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辛弃疾传(宋史辛弃疾传翻译及原文)

本文目录

  • 宋史辛弃疾传翻译及原文
  • 辛弃疾传的介绍
  • 辛弃疾传 译文
  • 《宋史·辛弃疾传》原文及翻译
  • 宋史辛弃疾传辛弃疾有大略的表现
  • 文言文翻译 宋史.辛弃疾传
  • 宋史 辛弃疾传 翻译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跋绍兴间诏书曰:“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前
  • 《宋史·辛弃疾传》记叙了辛弃疾的哪几件事

宋史辛弃疾传翻译及原文

本文中,我为大家整理了《辛弃疾传》的翻译及原文,一起来看看吧!

《辛弃疾传》翻译

辛弃疾字幼安,齐地历城人。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弃疾趁机论述敌我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因为讲和刚刚停当,他的建议没有被施行。

留守叶衢平素很器重他。叶衢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弃疾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皇上就召见了弃疾。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到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各种费用上万计,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

进谏的人把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作罢,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如期落民,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才消了气。当时连续下了几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弃疾问:“必须要用多少瓦?“回答曰:“二十万。“弃疾说:“不要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二十块,没有二天都齐备了,僚属都很叹服。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

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全部出公家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籴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弃疾进一级俸禄。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

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弃疾墓旁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好象鸣发其心中的不平,自傍晚至半夜不绝声,枋得拿着蜡烛写作文章,准备天亮将祭祀他,文章写成而声音才停下。德佑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他为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传》原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辛弃疾传的介绍

《辛弃疾传》有多个版本:(1)《辛弃疾传》是《宋史》中介绍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篇文言文。文中主要描写了辛弃疾忠宋抗金和仕途际遇的事情。清楚的写了他归宋抗金、投身耿京、归宋被高宗召见以及封官后进谏和惠民的事迹。(2)《辛弃疾传》是一部由谢家树写的网络小说,目前仍在连载中。小说主要写了从1127年靖康之难到1207年辛弃疾去世这近一百年时间里词人辛弃疾波澜壮阔的一生。(3)《辛弃疾传》是《中华名人传记》里的一篇,作者是王春庭,全文共分五章。

辛弃疾传 译文

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

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

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为期,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

原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澜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出处:出自元代脱脱,阿鲁图等修撰的《宋史》之《辛弃疾传》。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辛弃疾传》以辛弃疾的的一生为背景,全方位的展现除了一代名人辛弃疾传奇的一生:

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归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

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宋史·辛弃疾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辛弃疾传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1)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澜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2)弃疾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3)孝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译文:

(1)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

(2)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

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为期,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

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希望你不要杀我。”辛弃疾(并不理会),仍斩下义端的头颅,回到义军中。从此以后,耿京更加看重辛弃疾。

(3)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

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检判。当时他二十三岁。

(4)乾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

(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改任司农主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

(5)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胸有大志谋略过人的辛弃疾。(孝宗)召见,改任仓部郎官,做江西提点刑狱。(因为)铲平大盗赖文政有功,加官秘阁修撰。(后)调任京西转运判官,做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

宋史辛弃疾传辛弃疾有大略的表现

宋史辛弃疾传辛弃疾有大略的表现是第一劝耿京南归,二,辛弃疾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瀚人才 三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

文言文翻译 宋史.辛弃疾传

皇帝嘉勉这件事,给弃疾进一级俸禄。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弃疾墓旁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好象鸣发其心中的不平,自傍晚至半夜不绝声,枋得拿着蜡烛写作文章,准备天亮将祭祀他,文章写成而声音才停下。德佑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他为少师,谥号忠敏。

宋史 辛弃疾传 翻译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跋绍兴间诏书曰:“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前

辛弃疾为人豪爽, 崇尚气节, 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 所交多是海内名士。曾为绍兴年间(1131~1162) 的诏书做跋说“: 假使这些诏书出现在绍兴之前, 就没事奉仇敌之大耻; 假使这些诏书行于隆兴之后, 就会成就盖世奇功。如今这些诏书与仇敌共存, 可悲啊!”人们佩服他的敏锐深切。在长沙为帅时, 读书人有上告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答卷, 辛弃疾查出是事实, 取第二榜的《春秋》答卷两相更换, 启开一看, 名为赵鼎,辛弃疾生气地说:“ 佐国元勋, 只忠简一人, 怎么又出一赵鼎!”把考卷扔在地上。又看《礼记》答卷, 辛弃疾说:“ 看他的议论, 定是豪杰壮士, 此人不可失。”打开看, 是赵方。他曾说:“人生在于勤劳, 当以务农为先。北方人, 生活用品不需求他人, 故无大富大贫之家。南方人多经商, 故而不利农业, 再加上兼并之患, 就有贫富不均了。”故以“稼”名轩, 为大理卿时, 同僚吴交如死, 没有棺殓, 辛弃疾感叹“: 身为列卿而如此贫困, 真是廉洁
之士啊!”他赠送财物帮助办了丧事后,又对宰执说此事, 皇上下诏赐吴交如银绢。

