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古诗三首(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古诗三首是什么)

本文目录

  • 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古诗三首是什么
  • ①古诗三首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古诗三首》,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 燕子古诗三首有哪些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 古诗三首三年级下册,这一课,的生字组词
  •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绝句》诗意是什么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燕子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什么之情
  •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诗意是什么

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古诗三首是什么

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古诗三首是如下:

1、绝句

杜甫 (唐)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2、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3、三衢道中

曾几(宋)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①古诗三首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绝句 作者: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沐浴在春光下bai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扩展资料:
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当时杜甫在成都的草堂。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沉重的乡思。
前两句写景,第一小句写江水和水鸟,江水碧绿,衬托出鸟的羽毛更白,一个“逾”字,借衬托而显露其颜色。第二小句写山和花,一个“欲”字,由拟人更突出其姿态把“江”、“鸟”、“山”、“花”四种实物涂上一层碧绿、青翠、莹白、绯红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满动感。
后两句笔意一转,抒发感情,第三小句写春景物虽好,但已匆匆飞逝,触景生情。并着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归年”。春归人未归,沉沉的伤感,缕缕的分愁,一笔涌出,发自心灵深处。言已尽而意无穷,使人置念不已。
本诗的艺术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长。其次是以叙景寄乡思。在春光融融的一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却透露出诗人的怀乡愁思。言婉意深,独具风致。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古诗三首》,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赏析: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赏析: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燕子古诗三首有哪些

燕子古诗三首如下:

1、《迎燕》葛天民〔宋代〕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译文:

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在一户普通的老百姓家中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 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土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2、《燕子来舟中作》杜甫〔唐代〕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译文:

我飘泊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今也是第二次在此衔泥筑巢了。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衣巾。

3、《归燕诗》张九龄〔唐代〕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译文:

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一课《古诗三首》如下文:

1、绝句

杜甫 〔唐代〕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宋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3、三衢道中

曾几 〔宋代〕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毫不逊色,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更增添了些幽趣。

作品介绍:

1、《绝句》是一首五言绝句(体裁),作者是唐代杜甫,享有诗圣的称号。前两句诗描写由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构成的阔远明丽的春(季)景色。后两句诗描写了衔泥的飞燕和安睡的鸳鸯,充满了生机勃勃和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

2、《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诗人苏轼给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题的诗。这首诗描写了竹、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河豚七种景物,表现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3、《三衢道中》这首诗写了宋代诗人曾几行于三衢山道中的所见所闻,描绘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古诗三首三年级下册,这一课,的生字组词

