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赏析200字(赏析一首课外古诗(200字左右))

本文目录

  • 赏析一首课外古诗(200字左右)
  • 急需200字左右古诗文赏析
  • 一首古诗的赏析200字
  • 初三 语文古诗《关雎》赏析 200字

赏析一首课外古诗(200字左右)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欣赏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扰,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寻扁舟。
这首诗起落无迹,断续无端。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好似整个人只有驾一叶扁舟遨游江湖一条出路了。这在李白诗中还是不多见的,李白纵情山水却不能远离尘嚣,啸傲江湖并不是他的生活目标。但在这里,对现实的绝望似乎占了上风。

急需200字左右古诗文赏析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玉龙舞。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约作于宋宗孝淳熙十五年(1188)以前,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期间。作者通过元宵寻人场面的描写,表现了对一个孤高寡合、自甘寂寞女性行象的热烈追慕,寄托了自己政治失意后宁愿孤寂独处,不肯趋炎附势的品格。上片写灯景。开头三句从远处大处着笔,“花千树”“星如雨”,比喻新颖生动,从天上到地下写尽了元宵之夜灯火辉煌的景象。“宝马”句推出游人,尽管车水马龙,香气满路,豪华煊赫,但都是贵族妇女,不是作者寻找的对象,只作为喧闹场面的一景一笔带过。“风箫”三句接写灯景,从近处细处着笔,突出灯光、灯舞和音乐声,极力渲染歌舞通宵达旦,也暗示作者在彻夜寻人。下片写寻人,“娥儿”二句以欢快跳荡的笔调,活画出一群花枝招展、相随观灯的少女。她们虽有活泼可爱之处,却也不是自己的意中人。作者在人群里找了她“千百度”,可见其追慕之情多么执着急切,然而仍不见她的影子。元宵佳节,无论贵族妇女或平民女子,大家都外出观灯,而她却不在人群之中。她究竟在那里呢?正当作者深感困惑失望的时候,“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于是一阵突然的喜悦之情,一种知音的契合之感涌上心头。此景、此情、此人,正是作者的情趣所在和自我映象。全词极力铺陈渲染灯节场面的热闹和游人的众多,借以对比、反衬意中人的冷落处境和高傲性格。这种表现手法,正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给人以突出鲜明的印象,并给读者留有更多的想象回味的余地。

一首古诗的赏析200字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初三 语文古诗《关雎》赏析 200字

赏析: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恩爱的情侣,看着它们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引。诗人在这里采用了“流”、“采”等词描述小伙子的心里变化的过程。诗中许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传颂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赞扬她的“美状”,又赞扬她的“美心”,可说是前后呼应,相辅相成。又如“辗转反侧”句,极为传神地表达了恋人的相思之苦,后来白居易《长恨歌》“孤灯极尽难成眠”,乔吉《蟾宫曲·寄远》“饭不沾匙,睡如翻饼”,都是从这里化出的名句。而最后一句“钟鼓乐之”,又更是“千金难买美人笑”之类的故事的原本。通过这不知名的作者的笔,我们完全被这朴实恋情和美丽如画的场景感动了。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属于《诗经》咏物言志三法案——“赋、比、兴”之一的“兴”,即从一个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事物入手,引出心声,抒泄胸臆。本诗语汇丰富,如使用“流”、“求”、“采”、“友”等动词,“窈窕”、“参差”等形容词,表明了诗人的文学技巧。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其中有双声,有叠韵,有“之”字脚的富韵,加上对后世七律、七绝影响最大的首句韵式,使得本篇堪称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