本心“、“尊德性“、“大做一个人“、“践履工夫“等, 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上承孔孟,下启王守仁,形成“陆王学派“,是中国儒家精神的真正体现,不仅对中国,也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思想和社会变革产生过重大影响。 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陆九渊自幼好学,他的好学不在于博览,而表现在善于思考上。三、四岁时,他曾向父亲发问,“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他竟为这个问题费尽思索而至废寝忘食。后来他读书孜孜不倦,又常在书中发现问题。例如读《论语·学而》,就对《有子》三章表示怀疑;读二程书,就发现伊川(程颐)所说的话与孔子、孟子不相类似,甚或有矛盾处。
陆九渊十三岁时,有一天对自己少儿时思考的问题忽有所悟。这天,他读古书到宇宙二字,见解者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于是忽然省悟道:原来“无穷“便是如此啊。人与天地万物都在无穷之中。他提笔写下:“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陆九渊集》卷三十六)他“因宇宙字义,笃志圣学“,就是说他从宇宙二字,悟得人生之道。陆九渊立志要做儒家的圣人,而他以为,做圣人的道理不用别寻他索,其实就在自己心中,他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对宇宙无穷与对圣人之心广大的顿悟使陆九渊进入了一种新的人生境界,正象他后来在《语录》中说的:人须是闲时大纲思量: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天之所以命我者,不殊乎天,须是放教规模广大。(《陆九渊集》卷三十五)

学习缺乏质疑精神怎么用毛概的思想解决

学习缺乏质疑精神要用毛概的思想解决。用怀疑一切的思维怀疑的认识。一方面怀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需要用一种自我怀疑自解剖的大胆来抵抗生命中呼啸而来的麻木。不断质疑的行为和思维,使其朝着不一样或是更正确的道路前行。历史无数成功人士的经历也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就马克思若是不怀疑就不会有今天的马克思哲学,邓小平若是不怀疑那也就没有改革创新。

古人的质疑精神,名人的名言

1、要疑问,而不是质疑,“真正的歌者能唱出人们心中的沉默”。—— 柴静
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朱熹
3、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东非
4、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李四光
5、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非洲
6、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巴尔扎克
7、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 ——狄德罗
8、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9、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陆九渊(宋)
10、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光召
11、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方以智
12、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自,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学记》
13、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苏格拉底
14、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15、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孔子
16、师以质疑,友以析疑。——李惺
17、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亚里士多德
18、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19、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20、从各方面对习俗的质疑,是每一个思想水平较高的人的必然发展阶段。——爱默生
21、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佚 名

评判精神与质疑精神的培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科学精神列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基本的要点是理性思维、批判精神和勇于探究。评判质疑的表现为“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作出选择和决定”。批判精神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  批评与质疑的相互关系

评判精神是指在评判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的反思意识、对权威的反抗,否定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评判不是简单的唱反调、不赞同,而是具有审视、反思超越及创新等涵义。

与评判精神相关的概念还有评判能力、评判意识、评判思维等。

质疑精神是个体在求知欲的驱使下,带着问题意识看待事物,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批评、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发表见解、敢于发表真理的思维习惯。

质疑与评判关系密切,质疑是批评的先导,批判是质疑的延伸。都具有否定性、独立性、主体性、求真性、开放性、创新性。

严格地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赫胥黎)。

2  批判精神的重要性

要创新就要批判。怀疑,对事物报怀疑态度,超脱世俗,被认为是创造性人格的12个重要特征之一。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陆九渊)。

3  通过学生的“抗议”培养批判、质疑精神

尽信师,不如无师。

氯气能氧化氨气就能氧化铵根离子?