您好,非常荣幸能在此回答您的问题。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部分见解,若有错误,欢迎指出。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燕子》
1【燕】
读音:燕
词性:名词
易混:雁
字义: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
组词:燕子 燕雀 海燕
造句:春天,燕子飞回来了。
笔顺:“廿”上横较长;底部四点起笔对齐,间隔匀称。
字谜:头上一棵草 尾巴下边绕 口站北中间 可爱小候鸟
2【聚】
读音:聚
词性:动词
同音:巨
字义:会合,集合
组词:聚会 聚集 物以类聚 聚沙成塔 欢聚一堂
成语:聚精会神
造句:春风和煦,人们都聚集到广场上放风筝。
笔顺:“耳”横间距均匀,“又”捺变点。
3【增】
读音:增
词性:动词
同音:憎
字义:加多,添
组词:增添 增加 增高 增收 增值 有增无减 身价倍增
造句:银色的月光给夜色增添了几分朦胧。
笔顺:左窄右宽。左部略向上;右部要匀称。
字歌:土沃产量增 有心知爱憎 从前称曾经 宝贝可相赠
4【掠】
读音:lǜè
字义:①轻轻擦过 ②夺取
组词:①掠过 掠影 ②抢掠 掠取
造句:他的嘴角掠过一丝微笑。
巧记:向北“京”招手(扌)。
笔顺:“扌”竖钩偏右,略长;“京”竖钩不宜长。
字歌:日出把衣晾 谅解胸怀广 掠取手不停 吃惊心中慌
5【稻】
读音:dào
字义:谷类作物,叶狭长,有水稻、旱稻之分,通常指水稻
巧记:用“舀”(yǎo)取水浇“禾”苗。
组词:稻田 稻草 水稻 稻草人
造句:山脚下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
笔顺:左窄右宽。“禾”横稍短,竖为垂露竖。
字歌:海水浪滔滔 河边种水稻 迎来丰收年 庆祝跳舞蹈
6【尖】
读音:jiān
字义:①物体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部分 ②声音高而细
巧记:上面小无钩(),“大”字在下头。
组词:①笔尖儿 针尖儿 ②尖嗓子 尖声尖气
造句:小明的钢笔掉到地上,笔尖儿摔弯了。
笔顺:上小下大。上部竖没有钩;下部撇捺舒展。
字谜:小字在上头 大字在下头 声音高而细 碰到易扎手
7【偶】
读音:ǒu
字义:①偶然 ②双,成双或成对,跟“奇”相对
组词:①偶尔 偶然 ②偶数 无独有偶
造句:在上学的路上,我偶尔能看见那位老人。
笔顺:左窄右宽。“禺”偏左,长竖下面提偏右上。
字歌:有只小木偶 寓所在高楼 聪明不愚笨 遇事冲前头
8【沾】
读音:zhān
字义:①因接触而附着上 ②稍微碰上或接触上
巧记:“占”据水(氵)边。
组词:①沾满 沾水 沾湿 ②沾边儿 脚不沾地
造句:小狗在外面疯了一圈后,浑身便沾满了泥土。
笔顺:“占”竖长横短,“口”不宜大。
字歌:米粉易粘连 泪水把衣沾 操戈上战场 立即把岗站
9【圈】
读音:quān
字义:①环形,环形的东西 ②包围
巧记:“卷”进大口(囗)框,什么都不放。
组词:①眼圈 圆圈 铁圈 ②圈地
造句:听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后,同学们的眼圈都红了。
笔顺:“囗”呈长方形;“卷”笔画紧凑。
字谜:四四方方 围在外面 卷进去了 出不来了
10【漾】
读音:yàng
字义:①水面微微动荡 ②液体溢出来
巧记:无尾羊(),“永”远站水(氵)边。
组词:①漾起 荡漾 ②漾出 漾奶
造句:秋风一吹,湖面上漾起了波纹。
笔顺:左窄右宽。“永”横撇与右边的撇捺协调。
字谜:一只小羊 站在永上 旁边有水 微微动荡
11【倦】
读音:juàn
字义:疲乏,懈怠
巧记:一人(亻)把身“卷”,困乏不睁眼。
组词:疲倦 厌倦 困倦 倦怠 孜孜不倦
造句:妈妈每天下班回家都显得很疲倦。
笔顺:左窄右宽。右边长撇要收,“乚”不宜过大。
12【符】
读音:fú
字义:①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 ②相合
巧记:个个()人(亻)一“寸”。
组词:①音符 符号 ②符合 言行相符
造句:看着美景,一串串优美的音符从他脑海中飘出来。
笔顺:上小下大。“”要扁;下部宜舒展。
字歌:当差在官府 张口多吩咐 削竹做成符 竖耳来依附
13【演】
读音:yǎn
字义:①把技艺当众表现出来 ②不断变化 ③演习,依照一定程式练习
巧记:“寅”时发水(氵)。
组词:①演奏 演戏 ②演变 演进 ③演练 演算
造句:他为大家演奏了一首小提琴曲。
笔顺:左窄右宽。“寅”的撇、点呼应,“宀”稍宽。
14【赞】
读音:zàn
字义:①夸奖,称扬 ②帮助
巧记:两个老“先”生,共有一宝“贝”。
组词:①赞歌 赞扬 赞美 赞赏 ②赞助
造句:看着祖国日益强大,我的心中荡起爱的赞歌。
笔顺:上部左边末笔为竖提;下部“贝”竖撇斜伸。
字谜:一贝在下 二先在上 既是帮助 又是夸奖非常感谢您的耐心观看,如有帮助请采纳,祝生活愉快!谢谢!

