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儿子(三国里司马懿有几个儿子)

本文目录

  • 三国里司马懿有几个儿子
  • 司马懿一共有九个儿子,他的儿子中,谁混的最好
  • 司马懿的儿子是谁
  • 司马懿两个儿子是
  • 司马懿的儿子叫什么
  • 司马懿的儿子叫什么名字
  • 司马懿一共九个儿子,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 三国司马懿的儿子是谁
  • 司马懿一共有几个儿子 分别是谁

三国里司马懿有几个儿子

司马懿共有9个儿子,其中知名的只有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个,其它7个儿子也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司马师和司马昭就不说了,只介绍下其余7个儿子。
司马干,和司马昭司马师一样同为司马懿原配张春华所生。这个儿子是个不靠谱的变态,政治上没啥作为。但活的时间非常长,89岁才死,一直活到永嘉五年前赵刘聪大军攻破洛阳,西晋灭亡前夕。
司马亮,优夫人所生,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封汝南王。司马亮在八王之乱前期很活跃,一度和卫瓘分掌朝廷,执掌中央大权,后来被楚王司马玮(八王之乱的霸王之一)所杀。
司马京,优夫人所生,封清惠亭侯,二十四岁早死。
司马伷,优夫人所生,封琅邪武王。长期在军中任职,参加了西晋伐吴,代表西晋朝廷接受了吴国末代皇帝孙皓的皇帝玺绶,算是西晋宗室中比较杰出的人才,灭吴后没几年去世。
司马骏,优夫人所生,封扶风王。司马骏长期担任重要职位,被公认为宗室中最杰出的人才,治军安民都做的很好。曾经长期镇守关中,平定秃发树机能之乱,司马骏是坐镇关中后方的名义最高主帅。
司马肜,张夫人(非司马懿正室张春华)所生,被封梁王。梁王司马肜也深度参与了八王之乱,但一般被算作赵王司马伦的附属,不在八王之列。
司马伦,柏夫人所生,被封赵王。赵王司马伦是八王之乱的八王之一。司马伦杀了晋惠帝的皇后长期实际掌权的贾南风,一度废掉晋惠帝自己称帝,但很快战败被杀。

司马懿一共有九个儿子,他的儿子中,谁混的最好

司马懿的9个儿子当中混的最好的为司马昭和司马师。

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从这句话当中就可以看出司马昭在历史上的出名程度,我们也不难猜出司马昭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和影响。但是司马昭当今所得到的一切都来源于自己的哥哥,司马师。如果司马师不英年早逝,那么司马懿的9个儿子当中混的最好的一定是司马师。

一、 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非常受司马懿的重视。

司马氏本人虽然是司马懿的长子,也备受父亲的重视,但是他并没有变得骄傲自满,反而虚心纳谏,勤奋求学。因此在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上,他是司马懿的9个儿子当中最为出色的一位。这也加剧了司马懿对他的重视程度。另外在司马懿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司马师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司马懿早就有把司马师当作继承人的想法。

二、 司马昭所得,皆来源于司马师。

虽然司马昭本人也颇具才能和本领,但是和自己的哥哥司马师相比无疑是小巫见大巫。在父亲司马懿死后,他把自己的所有的一切都交由司马师所继承。但是天妒英才,司马师英年早逝,出于自己的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考虑,司马师不得已把自己的一切都留给了司马昭。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司马昭在历史上是非常幸运的。

三、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句名言出自魏帝,讲述的是司马昭成为了司马懿的继承人,专揽国政,希望重新建立属于司马家的帝国。这句话也被人们用作讽刺他人不安好心。而司马昭之后有击杀魏帝改立曹奂为帝,掌控了国家政权。他是司马懿9个儿子当中唯一一个推翻蜀汉的皇帝。并且司马昭的最小的儿子司马伦也曾当过皇帝。