《宋史·辛弃疾传》记叙了辛弃疾的哪几件事

  一、名字出身: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二、受学情况: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按:宋史错讹不少,此处只提及一二,请详参邓广铭先生所著《辛稼轩年谱》及《辛弃疾传》)
  三、南归契机: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按:辛公自幼随祖父赞“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则卜筮之说,认为其进一步坚定了辛公南归的决心则可,却不能当作根本原因。)
  四:参加义(河蟹)军(河蟹),决策: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五:斩义端及青兕之称由来: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馀,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匄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六:缚叛贼张安国于金营之中并献俘行在(壮举详参洪迈《稼轩记》):
  七:奏论恢复,上策万言(宋史本传此处上书时间有误)
  八:守滁大治,创奠枕楼,详参《奠枕楼记》
  九:平茶寇赖文正
  十:创湖南飞虎军
  十一:江右大饥,举办荒政(辛公出榜安民榜文仅用八字:闭粜者配,劫禾者斩。还有其他说法,大意一样)
  十二、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时置备安库,积镪至五十万缗,用以籴米粟,供宗室及军人之请给。
  (邓广铭先生所著《辛弃疾传》:福州滨海常有“海盗”为患,故军队数量较多;宋廷南渡后,赵姓皇族的一支也南迁到福州,其日常用度全由福州地方《河蟹》政《河蟹》府供应。南迁之初,这一支宗室不满二百人,每年须由福州供给三万贯,其后人口繁衍,费用也不止此数了。
  这两项费用每年都需大量钱粮。福建多山,可耕种土地面积少,而人口较稠密,当地收成稍有不好便出产不够,需到邻境籴买。福建地方《贴吧》政《贴吧》府即负担这样繁重的开支,一旦需大量籴买粮食,便感到格外棘手。
  稼轩在担任福建提点刑狱兼摄福建安抚使时对于上述情况已经很清楚,也深思熟虑过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以为如果不从全盘筹划,不尽量节省浮费,积储足够数量的钱谷,一遇缓急将无法支应。因而他此次重回福州,对于一路百姓清静不扰以免发生任何事故;开支则尽量加以撙节,并设“备安库”将撙节下来的数目全部储存在库内。几个月后库中所存便满五十万贯。这一年福建地区年景很好,预计秋收之后,谷价下降,动用这五十万贯钱可买二万石粮食,便足够供给宗室和军队的粮饷,可称有备无患了。
  编制、训练军队及行师用兵韬略本为稼轩所长,而在福建,为防御“海盗”和境内可能发生的事故,也有加强军事防守力量的必要。因而在动用备安库中存款籴买粮食的计划之外,稼轩还打算打造一万副铠甲,招募强壮,把军额扩充到一万人,严加训练,使它也能成为像湖南飞虎军那样雄壮的武装力量。
  然而刚到秋收季节,收籴的工作刚刚开始,制铠甲募军的工作还没有进行,谏官艾对稼轩提出了弹劾:“残酷贪饕,奸赃狼藉。”依然不容任何分辩,稼轩的福州守和福建安抚使之职全被罢免,只有一个挂名的差事: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
  十三:辛公暮年时仕宦进退(真虎不用真鼠枉用,想想都伤心,不愿多说)
  十四:跋绍兴辛巳亲征诏草 :
  “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初,可以无事仇之大耻。使此诏行于隆兴之后,可以卒不世之大功。今此诏与此虏犹俱存也,悲夫。嘉泰四年三月门生弃疾拜手谨书。”
  十五:阅卷,怒士子不敬先贤同名赵鼎;得赵方
  十六:稼轩居士之号由来: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於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故以“稼”名轩。
  十七:敛同僚
  十八:与朱熹同游武夷山赋棹歌。
  十九:哭朱子: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二十:稼轩集行世
  二十一: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闲,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多谢叠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