三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绝句》诗意是什么

《古诗三首绝句》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该诗选材精恰,色彩明丽,格调清新。反映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

原文及释义

《绝句》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春天来临,山山水水显得格外秀丽。春风吹来花草的清新气味。泥土松软适合燕子筑巢,他们飞来飞去;鸳鸯安眠在温暖的沙上,她们睡得正香。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燕子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什么之情

课文1 古诗三首
一、多音字。
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
得dé(得到)děi(得亏)
地dì(地球)de(高兴地)
二、近义词
融—溶 暖—热 满—遍 欲—想 尽—完 添—增
三、反义词
迟—早 香—臭 暖—冷 外—里(内)
短—长 晴—阴 减—加 晚—早
四、诗意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意思: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春风中飘散着花草的芳香。溪边泥土湿软,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我)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投下的树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许幽趣。
四、课文主旨
《绝句》是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这首五言绝句,格调高远,意境清新,勾勒出一幅春天的图画。自然流畅,不露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风神别具。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赞美。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图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衢道中》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课文2燕子
一、多音字。
圈:juàn 羊圈、猪圈 quān 圆圈、铁圈
转:zhuǎn 转身、转让、转业 zhuàn 旋转、转动、转圈
杆:gān 旗杆、电线杆、桅杆 gǎn 笔杆、枪杆、杆秤
似:shì 似的 sì 似乎 相似 如花似玉
二、近义词。
俊俏—俊美 偶尔—偶然 增添—增加
聚拢—聚集 一转眼—一眨眼、一瞬间
三、反义词。
乌黑—洁白 活泼—呆板 轻快—沉重 增添—缩减
四、句子解析。
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这段主要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燕子的尾巴)比作(剪刀)。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3、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描写燕子飞行的动词有:斜、掠过、横掠、沾。这些动词突出了燕子的身子轻巧、动作机灵。
“掠”是轻轻擦过的意思,体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灵活。
4、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这是一个比喻句,文中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把燕子比作音符。这样打比方的好处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春天的赞歌”是指:赞颂春天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的歌曲,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对生活的热爱。
五、课文主题。
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添趣、燕子怎样飞行和停歇的顺序,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燕子的特点和春天的美丽,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热爱之情。
课文3 荷花
一、多音字。
挨āi(挨近) ái (挨冻)
佛fó(佛教) fú(仿佛)
骨gǔ(骨头) gū(花骨朵)
二、近义词。
清香—芳香 赶紧—赶快 好像—仿佛如果—假如 挨挨挤挤—摩肩接踵
三、反义词。
展开—合拢 破裂—完整 停止—开始 快乐—悲伤 粗心—仔细
四、句子解析。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
挨挨挤挤,一个紧靠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
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出,写出了荷花的动感,我们仿佛看到了白荷花迫不及待地挣脱荷叶的束缚,努力向上伸展,生机勃勃的动人姿态。这不但与上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相呼应,而且形象地写出了白荷花从绿色的荷叶中突显出来,卓尔不群的样子,说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是一组排比句,写出荷花刚开、全开、未开时的三种状态。这句话中用“两三瓣儿”“嫩黄色”“展开”“饱胀”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芯的颜色,以及花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
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这句话中的“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为什么会有这种“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感觉呢?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这种想象呢?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被陶醉了,看得入迷了,到了入情物化的程度了,所以感到“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仿佛也“穿着雪白的衣裳”。
5、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这段话是作者沉醉在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因为在看荷花的时候,我把自己不自觉地当作一池美丽的荷花中的一朵荷花,沉浸在其中,感情高度投入,所以忘记了自己是在看荷花。说明荷花的美丽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五、课文主题。
本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4 昆虫备忘录
一、多音字。
似sì (似乎) shì(似的)
壳ké (贝壳) qiào (甲壳)
二、近义词。
琢磨—思考 过去—从前 灵敏—敏锐 收拢—合拢 漂亮—美丽
三、反义词。
完整—残缺 喜欢—讨厌 灵敏—迟钝 收拢—舒展 严丝合缝—漏洞百出
四、理解词语。
琢磨:思索;考虑。
形象: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
款款:慢慢地。
严丝合缝:指缝隙密合,也用来形容言行周密,没有一点儿漏洞。
复眼: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亦有在双壳纲身上出现。
备忘录:任何一种能够帮助记忆,简单说明主题与相关事件的图片、文字或语音资料。
五、句子解析。
1、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瓢虫当作人来写,动作缓慢,穿着黑绸衬裙,多么有趣,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2、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根据瓢虫身上的星点不同,可以起出不同的名字。
六、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作者以昆虫的特征为描述对象,侧重记叙了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几类昆虫。文章将这些昆虫的知识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多样的表述方式介绍给大家,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和探究的兴趣。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坚持陪孩子学习十分钟,影响孩子的一生。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诗意是什么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诗意是如下:

1、《绝句其一》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2、《绝句其二》唐代: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3、《绝句其三》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