司马懿的九个儿子都非常出色。但是最为出色的还是司马师,而其中混的最好的当属司马昭。

司马懿的儿子是谁

9个 晋景帝司马师,张春华所生 晋文帝司马昭,张春华所生 平原王司马干,张春华所生 汝南文成王司马亮,伏夫人所生 琅邪武王司马伷,伏夫人所生 清惠亭侯司马京,伏夫人所生 扶风武王司马骏,伏夫人所生 梁王司马肜,张夫人所生 赵王司马伦,柏夫人所生 司马师(208~255) 司马炎的伯父。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司马懿长子。西晋奠基人之一。司马师沉着坚强,且有雄才大略,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魏景初年间,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曾与其父司马懿谋划诛杀曹爽,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魏嘉平四年(252),迁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任命文武大臣使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大败吴将诸葛恪。正元元年(254),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太后废掉魏帝曹芳,从太后命以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司马师亲率兵平定毋丘俭、文钦之乱,途中病死。晋朝建立后,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司马昭(211-265) 即晋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字子上(《三国演义》中字子尚),河内温人(今河南温县)。司马懿次子。昭随父抗蜀,多有军识。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阴谋代魏。甘露五年,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灭之。自称晋公。后加晋王。咸熙二年,薨。昭死数月,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司马亮(?-291) 西晋宗室。字子翼,河内温县人。官太宰,辅政。晋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晋皇室诸王争夺中央朝权的作战。汝南王司马亮等八王卷入残杀之中,史称“八王之乱”。太熙元年(290年),武帝死,晋惠帝司马衷继位。此时同姓诸王的势力已发展到出则总督一方军政、入则控制中央朝权的程度。元康元年,武帝后族杨氏与惠帝后族贾氏为争权冲突激烈,皇后贾南风联合司马玮、司马亮发禁军围杀太尉杨骏,废杨太后,以司马亮辅政。旋即,贾后矫诏先使司马玮率京城洛阳各军攻杀司马亮,又借擅杀大臣之罪处死司马玮,进而独揽大权。永康元年(300年),禁军将领司马伦举兵杀贾后,废惠帝自立。至此,宫廷政变转为皇族争夺朝权,演成“八王之乱”。“西晋八王之乱”前后持续16年。八王之乱,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导致北方各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和各地流民起事,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司马伦 西晋朝八王之乱中其中一王.赵王,字子彝,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母柏夫人。魏嘉平间封安乐亭侯,后改封东安子,拜谏议大夫。 晋武帝司马炎建国后,封琅邪郡王。时坐使散骑将刘缉买工所将盗御裘,廷尉杜友正缉弃市,伦当与缉同罪。晋武帝以伦为血亲,下诏赦免。历任行东中郎将、宣威将军。咸宁中期,改封于赵,迁平北将军、督邺城守事,后进安北将军。元康初年,改任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守镇关中。因他刑赏不公引致氐羌反叛,于是被召回京,拜车骑将军、太子太傅。深交皇后贾南风(晋惠帝皇后),为贾后所亲信。求录尚书、尚书令等职,但在大臣张华、裴頠反对下不可。 贾后谋害愍怀太子司马遹,使他失去太子之位。时伦领右军将军。有人企图策动政变废贾后复立太子,但司马伦怕太子复立后对付曾是贾后一派的他,他于是泄露此事,使政变失败,而更力劝贾后尽早谋害太子,以绝众望。 太子遇害后,伦发动政变,而为太子复仇为名,废贾后为庶人,幽禁于建始殿更把她运去金墉。伦更矫诏自为使持节、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相国,侍中、王如故,体制一如司马懿、司马昭辅魏之故事。 例如其子馥封为前将军,封济阳王。另一子虔为黄门郎,封汝阴王。 淮南王司马允起兵讨伦失败后。伦加九锡,增封五万户。 司马伦矫诏晋惠帝禅位,自称皇帝,专惠帝为太上皇。改元建始。由于滥封爵位过甚,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三月,齐王司马冏起兵反司马伦,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乂等支持。司马伦兵败。初被困于金墉城,后被赐死。 司马骏 司马骏(约232—286年),字子臧。晋朝宗室,司马懿的儿子,母亲伏夫人。司马骏先后担任了散骑常侍、步兵校尉、屯骑校尉、平南将军,安东将军、安东大将军。晋朝建立先后封汝阴王、扶风王,担任镇西大将军,守卫关中,施政仁义,能安抚百姓,维护民族团结,深受百姓爱戴。以后因战功加封征西大将军。派遣部下文鸯平定叛乱,树机能归降,归附的各部族总计二十万。因功加封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后来反对晋武帝遣送齐王归藩,不从,忧郁而终。 司马伷 司马伷,司马懿第五子,司马师、司马昭之同父异母弟。司马伷年轻时就有才能和名气,在魏仕官至征虏将军,西晋代魏后被封为东莞郡王,入朝为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又外放为镇东大将军,镇守下邳,治御有方,得将士死力,吴人都很顾忌他。后来,司马伷改封为琅邪王,参加灭吴之战,兵出涂中,接受吴帝孙皓的投降,战后官升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伷既是皇亲,又有平吴大功,但他严格要求自己,表现得谦恭节俭,没有骄满之色,他手下的官吏办事尽力,百姓也乐于接受教化

司马懿两个儿子是

司马懿最著名的两个儿子是:司马师、司马昭

司马懿共有9个儿子,依次是:

