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庐个人简介(“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

  •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是什么意思
  • 朱熹和朱伯庐是不是同一个人
  • 清朝朱用纯和朱柏如是一个人吗
  • 朱子家训的作者简介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

自身的德行及福报要与所处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会受到报应即所谓的“反作用力”。

出自:

《周易·系辞下》。

原句: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译文:

德行不匹配位置,肯定有灾祸诞生。德行不行而位置尊贵,智力浅薄而谋略庞大,力量弱小而负担很重,都是不行的。

扩展资料

孔子把“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又分成了三个部分:

一、德薄而位尊:

就是说一个人的道德和人品的高度与这个人所处的领导位置,不成正比。如一个人的道德与人品的标准很低,做了不良的事。

因为他的“德与品”低,紧接着灾殃就来了。

二、智小而谋大:

意思是一个人的思想智慧很小,但他的计划太大,与他个人的能力不相配,其结果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

如某人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去开战车或者是去开飞机,最终可想而知,定是灾殃紧随;再如一个人没有任何经验,立马就给患者做手术,也属“智小而谋大”,确定灾殃到来。

三、力小而任重:

这句话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一个人的力量达不到其负重,轻者伤身,重者丧命。


朱熹和朱伯庐是不是同一个人

朱熹是南宋时期的理学家(1130年-1200年),出生于福建尤溪著作有《四书集注》等

 

朱伯庐是名叫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是明末清初时的江苏昆山人(1627-1698)。著作是《朱子家训

 

两者年代相隔400多年

清朝朱用纯和朱柏如是一个人吗

  • 清朝朱用纯和朱柏是一个人。

  • 朱子家训作者是朱用纯,明末清初人。
    1、朱用纯(1627 ~ 1698 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著有《治家格言》、《愧讷集》、《大学中庸讲义》。

朱子家训的作者简介

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 )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