计算证实可以,实验证实可以。用空白和氯化钠做对照。短时间没现象,16h后,时间要等那么久。先生成三氯化氮,再水解成次氯酸,再生成氮气。

氯气滴入氯化亚铁是氯气氧化二价铁,还是次氯酸氧化?其实结果都是氯气氧化,因为虽然次氯酸氧化性强,但总反应还是氯气氧化二价铁。

总结,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思维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的挑战教师要有闻过则喜的包容心态,既当好身份平等的运动员,也当好裁判员。其实学生的失败案例更多,所以要有包容心。

具有质疑精神的中外名人事例,具有代表性,越多越好

1、柏拉图

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学生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的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这时已有半数学生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回到了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的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了这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个学生肯定的说:“我真的什么也没有闻到”。

这时,苏格拉底向学生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2、钟南山

非典刚出来时,中国许多医学权威都认为是衣原体病毒,但钟南山院士另有发现,他大胆质疑,屡次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是冠状病毒,为当时快速确诊,救治病人立下了大功劳。

3、伽利略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2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经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体做自由落体时,不因重量而呈现不同的速度。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

这个结论到伽利略时差不多近2000年了,还未有人公开怀疑过。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是否有关系: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

伽利略提出了崭新的观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果受空气的阻力相同,从同一高处下落

4、小泽征尔

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判委员会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他的指挥棒,指挥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章。

正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是演奏家们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仍觉得不自然。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判委员会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他被大家弄得十分难堪。

在这庄严的音乐厅内,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喊声一落音,评判台上那些高傲的评委们立即站立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前面的选手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也放弃了自己的意见。

5、哥白尼

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对行星的不断观察,分析计算,得出结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转。”日心说的提出和以往科学家所接受的地心说相左,是像常人那样接受地心说相左,是像常人那样接受地心说,还是坚持自己,是相信权威,还是忠于实践。

又经过数年计算,他终于肯定自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将真理公之于众,发了一场子让革命。

为什么当代的大学生,都缺乏质疑精神

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都是有标准答案的教育,而且一旦这个标准答案我们存在偏差就会被判为错误。所以我们从来不知道所谓质疑是什么东西,一旦质疑权威质疑老师就会被判处错误。在这样的教育之下,谁还敢质疑呢?

另外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质疑的精神是一种反抗的表现,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以及学校,对于这样天生反骨的同学,一般都不会给他一个好脸色看,最起码都会给予相应的处罚。

所以对这些同学而言,他们也吃过苦头,也知道自己是不应该对质疑他们的。对于父母老师的话,应该有百分百的相信和听从。于是我们从何而来的质疑精神呢,即便是存在,也会被抹杀在摇篮之中。

所以我们也不能苛求现在的学生,而是应该仔细的从其教育体系角度来进行分析。本身现在教育就不是培养一个璀璨的思想的教育方式,绝大多数的人被培养出来之后都是像一个机器一般的只会做题考试,选那些唯一的标准答案,从来没有过创新能力,没有过相关性的思考方式,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质疑精神了。

现在我们不断的说创新有多么重要,拥有一个创新能力和思维在未来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好处。但是在我们整个教育阶段没有相关性的培养,也没有所谓的要发挥我们创新能力的地方。

甚至连作文都是一板一眼的套路方式去写的,超出这些方式之外的作文,很大程度上会被判处低分。所以我们又从何处去质疑,从何处去创新?没有创新精神也就不会有质疑精神。

所以最应该改变的还是教育孩子的方式,让他们能够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自己的思维,能够对某些问题产生一些独特的看法,并且这些看法并非我们灌输给他的,而是他自己融会贯通的。

怎样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

想要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的话,那么首先要注意你的注意力,你要把你的注意力都要集中在自己生活的琐事上面,了解自己身边周围的情况,很多时候,人们的怀疑心,就是因为自己身边的周围发生了变化,才会引起怀疑的,所以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周围,知道哪些事情发生了变化,只有这样你才能慢慢的培养你观察事物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你的怀疑态度

质疑精神的介绍

质疑精神是指一种哲学观点,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认识的可能性受限于思维的局限和思维客体的不可接近性。它被广泛地用来指一种任何提问的态度。极端质疑精神认为,所有的认识都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在逻辑上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这个命题自相矛盾。在文艺复兴期间,老的质疑精神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6世纪法国哲学作家Michel de Montaigne(蒙田)的作品中。对现代质疑精神最伟大的支持者是18世纪的英格兰经验主义哲学家David Hum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