长子司马师
次子司马昭
三子司马干
四子司马亮
五子司马伷
六子司马京
七子司马骏
八子司马肜
九子司马伦

司马懿的儿子叫什么

司马懿有九个儿子,分别是景帝司马师 文帝司马昭 成王亮、琅邪武王伷、清惠亭侯京、扶风武王骏,张夫人生梁王肜,柏夫人生赵王伦 宣帝(司马懿)九男,穆张皇后生景帝、文帝、平原王干,伏夫人生汝南文成王亮、琅邪武王伷、清惠亭侯京、扶风武王骏,张夫人生梁王肜,柏夫人生赵王伦。

司马懿的儿子叫什么名字

  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其子司马昭称王后,追尊为晋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高祖宣皇帝。司马懿一生中共有几个儿子呢?他们分别是谁?接下来一起来看下吧!
  司马懿一生中共有9个儿子,他们分别是:
  晋景帝司马师(208-255),司马懿长子为张春华所生,庙号世宗。
  晋文帝司马昭(211-265),司马懿次子为张春华所生,庙号太祖。
  平原王司马干,张春华所生
  汝南文成王司马亮(?-291),司马懿第四子为伏夫人所生。
  琅邪武王司马伷(227—283),司马懿第五子为伏夫人所生。
  清惠亭侯司马京,伏夫人所生。
  扶风武王司马骏(约232—286年),伏夫人所生。
  梁王司马肜(?—302年),张夫人所生
  赵王司马伦(?---301年4月13日),司马懿第九子为柏夫人所生。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出身士族,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其子司马昭称王后,追尊为晋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高祖宣皇帝,故也称晋高祖、晋宣帝。

司马懿一共九个儿子,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战乱时期骁勇善战的司马懿的儿子又怎么会是平凡之辈,司马懿的一生一共生了九个儿子。根据资料记载,司马懿的九个儿子中最低官职的一个儿子都是“校尉”级别的,其他的不是被封为“王”就是追封为“帝”,可谓是真正的帝王之家。

司马懿与妻子张春华,也就是后来的宣穆皇后一共生了三位儿子,分别是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和五子司马干。司马师和司马昭二人都是文武双全,都曾跟随过父亲司马懿一起征战沙场,建立过赫赫战功。司马懿死后身为长子的司马师顺利接管了司马懿军政势力,在朝廷上独揽大权。在曹魏景初时期,他对内规范了选用人才的制度,使得有才之人得以一展抱负。面对外敌,司马师也展现出来大智大勇的一面,其中“新城之战”最为著名。可惜英雄命短,司马师在淮南二叛中因眼疾发作而就此去世,那年他才四十八岁。后来晋朝建立,司马炎追封他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司马昭是司马师同父同母的弟弟,父亲去世后他就一直追随哥哥建功立业。“东兴之战”中他被诸葛恪击败,因此被削去了侯爵,后来在大战中阻止了羌胡叛乱才得以重新被封侯。司马师突发疾病去世后他继承兄位开始辅佐朝政。五十五岁的司马昭病逝之后其子司马炎开始称帝建立晋朝,司马昭也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

司马懿的扶夫人也为他生了四个儿子,三子司马伷,西晋建立后被封为琅琊王,四子汝南文王司马亮和六子清惠亭侯司马京还有七子扶风武王司马骏。八子司马肜为张夫人所生,被封为梁孝王。柏夫人之子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最小的一个儿子,他曾参与“八王之乱”称帝没多久便被迫宣布退位,司马肜上书弹劾他,最终他被新帝赐死。

三国司马懿的儿子是谁

三国司马懿的儿子如下:

1、司马师

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

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早年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高平陵之变后,以功封长平乡侯,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次年升为大将军。掌权后,他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使其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于新城之战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

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人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郭太后废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亲自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回师途中病死,时年四十八岁,谥号“忠武”。后被追尊为晋景王。西晋建立后,被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2、司马昭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十五,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3、司马伷

司马伷(zhòu)(227年-283年6月12日),字子将,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宗室、将领,晋宣帝司马懿第三子,伏太妃所生。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的同父异母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父。

司马伷少有才气,在曹魏历任宁朔将军、散骑常侍、征虏将军等职,先后受封南安亭侯、东武乡侯,五等爵制建立后,改封南皮伯。西晋建立后,获封东莞郡王,入朝任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出外拜镇东大将军。后改封琅邪王,加开府仪同三司。西晋伐吴时,率军出涂中,孙皓向他投降并奉上玉玺。战后因功拜大将军,增邑三千户。

太康四年(283年),司马伷去世,年五十七。谥号“武”,世称“琅邪武王”。著有《周官宁朔新书》八卷,今已亡佚。

扩展资料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轶事典故

装病拒曹

曹操当时刚打败袁绍不久,急需人才,听说司马懿很有才干,便征聘他出来做官。司马懿得知消息后,觉得曹操是宦官之后,不愿意屈节侍奉他。但他又不敢公开拒绝曹操,便假说自己患有风痹病,起居不便。曹操怀疑司马懿是有意推诿,秘密派人在夜间查看。

司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夜静更深时,那人潜入司马懿卧室,然见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那人仍不放心,拔刀向司马懿挥去。眼见利刀夺命,司马懿只是睁大眼睛看着那人,身体依然坚卧不动。那人这才相信司马懿果真得了风痹病,收起佩刀,回去禀报了曹操。 

曹操当了丞相急于网罗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马懿,决定再次征聘他。他对使者说,如果司马懿再不应召,就把他抓起来。司马懿知道,曹操虽然爱才,但对恃才傲物、不肯亲附自己的人,却是不能容忍的。司马懿害怕被杀,只得乖乖离家应召。

鹰视狼顾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曹叡览毕,大惊失色,急问群臣。太尉华歆奏曰:“司马懿上表乞守雍、凉,正为此也。先时太祖武皇帝尝谓臣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诛之。”王朗奏曰:“司马懿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有大志;若不早除,久必为祸。”

三马同槽

司马懿还在做曹操的谋臣时,曹操对他极不放心。有一天,曹操作了一个梦,梦见有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食,醒来后心中便十分不快。起初曹操以为是马超一家便杀了马超的父亲。司马懿父子正好就是三马,而“槽”谐音“曹”,“三马同槽”正意味着司马氏要吃掉曹氏。

曹操感到这是一个不祥之兆,便把太子曹丕叫来,对他说:“司马懿不是个甘做人臣的人,将来必定会干预我们的朝政家事。”但曹丕后来十分信任司马懿,并没有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后来,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司马氏父子三人相继专嬗曹魏朝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懿

司马懿一共有几个儿子 分别是谁

说到司马懿在军师联盟播出之后,想必很多人对这个人又有了全新的认识了吧,也还真的是非常的有趣啊,我以前也觉得这个人不是太厉害,但是现在这种想法完全的改变了,也还真的是超级厉害的,那么又有的人要问了,其实司马懿的子孙很多的,特别是儿子,那么他到底有几个儿子呢?分别叫什么分别是谁,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揭秘看看吧!

司马懿共有9个儿子,其中知名的只有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个,其它7个儿子也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司马师和司马昭就不说了,只介绍下其余7个儿子。

司马干,和司马昭司马师一样同为司马懿原配张春华所生。这个儿子是个不靠谱的变态,政治上没啥作为。但活的时间非常长,89岁才死,一直活到永嘉五年前赵刘聪大军攻破洛阳,西晋灭亡前夕。

司马亮,优夫人所生,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封汝南王。司马亮在八王之乱前期很活跃,一度和卫瓘分掌朝廷,执掌中央大权,后来被楚王司马玮(八王之乱的霸王之一)所杀。

司马京,优夫人所生,封清惠亭侯,二十四岁早死。

司马伷,优夫人所生,封琅邪武王。长期在军中任职,参加了西晋伐吴,代表西晋朝廷接受了吴国末代皇帝孙皓的皇帝玺绶,算是西晋宗室中比较杰出的人才,灭吴后没几年去世。

司马骏,优夫人所生,封扶风王。司马骏长期担任重要职位,被公认为宗室中最杰出的人才,治军安民都做的很好。曾经长期镇守关中,平定秃发树机能之乱,司马骏是坐镇关中后方的名义最高主帅。

司马肜,张夫人(非司马懿正室张春华)所生,被封梁王。梁王司马肜也深度参与了八王之乱,但一般被算作赵王司马伦的附属,不在八王之列。

司马伦,柏夫人所生,被封赵王。赵王司马伦是八王之乱的八王之一。司马伦杀了晋惠帝的皇后长期实际掌权的贾南风,一度废掉晋惠帝自己称帝,但很快战败被杀。

(八王之乱的八王分布)

司马师司马昭之外的司马懿七子,司马京早死,司马干是个不靠谱的死变态,司马伷和司马骏两人是西晋宗室中比较杰出的人才,对西晋朝廷有大功。司马亮、司马伦、司马肜三人则是八王之乱的参与者,名列西晋亡国的罪魁祸首之列,也是让中国进入五胡乱华黑暗时代的罪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